埝 (4232) U+57DD⿰土念
異體字表 墊(37992)
正 字 表 埝(簡)
1. diàn, niè, niàn
【丑集中】【土字部】:【廣韻】【集韻】都念切,音店。【說文】下也。引春秋傳:墊或作埝。 又【廣韻】奴協切【集韻】【韻會】諾叶切,音攝。益也。又陷也。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埝 U+57DD
異體字
[1] 墊 diàn (37992) U+588A j2ff
埝高(29) / 墊高(386)
四五尺六七尺頂寬六七尺丈餘底寬一丈五六尺二丈餘不等已下東西民
埝高 三四尺五六尺頂寬四五六尺底寬六七八尺七年六月大城知縣李均豫禀淸·(光緒)順天府志[張之洞]【清光緖十二年刻十五年重印本】圖功即往時之辦而無成者今或有成亦未可知何則大河淤墊此五年中始
墊高 一丈三四尺耳如水面現低一丈三四尺則禦壩早啟漕船盛行湖水亦不過淸·清經世文編[賀長齡]【清光緖十二年思補樓重校本】修埝(19) / 修墊(188)
南則地多窪下海潮淹没行人苦之咸豐初年漢沽鄉促張某由營城迤南挑
修埝 道十餘里因經費不足中止光緒元年署通永鎮吳殿元督率練軍興修埝 道淸·(光緒)寧河縣志[丁符九]【清光緒六年刻本】木橋六葺之使固又於城東之老萊河建木橋三又由城至西河南屯西岡下
修墊 道路三十餘里君與邑之士夫躬督役作鳩工庀材以堅以實户輸其資人貢民國·訥河縣志[崔福坤]【民國油印本】埝共(32) / 墊共(114)
若干兩興工代賑循故道就形勢疏濬開拓各相其宜寛六丈深六尺兩岸堤
埝共 一十二丈自磚瓦固村東至郝橋西共四十二里我公朝出暮日歸雜於民夫淸·(乾隆)南和縣志[周章焕]【清乾隆十四年鈔本】沙二塵五埃餘剩共銀一十三兩八錢九分七釐三毫三忽七微七纖五沙鋪
墊共 銀六十二兩六錢八分八釐七毫八忽五微三沙一塵二埃五渺 已上通淸·(乾隆)銅陵縣志[朱成阿]【清乾隆二十二年修民國十九年鉛印本】埝橋(26) / 墊橋(91)
孔家橋 東北十二里 北方寺 東北十二里 火郝莊 東北三十里
埝橋 鄕 東北三十里 梁家巷 東北三十五里 赤岸湖莊 東北七十里以民國·甘泉縣續志[綫祥保]【民國十五年刊本】公橋 縣東五里 七里
墊橋 縣東十二里 福明橋 縣東十四里 盛墊橋 縣東二十里 盛墊港口橋 縣東二十里 新橋 縣東二十七里馬晟淸·(雍正)寧波府志[曹秉仁]【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埝等(27) / 墊等(232)
一修築河閒郡城南關外新舊曡道大橋埽工土
埝等 項銀三千二百八十兩六錢四分六釐八毫淸·李文忠公奏稿[李鴻章]【民國景金陵原刊本】也太倉州所詳天啓四年起至天啓七年止未完京庫本布甲丁二庫銀硃鋪
墊等 項共銀九千四百六十七両六錢九分三厘一毫雖赦欵未蒙槩免然恩詔類明·宜焚全稿[祁彪佳]【明末鈔本】埝各(28) / 墊各(159)
九十五兩一錢七分八釐八毫又排地河挑工銀三千四百十兩二錢二分隄
埝各 築工銀三千一百八十二兩八錢九分又金鐘河西隄工銀二千兩又孫莊河淸·(光緒)重修天津府志[徐宗亮]【清光緖二十五年刻本】絲 帶徵四司料甲丁二庫□料并鋪
墊各 項銀共一千一百九十九兩二錢六分二厘六毫三絲七忽二㣲○附魚課銀明·(萬曆)江西省大志[王宗沐]【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民埝(554) / 民墊(169)
而來全將民堰汕去縱堵合而上下民堰處處可以過水須將此一百二十里
民埝 普行加倍乃爲可恃是此項工費浩大已難倉猝程功若再議堵趙王河舊口淸·朋僚函稿[李鴻章]【清光緖本】地每畝徵銀六釐灘池地每畝徵銀一錢鹽鍋一十三面每面徵銀一錢二分
民墊 銀四百一十八兩四分一釐鹽課銀三百兩康熙十八年刑部侍郎李題定民國·壽光縣志[宋憲章]【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埝一(147) / 墊一(652)
館房屋院牆均修理完固出水石簸箕修補新石一百四十方龍骨上做攔水
埝一 道長一百丈寬三丈高三尺南壩臺西做挑水壩一道長四十丈寬四丈魚鱗淸·(光緒)順天府志[張之洞]【清光緖十二年刻十五年重印本】尺六寸厚一尺七寸採做屭頭金邊遊龍永祥氣雲碑心水磨光亮做陽榫底
墊一 塊長一丈三尺六寸寛四尺三寸厚一尺五寸上面落碑座槽淸·地宫作法[佚名]【清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