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 (14939) U+5793⿰土亥
異體字表 畡(385) 𡌟(3) 該(635052) 陔(12338) 姟(250)
正 字 表 垓(簡)
1. gāi
【丑集中】【土字部】:【廣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音該。【說文】兼垓八極地也。引【春秋國語】:天子居九垓之田。【司馬相如·封禪書】上暢九垓。 又數名。【風俗通】十億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垓。 又界也,守也。【揚雄箴】重限累垓,以防暴卒。 又【集韻】居諧切,音皆。級也,重也。【史記·封禪書】大乙壇三垓。【北齊大禘歌】三垓上列,四陛旁升。 又地名。【史記·項羽紀】漢王圍項羽于垓下。【註】垓,堤名,在沛縣。一曰聚邑名。正義,垓是高岡,其聚邑及堤在垓之側,故曰垓。 又叶居之切,音基。【郭璞·遊仙詩】嫦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考證:〔【周語】天子之田九垓。〕 謹照說文原文改爲引春秋國語天子居九垓之田。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垓 U+5793
異體字
[1] 畡 gāi, hái (385) U+7561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九垓(3429) / 九畡(129)
漢語大詞典·九垓: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2.亦作“ 九閡 ”、“ 九陔 ”。九层。指天。漢語大詞典·九畡: 见“
九垓 ”。暗徘徊浩浩過三暮悠悠市
九垓 風俗通十苑曰經十經曰垓囯語天子之田九垓 以食兆民孫曰垓極也九州之極処曰垓鯨鯢陸死骨玉石火炎灰厚慮填溟唐·朱文公校韓昌黎先生集[韓愈]【四部叢刊景元刊本】之類是皆有常數者其出於恩好賜予則人好用之式金榜云國語天子之田
九畡 以食兆民王取經入焉以食萬官周官以九賦待九式之用禄食宜在九式中淸·周禮正義[孫詒讓]【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刻本】垓九(93) / 畡九(21)
盧敖遊太淸卽用此篇之語則李所見本亦作九垓之上御覽又引高注云九
垓九 天也此皆其明證矣後人旣改九垓之上爲九垓之外復於注內加之外二字淸·讀書雜志[王念孫]【清道光十二年刻本】與垓畡均係亥聲古字通用說文垓字下云兼垓八極地也韋氏鄭語注云九
畡九 州之極數也垓與畡俱有極義故極訓亦可施之於陔南陔旣爲獻壽之詩則淸·通義堂文集[劉毓崧]【民國求恕齋叢書本】
[2] 𡌟 dǐ, chí, gāi (3) U+2131F 异体字字典
[3] 該 gāi (635052) U+8A72 汉语大字典
摩垓(52) / 摩該(352)
泉甘土肥自願出力築一大城移駐屯墾若如所請將回人稍遷迤西可空出
摩垓 圖阿里瑪兩處水泉為滿洲兵屯田之用又續請各回城再添回民二千赴伊淸·清通志[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肥情愿出力築大城移駐臣等詳勘地形如回人所種之地稍遷迤西可空出
摩該 圖阿里瑪兩處水泉為滿洲兵丁屯田之用請將伊犁河南海努克之二百户淸·清文獻通考[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垓音(33) / 該音(902)
城父而東北至垓下至垓下集解徐廣曰在沛之洨縣洨下交切駰按應劭曰
垓音 該李竒曰沛洨縣聚邑名也索隠張揖三蒼注云垓堤名在沛郡正義按垓下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蕭
該音 義曰該按雄徃徃摭離騷文而反之蹠應作手旁庻說文摭拾也宋·漢書考正[佚名]【清景鈔元至正三年余氏勤有堂刻本】於垓(298) / 於該(5480)
法天四為法地靖曰臣討突厥西行數千里若非正兵安能致遠項羽所以敗
於垓 下者以不習觸處為首之法故為孔費二將軍夾攻其兩旁韓信反力攻其前宋·慈湖遺書[楊簡]【民國四明叢書本】之體者也雖然此之經語於事雖該其辭則簡臣且並孔蘇之説擴其簡以及
於該 恐聽者之不昭昭也則又於先秦古書有考焉而三江者決不可譌而之他也宋·禹貢論[程大昌]【宋淳熙刻本】
[4] 陔 gāi (12338) U+9654 汉语大字典, word2vec
蘭垓(22) / 蘭陔(942)
有雋才工畫美人嘗戲作傳奇蹭蹬名場困厄以死人以爲少年綺語之過云
蘭垓 詩話淸·歷代畫史彙傳[彭蘊璨]【清道光刻本】明日拜復大理評事固以疾辭乃賜號冲晦處士蔚按徐復一字復之寅曾孫
蘭陔 詩話云處士精音律兼通隂陽天文地理遁甲占射諸家之説與林和靖爲忘明·東越文苑[陳鳴鶴]【清同治十二年刻本】九垓(3429) / 九陔(188)
漢語大詞典·九垓: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2.亦作“ 九閡 ”、“九陔 ”。九层。指天。漢語大詞典·九陔: 见“
九垓 ”。猶未之能也今子逰始至於此乃云窮觀豈不陋哉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於
九垓 之上不可以久住乃舉臂竦身遂入雲中盧敖仰而視之弗見乃止愴恨若有晋·神仙傳[葛洪]【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未之能究也今子遊始至於此乃語窮觀豈不陋哉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於
九陔 之上不可以久駐乃舉臂竦身遂入雲中盧敖仰而視之不見乃止恍惚若有宋·雲笈七籤[張君房]【四部叢刊景明正統道藏本】垓陔(10) / 陔陔(132)
國語王者舉九畡之田又數也風俗通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經十經曰
垓陔 説文階次也从𨸏亥聲徐案禮有陔夏樂謂擊鼓登階之節又重也前郊祀元·古今韻會舉要[熊忠]【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陔陔 夏也 釋曰祴夏之稱陔猶驁夏之稱驁說文云宗廟奏祴樂亦單舉祴字祴淸·禮經校釋[曹元弼]【清光緖刻後印本】睨垓(6) / 睨陔(17)
風兮喜虞氏之所畊瞰帝唐之嵩髙兮 隆周之大寧汩低回而不能去兮行
睨垓 下與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乗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嶢崝漢·揚子雲集[揚雄]【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風兮喜虞氏之所耕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寧汨低囬而不能去兮行
睨陔 下與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嶢崝宋·通志[鄭樵]【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垓垓(117) / 垓陔(10)
央曰鈞天東方曰上天謂之九天九天之際曰九垠垠堮也九天之外曰次九
垓垓 階也言其階次九也宋·太平御覽[李昉]【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國語王者舉九畡之田又數也風俗通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經十經曰
垓陔 説文階次也从𨸏亥聲徐案禮有陔夏樂謂擊鼓登階之節又重也前郊祀元·古今韻會舉要[熊忠]【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壇垓(40) / 壇陔(11)
主於泰神殿祭吿禮成伏蒙聖恩頒賜脯醢酒果一卓者臣等導引天儀榮與
壇垓 之末賜霑神恵光分爼豆之餘稽首登嘉端拜稱慶追記徃典未稱土儀欽惟明·夏桂洲文集[夏言]【明崇禎十一年吳一璘刻本】奉天殿又欽□親賜御筆手版戒令敬之臣等仰奉皇上精禋恭與上儀駿奔
壇陔 之末欽覩皇上黄肅昭事上帝之誠恐自古帝皇未有能及之者皇天降鑒上明·夏桂洲文集[夏言]【明崇禎十一年吳一璘刻本】
[5] 姟 gāi (250) U+59DF 中华字海
宋·集韻[丁度]【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从衣通作陔侅說文奇侅非常也通作賅賅貨也
明·正字通[張自烈]【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或省作 按吉改从士非
淸·籀廎述林[孫詒讓]【民國五年刻本】: 之極是經即筭術之京廣韻秭注風俗通兆生京則仍作京與御覽異畡
淸·説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有所拘閡而已【叚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