𨞅 (348) U+28785⿰睂阝
編輯者:mandel
異體字表 郿(9254)
正 字 表 𨞅(簡)
1. méi
正字
[簡] 𨞅 U+28785
異體字
[1] 郿 méi (9254) U+90FF word2vec, search
𨞅塢(24) / 郿塢(738)
成觀馭風逸翮脩途始半逢武功臣先悲吳漢泬寥摇落游揚浸微金城路斷
𨞅塢 人稀風松雲蓋白水山衣賢已星殞入没蘭衰文苑英華九百四十七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嚴可均]【民國十九年景清光緖二十年黃岡王氏刻本】成觀馭風逸翮脩途始半建武功臣先悲吳漢沉寥搖落游塲浸微金城路斷
郿塢 人稀風松雲蓋白水山衣賢已星殞人没蘭衰南北朝·庾子山集[庾信]【四部叢刊景明屠隆本】𨞅縣(100) / 郿縣(3132)
書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閒卜居之而吉正義云括地志云
𨞅縣 故城在岐州𨞅縣 東北十五里即此城也帝王世紀秦文公徙汧今扶風𨞅縣 是也三輔黄圖淸·説文解字義證[桂馥]【清同治刻本】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正義括地志云
郿縣 故城在岐州郿縣 東北十五里毛萇云郿地名也秦文公東獵汧渭之㑹卜居之乃營邑焉即此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築𨞅(18) / 築郿(470)
築𨞅 非都也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舊唐書禮儀志太淸·日知録[顧炎武]【清乾隆刻本】築郿 非都也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宋·春秋讞[葉夢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𨞅伯(8) / 郿伯(248)
宋大梁人後寓於郿縣横渠鎮之南關西稱為横渠先生諡曰明淳祐元年封
𨞅伯 從祀崇禎十五年改稱先賢 先賢程子 名頤字正叔宋河南人世稱為淸·(乾隆)濰縣志[張耀璧]【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本】厚宋大梁人著東銘西銘正蒙擴聖賢所未發學者稱橫渠先生淳祐元年封
郿伯 從祀崇禎十五年改稱先賢先賢程 頤 字正叔少與兄顥受學周敦頤作淸·(光緒)寧陽縣志[高陞榮]【清光緒五年刻本】封𨞅(11) / 封郿(215)
與雍岐周相直然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邰𨞅武功各為縣邰下註周后稷所
封𨞅 下註有成國渠為右輔都尉治武功有太乙山垂山皆在縣東惟斜谷水出衙淸·(雍正)陝西通志[沈青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北与雍岐周相直然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邰郿武功各為縣邰下註周后稷所
封郿 下註有成國渠為右輔都尉治武功有太乙山垂山皆在縣東惟斜谷水出衙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風𨞅(17) / 風郿(295)
馬樞字要理扶
風𨞅 人也博極經史善周易老子義梁邵陵王綸領南徐州刺史引爲學士將薦於淸·續高士傳[高兆]【清光緖十九年徐氏觀自得齋刻本】又曰馬樞字理要扶
風郿 人也博極經史尤善佛教邵陵王綸爲南徐州刺史素聞其名引爲學士綸時宋·太平御覽[李昉]【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府𨞅(17) / 府郿(237)
里 北至邠州界一百二十五里 東南至盩厔縣界九十里 西南至鳳翔
府𨞅 縣界七十五里 東北至邠州界一百六十里 西北至邠州界一百四十里淸·(乾隆)府廳州縣圖志[洪亮吉]【清嘉慶八年刻本】九十五里北至邠州界一百二十五里東南至盩厔縣界九十里西南至鳳翔
府郿 縣界七十五里東北至邠州一百六十里西北至邠州界一百四十里本州境淸·方輿考證[許鳴磐]【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于𨞅(11) / 于郿(260)
矣宣王宜更擇都邑建宮廟史不著宣王所遷之邑以斯干及申伯信邁王餞
于𨞅 度之葢宣王都漢右扶風之邑南山之北渭水之南雍𨞅間也其時民亦從淸·學詩詳説[顧廣譽]【清光緖三年刻本】矣宣王宜更擇都邑建宫廟史不著宣王所遷之邑以斯干及申伯信邁王餞
于郿 度之蓋宣王都漢右扶風之域南山之北渭水之南雍郿閒也太史公云雍旁淸·惜抱軒九經説[姚鼐]【清同治刻惜抱軒全集本】𨞅城(9) / 郿城(259)
大業初改洛邑縣為虢縣後魏又於𨞅縣置平陽周城二縣西魏改平陽為
𨞅城 後周廢入周城縣隋開皇十八年改周城曰渭濱大業二年改曰𨞅縣唐志明·資治通鑒補[嚴衍]【清光緖二年盛氏思補樓活字印本】郡大業初改洛邑縣為虢縣後魏又於郿縣置平陽周城二縣西魏改平陽為
郿城 後周廢入周城縣隋開皇十八年改周城曰渭濱大業二年改曰郿縣扶風隋元·通鑒釋文辨誤[胡三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在𨞅(10) / 在郿(380)
今亦曰太白山
在𨞅 縣東南四十里水經注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卽此山也終南毛詩傳云中南淮淸·新斠注地理志[錢坫]【清同治十三年刻本】功在渭水南今郿縣是寰宇記故城
在郿 縣東四十里太壹山今亦曰太白山在郿 縣東南四十里水經注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卽此山也終南毛詩傳云中南淮淸·晋書斠注[吳士鑒]【民國嘉業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