𣋓 (762) U+232D3⿱日𠌶
編輯者:jxs
異體字表 瞱(732) 𣋌(566) 曅(1910) 曄(22995) 晔(83)
正 字 表 𣋓(簡)
1. yè
正字
[簡] 𣋓 U+232D3
異體字
[1] 瞱 yè (732) U+77B1 word2vec, search
范𣋓(55) / 范瞱(147)
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死屍出度尚設祭誄之
范𣋓 後漢史云迎婆娑神謬矣當以碑為正娥之至徳實與為儔恒人有言惟教是唐·增廣百家補注唐柳先生文集[柳宗元]【宋刻本】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死屍出度尚設祭誄之
范瞱 後漢史云迎婆娑神謬矣當以碑為正娥之至德實與為儔恆人有言惟教是唐·河東先生集[柳宗元]【宋刻本】煒𣋓(5) / 煒瞱(8)
彊弱角權勢摽蓍龜於前驗懸鞶鑑於巳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㫖
煒𣋓 以騰説凡此衆條莫或違之者也故其植義颺辭務在剛健揷羽以示迅不可南北朝·文心雕龍輯注[劉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弱角權𫝑標蓍龜于前驗懸鞶鑑于已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㫖
煒瞱 以騰說凡此衆條莫或違之者也故其植義䬚辭務在剛徤挿羽以示迅不可明·文通[朱荃宰]【明天啓刻本】趙𣋓(6) / 趙瞱(16)
崇文總目初
趙𣋓 為呉越春秋十卷其後有楊方者以𣋓所撰為繁又刊削之為五卷遵乃合淸·經義考[朱彝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唐書藝文志
趙瞱 吳越春秋十二卷淸·隋書經籍志考證[姚振宗]【民國師石山房叢書本】𣋓後(16) / 瞱後(31)
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死屍出度尚設祭誄之范
𣋓後 漢史云迎婆娑神謬矣當以碑為正娥之至徳實與為儔恒人有言惟教是圖唐·增廣百家補注唐柳先生文集[柳宗元]【宋刻本】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死屍出度尚設祭誄之范
瞱後 漢史云迎婆娑神謬矣當以碑為正娥之至德實與為儔恆人有言惟教是圖唐·河東先生集[柳宗元]【宋刻本】陳𣋓(27) / 陳瞱(17)
橋 山川橋 在寶珠門外 盛春橋 觀音橋 南阜橋 宋慶元間郡守
陳𣋓 創建未竣工去𣋓弟暎來守踵而成之扁曰常棣橋嘉定間圮於水守傅康淸·(乾隆)福建通志[郝玉麟]【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生劉光訓吳啟鍈曾豹文等倡捐重修 天香閣 在西夾洲宋慶元間郡守
陳瞱 剏明知府邵有道常泛舟其下有晩散朱欄青雀影朝吹畫閣碧荷香之句蓋淸·(光緒)長汀縣志[謝昌霖]【清光緒五年刊本】𣋓榜(9) / 瞱榜(5)
晉江人 陳播 舊志作惠安人閩書作晉江人大中祥符元年 戊申 姚
𣋓榜 賜袍笏自此科始 ○陳詁 三司副使通志作陳話 陳在中 元淸·(乾隆)晋江縣志[方鼎]【清乾隆三十年刊本】黄 觀 張 湜 俱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姚□
瞱榜 賜袍笏自此始 王 希 陳 詢 俱大中祥符二年己酉民國·建甌縣志[詹宣猷]【民國十八年鉛印本】𣋓字(31) / 瞱字(11)
初以著作郎任刺史奉行條教邦紀丕振一埽五季𡚁政見明一統志歐陽
𣋓字 曰華廬陵人修之叔父也由隨州閬州推官累遷至知永州有善政永人思之淸·(道光)永州府志[隆慶]【清道光八年刊本】奉行宋初條規邦紀丕振○王世則長沙人策名狀元至道間為太守○歐陽
瞱字 日華廬陵人知永州有善政○柳拱辰至和二年以都官員外郎守永州甚有淸·(康熙)永州府志[劉道著]【清康熙九年刻本】
[2] 𣋌 yè (566) U+232CC word2vec
范𣋓(55) / 范𣋌(75)
左右曰惡有以一枝梅遺列國之君者乎陸凱寄江南之春荆州記曰陸凱與
范𣋓 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𣋓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宋·事類賦[吳淑]【宋紹興十六年刻本】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氏注引荆州記曰陸凱與
范𣋌 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來詣長安兼贈之詩陸凱字智君代北人梅曰按范明·卮林[周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趙𣋓(6) / 趙𣋌(13)
錢福曰呉越春秋作於東漢
趙𣋓 後世補亡之書耳大抵本國語史記而附以所傳聞者為之其大旨誇越之多淸·經義考[朱彝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有史官以掌記時事若孔子因魯史以修春秋者是也吳越春秋乃作於東漢
趙𣋌 後世補亡之書耳大抵本國語史記而附以所傳聞者為之元徐天祐謂其去明·吳都文粹續集[錢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𣋓字(31) / 𣋌字(14)
范
𣋓字 蔚宗順陽人父泰見前母如厠産𣋓額為塼傷故以塼為小字岀繼從伯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五見蕭子雲三見劉紹字彦祖彭城人官至侍郎張𢎞二見歐陽詢六見范
𣋌字 蔚宗順陽人官至太子詹事淸·式古堂書畫彙考[卞永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𣋓後(16) / 𣋌後(14)
錢福曰呉越春秋作於東漢趙
𣋓後 世補亡之書耳大抵本國語史記而附以所傳聞者為之其大旨誇越之多賢淸·經義考[朱彝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史官以掌記時事若孔子因魯史以修春秋者是也吳越春秋乃作於東漢趙
𣋌後 世補亡之書耳大抵本國語史記而附以所傳聞者為之元徐天祐謂其去古明·吳都文粹續集[錢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陳𣋓(27) / 陳𣋌(9)
軾作記春風樓在州東蟆頤山宋時州人建為遊息之所景蘇樓在州治西宋
陳𣋓 總領蜀餉過眉州為蘇氏父子建臨風閣在州治唐沈廻詩烟霞生座石林沼淸·(嘉慶)大清一統志[穆彰阿]【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者豈非上有易事之長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景蘇樓在州治西宋司農少卿
陳𣋌 總領蜀餉過眉為三蘇父子建春風樓 明霞閣俱在蟇頥山宋時州人建為明·明一統志[李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劉𣋓(10) / 劉𣋌(6)
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者皆權豪輩吝屋室僦資耳上從之會有凶人
劉𣋓 僧澄雅訟執政與許州民陰搆西夏為叛者詔温仲舒謝泌鞫問令德權監之淸·(乾隆)福州府志[徐景熹]【清乾隆十九年刊本】吝屋室僦資耳非有他也上從之因條上衢巷廣袤及禁鼓昏曉之制有兇人
劉𣋌 僧澄雅訟執政與許州民陰搆西夏爲叛者詔温仲舒謝泌鞫問令德權監之淸·折獄龜鑒補[胡文炳]【清光緖蘭石齋刻本】
[3] 曅 yè, huá (1910) U+66C5 word2vec, search
范𣋓(55) / 范曅(136)
然縱放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丘道䕶與羊欣俱面受子敬故當在欣後
范𣋓 與蕭思話同師羊欣後小叛既失故步為復小有意耳蕭思話書羊欣之影風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然放縱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丘道護與羊欣俱面受子敬故當在欣後
范曅 與蕭思話同師羊欣後小叛既失故步為復小有意耳蕭思話書羊欣之影風南北朝·南齊書[蕭子顯]【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王𣋓(26) / 王曅(108)
陳求還文帝許解州以本號還朝二十一年薨於都追贈司空諡曰康王子哀
王𣋓 嗣為元凶所殺𣋓子綽嗣昇明三年見殺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求還文帝許觧州以夲號還朝二十一年薨於都下追贈司空謚曰康王子哀
王曅 嗣為元凶所誅曅子綽嗣昇眀三年見殺國除宋·通志[鄭樵]【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趙𣋓(6) / 趙曅(33)
吳越春秋傳十卷 【原釋】唐皇甫遵注初
趙𣋓 爲吳越春秋十卷其後有楊方者以𣋓所撰爲繁又刊削之爲五卷遵乃合宋·崇文總目輯釋[王堯臣]【清汗筠齋叢書本】年史遷謂不韋遷蜀世傳呂覽亦誤○書以春秋名者有晏子春秋虞氏春秋
趙曅 吳越春秋劉允濟魯後春秋李槩戰國春秋陸賈楚漢春秋孔衍胡旦漢春秋淸·艮齋雜説[尤侗]【清康熙刻西堂全集本】𣋓字(31) / 曅字(63)
武陵昭王
𣋓字 宣昭髙帝第五子母羅氏從髙帝在淮陰坐罪死𣋓年四嵗思慕不異成人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武陵王
曅字 宣昭髙帝第五子工篆法元·書史會要[陶宗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李𣋓(14) / 李曅(36)
李𣋓 然東天目山志四卷淸·千頃堂書目[黄虞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志釋廣賽輯 東西天目山志各四卷 明章之采輯 東天目志四卷 明
李曅 然輯 西天目志四卷 明孫昌裔輯 西天目山志四卷 萬厯甲寅淸·(雍正)浙江通志[李衛]【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𣋓榜(9) / 曅榜(10)
晉江人 陳播 舊志作惠安人閩書作晉江人大中祥符元年 戊申 姚
𣋓榜 賜袍笏自此科始 ○陳詁 三司副使通志作陳話 陳在中 元淸·(乾隆)晋江縣志[方鼎]【清乾隆三十年刊本】陳 播 舊志作惠安人閩書作晉江人 大中祥符元年 戊申 姚
曅榜 賜袍笏自此科始 陳 詁 三司副使通志作陳話 陳在中 元淸·(道光)晋江縣志[胡之鋘]【清鈔本】𣋓後(16) / 曅後(42)
均草本紀世家已畢唯列傳未就卒均著范
𣋓後 漢書九十卷著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免職尋召撰通史起三皇迄齊代均草本紀世家已畢唯列傳未就卒均注范
曅後 漢書九十卷著齊春秋二十卷唐·史通評釋[劉知幾]【明萬曆刻本】𣋓等(10) / 曅等(32)
亦復陽朔及平樂陳邦傳亦由潯復梧州王聞捷封式耜臨桂伯璉新興伯元
𣋓等 進秩有差式耜初請王返全州不聽已請還桂林王已許之會武岡破王由靖淸·(嘉慶)臨桂縣志[蔡呈韶]【清嘉慶七年修光緒六年補刊本】亦由潯復梧州廣西再定式耜力也王聞捷大喜封式耜臨桂伯璉新興伯元
曅等 進秩有差式耜初請王返全州不聼已請還桂林王已許之會武岡破王由靖淸·明史[萬斯同]【清鈔本】文𣋓(19) / 文曅(40)
白曜令文達往斗城見其妻子
文𣋓 哭泣以爪髮為信文逹曰復經白曜所誓約而還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文達向厯城觀魏軍形勢文達詣白曜詐祗候白曜令文達往升城見其妻子
文曅 哭泣以爪髮爲信文達回復經白曜誓約而還見休賓休賓撫爪髮泣復遣文淸·(咸豐)青州府志[毛永柏]【清咸豐九年刻本】陳𣋓(27) / 陳曅(18)
二年 乙巳 彭汝礪榜 閩縣李譚 王祖道 辛琮 福建轉運判官
陳𣋓 候官縣池鄂 懷安縣劉儼 偁弟知南恩州 長樂縣陳毅 知賀州淸·(乾隆)福建通志[郝玉麟]【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宣奉大夫京敗追貶昭信軍節度副使 辛琮 朝奉大夫本路轉運判官
陳曅 俱閩縣人 池鄂 候官人 劉儼 懷安人偁之弟承議郎知南恩州明·(弘治)八閩通志[陳道]【明弘治刻本】
[4] 曄 yè (22995) U+66C4 word2vec, search
范𣋓(55) / 范曄(6386)
追美孝明帝功徳最盛而廟頌未立乃依清廟作顯宗頌十篇述熹后文選注
范𣋓 後漢書曰王莽末沛國史岑字孝山以文顯文章志七志並載岑出師頌而集南北朝·文心雕龍輯注[劉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王文考善曰
范曄 後書曰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也子延夀字文考有儁才遊魯作靈光殿賦南北朝·六臣注文選[蕭統]【四部叢刊景宋本】煒𣋓(5) / 煒曄(165)
彊弱角權勢摽蓍龜於前驗懸鞶鑑於巳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㫖
煒𣋓 以騰説凡此衆條莫或違之者也故其植義颺辭務在剛健揷羽以示迅不可南北朝·文心雕龍輯注[劉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弱角權𫝑摽蓍龜於前驗懸鞶鑑於已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㫖
煒曄 以騰説凡此衆條莫或違之者也故其植義颺辭務在剛健挿羽以示迅不可南北朝·文心雕龍[劉勰]【四部叢刊景明嘉靖刊本】趙𣋓(6) / 趙曄(392)
吳越春秋傳十卷 【原釋】唐皇甫遵注初
趙𣋓 爲吳越春秋十卷其後有楊方者以𣋓所撰爲繁又刊削之爲五卷遵乃合宋·崇文總目輯釋[王堯臣]【清汗筠齋叢書本】崇文總目唐皇甫遵注初
趙曄 為吳越春秋十二卷其後有楊方者以曄所𢰅為煩又刋削之為五卷遵乃元·文獻通考[馬端臨]【清浙江書局本】𣋓後(16) / 曄後(3839)
斥萬姓將謂卿等不能容才以我為信受讒說但使共知如此不憂致大變也
𣋓後 謀反誅帝嘉其先見二十三年為尚書左僕射是歲造玄武湖帝欲於湖中立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斥萬方將謂卿等不能容才以我為信受讒說但使共知如此不憂致大變也
曄後 謀反伏誅上嘉其先見國子學建領國子祭酒又領建平王師乃徙中書令中南北朝·宋書[沈約]【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劉𣋓(10) / 劉曄(677)
排擯靖靖以馬磨自給楚國蔣濟常論劭褒貶不平故拔樊子昭而抑許文休
劉𣋓 曰子昭拔自牧豎年至耳順退能守静進能不茍濟曰子昭誠自貞潔然觀其宋·續後漢書[蕭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有似汝南樊子昭蔣濟萬機論云許子將褒貶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許文休
劉曄 曰子昭拔自賈豎年至耳順退能守靜進能不苟濟答曰子昭誠自長幼完潔晋·三國志[陳壽]【百衲本景宋紹熙刊本】姚𣋓(5) / 姚曄(145)
作晉江人 陳播 舊志作惠安人閩書作晉江人大中祥符元年 戊申
姚𣋓 榜 賜袍笏自此科始 ○陳詁 三司副使通志作陳話 陳在中淸·(乾隆)晋江縣志[方鼎]【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大中祥符元年戊申
姚曄 榜賜袍笏自此始宋·(淳熙)三山志[梁克家]【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𣋓榜(9) / 曄榜(91)
晉江人 陳播 舊志作惠安人閩書作晉江人大中祥符元年 戊申 姚
𣋓榜 賜袍笏自此科始 ○陳詁 三司副使通志作陳話 陳在中 元淸·(乾隆)晋江縣志[方鼎]【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姚
曄榜 賜袍笏自此始宋·(淳熙)三山志[梁克家]【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𣋓字(31) / 曄字(437)
武陵昭王
𣋓字 宣昭髙帝第五子母羅氏從髙帝在淮陰坐罪死𣋓年四嵗思慕不異成人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武陵昭王
曄字 宣昭髙帝第五子也小字三昧髙帝雖為方伯而居處甚貧諸子學書無紙筆淸·佩文齋書畫譜[孫岳頒]【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陳𣋓(27) / 陳曄(260)
姚𣋓榜 三山志賜袍笏自此始林太素 殆庶弟相州節度推官
陳𣋓 字蒙之宜興主簿 陳莊 字仲容贊善大夫 陳宗奭 字亞淸·(乾隆)福州府志[徐景熹]【清乾隆十九年刊本】員外郎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姚曄榜閩林太素 殆庶之弟相州節度推官
陳曄 字蒙之宜興主簿 陳莊 字仲□賛善大夫 陳宗奭 字亞公大理明·(萬曆)福州府志[林燫]【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𣋓等(10) / 曄等(248)
二十二年范
𣋓等 謀反湛之始與同後發其事所陳多不盡為𣋓等 欵辭所連有司以湛之關淸·南北史合注[李清]【清四庫全書撤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