堡 (227028) U+5821⿱保土
編輯者:wangweili
異體字表 堢(204) 𡋠(0) 㙅(15) 保(1012760) 葆(31945) 𪧕(0) 舖(110610)
正 字 表 堡(簡)
1. bǎo, pù, bǔ
【丑集中】【土字部】:【廣韻】博抱切【集韻】【韻會】補抱切,音保。堡障,小城也。【唐書·哥舒翰傳】拔連城堡。堡轉音普。 亦作保。又作堢葆。考證:〔【唐書·歌舒翰傳】拔連城堡。〕 謹照原書歌舒翰改哥舒翰。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堡 U+5821
異體字
[1] 堢 bǎo, pù (204) U+5822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堡壔(18) / 堢壔(25)
據上下徑爲之者當又以一百五十七乘之六百而一也今據周爲之若於圓
堡壔 又以二十五乘之三百一十四而一則先得三圓亭矣故以三百一十四爲九宋·詳解九章算法[楊輝]【清宜稼堂叢書本】據上下徑爲之者當又以一百五十七乘之六百而一也今據周爲之若於圓
堢壔 又以二十五乘之三百一十四而一則先得三圓亭矣故以三百一十四爲九晋·九章算術[劉徽]【四部叢刊景清微波榭叢書本】堡障(583) / 堢障(12)
屯分守宣宗擇名臣以識帥涇原畢諴帥邠寧李福帥夏州帝親臨遣識至治
堡障 整戎器開屯田初將士守邊或積歲不得還識與立戍限滿者代親七十近戍宋·新唐書[歐陽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𤍠上三州七關列屯分守因擇名臣以識為涇原節度使帝親臨邊識至治
堢障 整戎器開屯田將士守邊或積歲不得還識與立戍限滿者代親七十近戍由淸·(嘉慶)大清一統志[穆彰阿]【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
[2] 𡋠 bǎo, pù (0) U+212E0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3] 㙅 bǎo (15) U+3645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4] 保 bǎo (1012760) U+4FDD 汉语大字典
堡障(583) / 保障(22088)
乎雖虜兵重圍吾無困渇之患矣用是復作數井兵民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
堡障 患無泉者悉倣此大蒙利焉旣而朝廷署故寛州爲青澗城授君内殿承制知宋·五朝名臣言行録[朱熹]【四部叢刊景宋本】神乎雖虜兵重圍吾無困渇之患矣用是復作數井兵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
保障 患無泉者悉倣此大䝉利焉既而朝廷署故寛州為青澗城授君内殿承制知宋·名臣碑傳琬琰集[杜大珪]【宋刻元明遞修本】堡聚(164) / 保聚(2722)
人諸小蕃族豈敢要阻是則雖無水洛之援官軍亦可往來且近邊城堡切於
堡聚 人民尚力有未及何暇於孤遠無益之處枉勞軍民乎請就差劉滬李中和為淸·宋會要輯稿[徐松]【稿本】人諸小蕃族豈敢要阻是則雖無水洛之援官軍亦可往來且近邊城堡切於
保聚 人民尚力有未及何暇於孤遠無益之處枉勞軍民乎請就差劉滬李中和爲宋·續資治通鑒長編[李燾]【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堡險(122) / 保險(1738)
夏王李道宗與李靖為前𨦟濟遼東尅萬年城逄賊兵大至軍中僉欲深溝
堡險 待太宗至徐進道宗曰不可賊赴急逺来兵實疲頓恃衆輕我力𢧐可破昔明·運籌决勝綱目[葉夢熊]【明余泗泉萃慶堂刻本】及濟遼水尅盖牟城蓋音盍今爲盖州𨽻鎮東逢賊兵大至軍中僉欲深溝
保險 待太宗至徐進道宗議曰不可賊赴急逺來兵實疲頓恃衆輕我一戰可摧昔唐·貞觀政要[吳兢]【四部叢刊續編景明成化刻本】堡塞(470) / 保塞(2016)
之師杲逐奔戎載完危壁西絶夷落威名赫然念兹勲庸當極寄任是以徴自
堡塞 接於明庭亟聞宏遠之規復挹冲深之度固可以内参鈞軸外總麾旗憲彼萬淸·全唐文[董誥]【清嘉慶內府刻本】之師果逐奔戎載完危壁西絶夷落威名赫然念兹勲庸當極寄任是以徴自
保塞 接于明庭亟聞弘遠之規復挹冲深之度固可以内參鈞軸外惣麾旗憲被萬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團堡(162) / 團保(855)
十六文永和寨三百五十貫七百八十二文洪德寨三百八貫六百六十四文
團堡 寨一百一貫三百六十八文保安軍在城二千八百二十八貫五百七十二文淸·宋會要輯稿[徐松]【稿本】五文洪德塞一百三貫一百九十四文肅遠寨一百三十九貫九百三十七文
團保 寨三百四十五貫八百三十七文平遠寨二百九十五貫七百二十九文永和淸·宋會要輯稿[徐松]【稿本】堡長(740) / 保長(6428)
隨量地形建立堡子將零星肆散单薄居民盡數併入一堡之中推立一人為
堡長 二人為副長統領其事大約如前練兵之法仍將職方司郎中尹耕所定鄕約明·明經世文編[陳子龍]【明崇禎平露堂刻本】平廣惠倉趙子幾逢安石意請先舉保甲法於畿縣其法十家為保選一人為
保長 五十家為大保選一人為大保長 十大保為都保選衆所服者二人為都保正宋·宋九朝編年備要[陳均]【宋紹定刻本】堡社(200) / 保社(1132)
十五里一 附縣櫃徵收四鄉糧册 新鎮上一社下一社 東蒿社
堡社 化社更一社更二社 東南六社淸·(光緒)光化縣志[鐘桐山]【民國二十二年重印本】甚重纔不和便失分任司牧之意便失代天理物之意和民人就
保社 稷上看保社 稷就長守富貴上看長守富貴就不驕不奢上看不驕奢當就戰戰兢兢上看宋·融堂四書管見[錢時]【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鄉堡(318) / 鄉保(1980)
在縣西南南陽撥軍守把今廢狄青寨在縣西北十里青屯兵於此木寨在内
鄉堡 新野港口堡在縣西北湍河里堡在縣西土臼堡石口堡安樂寨在縣北淸·肇域志[顧炎武]【清鈔本】南陽撥軍守把今廢 狄青寨 在縣西北十里青屯兵干此 木寨 在内
鄉保 新野縣港口堡 在縣西北 湍河里堡 在縣西 土臼堡 石庄堡明·(嘉靖)鄧州志[潘庭楠]【明嘉靖刻本】店堡(262) / 店保(212)
里卽豐潤縣之義豐驛○沙河驛在縣南十五里有民堡又縣西六十里有新
店堡 西北六十里有羅家堡皆民堡也又新店遞運所舊在縣西六十里志云縣東淸·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清稿本】十里 鮑家舖保 縣北四十里 中界嶺保 縣北一百二十里新
店保 縣北三十里 龍潭河保 縣北四十里 硔口舖保 縣淸·(乾隆)英山縣志[張海]【清乾隆二十一年刊本】勝堡(780) / 勝保(6665)
太宗伐明出榆林口與子貝勒薩哈璘碩託等率兵自喀喇俄保入邊攻克得
勝堡 城守叅將李全自縊遂駐兵朔州十年四月改元崇德大封功臣晉代善爲和淸·吞松閣集[鄭虎文]【清嘉慶刻本】廣鹿長山二島户口三千八百有竒六月上征明薩哈璘自喀喇鄂博攻克得
勝保 殱明兵叅將李全自縊八月略代州偵崞縣城頽夜襲㧞之王東板鎮二保居淸·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葆 bǎo, bāo (31945) U+8446 汉语大字典
堡塞(470) / 葆塞(53)
漢語大詞典·葆塞: 1.
堡塞 ,葆,通“ 堡 ”。2.指修筑堡塞 。之北平東盡諸侯而西瀕壅河如大寧遼左上谷雲中則遼寧谷代四王為之
堡塞 鴈門南控河山而西扄嘉谷如太原關中延慶韋靈酒泉張掖則秦晉慶肅四明·皇明嘉隆疏鈔[張鹵]【明萬曆刻本】之北平東盡諸侯而西瀕大河如大寧遼左上谷雲中則遼寧谷代四王為之
葆塞 鴈門南控河上而西扄嘉峪如太原關中延慶環靈酒泉張掖則秦晉慶肅四明·明經世文編[陳子龍]【明崇禎平露堂刻本】
[6] 𪧕 bǎo (0) U+2A9D5 中华字海
[7] 舖 pù (110610) U+8216 word2vec
窩堡(2919) / 窩舖(2046)
邵家岡子一百九十五里新立屯二百一十里周倉否屯二百二十五里武家
窩堡 二百四十五里八家子二百五十五里西山堡二百七十里孫家店屯有阿什淸·(光緒)吉林通志[李桂林]【清光緖十七年刻本】門坎銅最古也或又作青棠皆相習之訛箭臺一十六女堵二千六百五十八
窩舖 四十二城守有兵馬營有濠週外皆深廣縁城為塹嘉靖間因倭㓂知縣張冕明·(崇禎)烏程縣志[劉沂春]【明崇禎十年刻本】店堡(262) / 店舖(1010)
牛營堡 縣西北四十里田賦上納監收㕔 單樹堡 縣北三十里 新
店堡 縣西北五十里 將台堡 縣西北八十里 邵三堡 縣西北一百里淸·(康熙)隆德縣志[常星景]【清康熙二年抄本】安仁舖 縣東三十里 壓潮舖 縣西十里 石塘舖 縣西二十里 新
店舖 縣西三十里 常樂舖 縣南二十五里 百靈舖 縣南四十里 龍游明·(天啓)衢州府志[林應翔]【明天啓二年刊本】驛堡(174) / 驛舖(343)
北七十里城俱圮土河堡在海城縣北十五里又甘泉堡在縣北三十里鞍山
驛堡 在海城縣北六十里明初設驛於此萬歷中建城頂山堡在蓋平縣南五十里淸·(嘉慶)大清一統志[穆彰阿]【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河舖與承德縣各設一名南路在城舖一名三十里沙河舖二名三十里鞍山
驛舖 與海城縣各設一名淸·(康熙)盛京通志[伊把漢]【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堡舖(174) / 舖舖(1454)
平府馬邑縣 察罕舖一十五里 西鹽池舖城西十里 趙縣
堡舖 城西二十里 西接朔平府馬邑縣羅家疃舖二十里 橋梁 安淸·(乾隆)大同府志[吳輔宏]【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孝里舖記 李攀龍□□使周公爲參政時出督部過肥城縣孝里
舖舖 □□西北七十里孝堂山下矣公慨然顧今縣令錢君曰其非漢孝子郭巨之淸·(乾隆)泰安府志[顏希深]【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塘堡(746) / 塘舖(1944)
里 盤石營縣東五十里 厚塘營縣東五十里 水西營縣北七十里 石
塘堡 縣西四十里 繁 堡縣東五十里高崗堡縣東北七十里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牌門舖 縣東二十里 安仁舖 縣東三十里 壓潮舖 縣西十里 石
塘舖 縣西二十里 新店舖 縣西三十里 常樂舖 縣南二十五里 百靈明·(天啓)衢州府志[林應翔]【明天啓二年刊本】堡兵(1139) / 舖兵(5973)
陽等境廣袤千里甚宜耕牧但宜增立營堡以時啓閉且所轄東西二十五營
堡兵 不過一二百人難以應敵府谷縣境極於東偏西距諸營八百餘里倅難應授明·皇明大政紀[雷禮]【明萬曆刻本】匠戸一百五十五口二千五百一十四 弓兵戸二十九口二百五十五
舖兵 戸九口七十三 醫戸一口一十二論曰吾觀版籍軍民戸額軍戸幾三之一明·(嘉靖)惠安縣志[莫尙簡]【明嘉靖刻本】坪堡(309) / 坪舖(343)
經岩北東流來會亦一源也東經楊柳營南又東北經施秉縣南又東北至沙
坪堡 南有三水自北合流來會折而東南流北受一小水又東北又東北流一水自淸·方輿考證[許鳴磐]【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西北山來經其北亦一源也東經楊栁營南又東北經施秉縣南又東北至沙
坪舖 南有三水自北合來㑹西水出施秉縣西境山東流經偏橋驛南又東經縣城淸·水道提綱[齊召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橋堡(608) / 橋舖(1367)
峽在縣東兆五里銀江濱舊並有巡司今裁 塘下鎭 縣西南三十里 大
橋堡 縣西南七十五里接義寕界倚山傍林夙稱要隘舊設堡目一名堡卒三十淸·(光緒)廣西通志輯要[沈秉成]【清光緒十七年刊本】年舊設 嚴家舖 縣南十五里 高塘舖 縣南三十里 張
橋舖 縣南四十五里 陳家舖 縣南六十里 已上俱弘治八年明·(嘉靖)定遠縣志[高鶴]【明嘉靖刻萬曆增修本】里堡(1312) / 里舖(3736)
堡五十里三岔堡五十里安寧堡五十里雙城堡六十里魏佐堡三十里十三
里堡 一十三里張清堡一十五里新興堡一十五里𩀱樹堡一十五里定邉堡一明·邊政考[張雨]【明嘉靖刻本】斜口舖 去縣西一十里 官橋舖 去縣西二十里 三十
里舖 去縣西三十里 山口舖 去縣西四十里 五郷舖 去縣西五明·(正德)瑞州府志[熊相]【明正德刻本】村堡(3129) / 村舖(1173)
堡城東二十五里○多銀堡○抱陁堡俱在官道○郭芒堡城西北五里○髙
村堡 城西北十五里○山麻堡東北五里以上俱正綂十年知府程瑩指揮陳英周明·(嘉靖)廣東通志初稿[戴璟]【明嘉靖刻本】舖遞四南路舖遞一 總舖在縣城内 平水城舖城西十里 南
村舖 城西二十五里 趙家坪舖城西四十里 望狐村舖 城西五十五里淸·(乾隆)大同府志[吳輔宏]【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