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168713) U+5FB9⿲彳育攵

異體字表 𢕹(0) 𦔞(0)(346)(90) 𢖉(1)(18958) 𨅊(76)

正 字 表()

1. chè

【寅集下】【彳字部】:〔古文〕𢖉𢕹【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說文】通也。【論語】盍徹乎。【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註】發達七札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詩·大雅】徹田爲糧。【傳】徹,治也。 又去也。【儀禮·士冠禮】徹筮席。【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詩·小雅】徹我牆屋。【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義同。【集韻】或作〈足𢾿〉。康熙字典

正字

[] 彻 U+5F7B

    異體字

    [1] 𢕹 chè (0) U+22579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2] 𦔞 chè (0) U+2651E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3] 彻 chè (346) U+5F7B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 洞徹(3306) / 洞彻(7)

          神理爲𩔖乎凡厥相與㝠遘於佛國者皆其烈志清神積劫增明故能感詣洞徹致使釋迦發暉十方交映多寶涌見燈王入室豈佛之獨顯乎哉能見矣至若南北朝·弘明集[釋僧祐]【四部叢刊景明本】

          㠯神理爲類乎凡厥相與冥遘于佛國者皆其烈志淸神積劫增明故能感詣洞彻致使釋迦發暉十方交映多寶涌見燈王入室豈佛之獨顯乎哉能見矣至若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嚴可均]【民國十九年景清光緖二十年黃岡王氏刻本】

        [4] 勶 chè (90) U+52F6 汉语大字典

        金·五音集韻[韓道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而稅謂之言為天下之通法又丑列切 古文撤發撤又去也經典通用同上澈水澄㯙棗也㬚明也硩毁也周禮硩蔟氏徐邈讀 衣破屮艸木初生

        淸·唐韻考[紀容舒]【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硩丑列切四屮聅丑列切一

        淸·毛詩傳箋通釋[馬瑞辰]【清道光十五年學古堂刻本】: 假借説文發也與訓通異義凡禮言有司我牆屋字皆當作二字同義廢亦也或作撤乃字之俗

        淸·論語後案[黄式三]【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本】: 與皇疏同三家者以雍釋文作撤云本或作雍詩作□式三案當作𠎥字撤俗字見説文段注

        淸·論語正義[劉寳楠]【清同治刻本】: 熙注孟子云家耕百畝取十畝以為賦也與趙岐義同案説文則本訓下云發也趙劉以爲取或卽之叚字然孟子云也就本字爲訓似

        淸·論語異文考證[馮登府]【清道光十四年廣東學海堂刻本】: 乍雝釋文撤本或乍案皇邢竝乍說文通也一曰相發也依義當乍是假借字撤字許所不收鄕黨不撤薑食唐書高宗紀減膳撤樂正與此撤

        淸·(康熙)孝感縣志[胡國佐]【清内府本】: 且與浮屠為隣不可以表觀瞻城内汪公池即西湖之滸也源頭活水表裏壬申年鳳翔捐俸餘金購生員朱正色地於池畔鼎建書院地分内外水總西

          [5] 𢖉 chè (1) U+22589 汉语大字典

            [6] 澈 chè (18958) U+6F88 汉语大字典, word2vec

            • 澄徹(1249) / 澄澈(3211)

              漢語大詞典·澄徹: 见“ 澄澈 ”。

              漢語大詞典·澄澈: 亦作“ 澄徹 ”。

              身當靑山秀詩日家住靑山下靑山有吳均故宅後改爲吳均山文體多郢聲澄徹湘水碧泬寥楚天淸時人格不同至今罕知名昔賢敦師友此道獨君行旣得宋·唐文粹[姚鉉]【四部叢刊景元翻宋小字本】

              身當青山秀詩曰家住青山下青山有吳均故宅後改爲吳均山文體多郢聲澄澈湘水碧泬寥楚山清時人格不同至今罕知名昔賢敦師友此道君獨行既得唐·晝上人集[釋皎然]【四部叢刊景宋鈔本】

            • 瑩徹(1669) / 瑩澈(754)

              漢語大詞典·瑩徹: 见“ 瑩澈 ”。

              漢語大詞典·瑩澈: 亦作“ 瑩徹 ”。

              高七丈上有石鏡今成都北角武擔是也寰宇記冢上有一石圓五寸徑五尺瑩徹號曰石鏡王見悲悼遂作臾邪之歌龍歸之曲或作就歸今都內及毗橋側有唐·錢注杜詩[杜甫]【清康熙刻本】

              故王乃遣武丁于武都擔土為塜盖地數畝高七尺上有一石圓五寸徑五尺瑩澈號曰石鏡王見悲悼遂作㬰邪之歌龍歸之曲路史曰開明妃墓今武擔山也明·蜀中廣記[曹學佺]【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徹底(5449) / 澈底(1340)

              國語辭典·澈底: 完全、貫通到底。《老殘遊記.第一七回》:「我已澈底想過,只有不管的一法。」或作「徹底」。

              遠蓄懸洞鑒而藏諸其止水也體靜而舒惠風拂而逾益明月來而不如清則徹底蒙紛濯洗朗亦難雜逢昏可合則有分流學海挂影仙䑓映氷壺而洞徹連錦宋·文苑英華[李昉]【明刻本】

              遠蓄懸洞鑒而藏諸其止水也體靜而舒惠風拂而逾益明月來而不如清則澈底蒙紛濯洗朗亦難雜逢昏可合則有分流學海挂影仙臺映冰壺而洞澈連錦淸·全唐文[董誥]【清嘉慶內府刻本】

            • 清徹(2174) / 清澈(1956)

              湍水出弘農界翼望山水甚清徹東南流逕南酈縣故城東史記所謂下酈也漢武帝元朔元年封左將黃同為南北朝·水經注箋[酈道元]【明萬曆四十三年李長庚刻本】

              湍水出弘農界翼望山水甚清澈東南流逕南陽酈縣故城東案近刻脫陽字史記所謂下酈析也案近刻脫析南北朝·水經注[酈道元]【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 洞徹(3306) / 洞澈(576)

              漢語大詞典·洞徹: 亦作“ 洞澈 ”。

              漢語大詞典·洞澈: 见“ 洞徹 ”。

              國語辭典·洞徹: 明白透澈。唐.杜甫〈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韋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金史.卷一三一.方伎傳.張元素傳》:「乃去學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自是洞徹其術。」或作「洞澈」。

              芝曰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氷而世之所名芝草不能若是也故嘗考於信書自先秦之世未有稱述宋·事類備要[謝維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芝者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昉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澈如堅氷而世之所名芝草不能若是也故常考于信書自先秦之世未有稱述宋·全芳備祖[陳景沂]【明毛氏汲古閣鈔本】

            • 透徹(2326) / 透澈(149)

              漢語大詞典·透徹: 亦作“ 透澈 ”。

              漢語大詞典·透澈: 见“ 透徹 ”。

            [7] 𨅊 zhé, chè, shān (76) U+2814A 汉语大字典

            宋·增修互注禮部韻略[毛居正]【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軼軼莊子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軼又質屑二韻重増𨅊跡也列子絶塵弭𨅊除去也論語以雍周法什一而税謂之通也為天下之通法漢

            宋·新增詞林要韻[佚名]【清嘉慶宛委别藏本】: 棁梜也梁楹畷井田陌道罬 轍車輪輾跡 撤同上抽剥掣挽也澈汀𨅊 撇略也引也小擊也撆同 哲智也明哲喆同上悊同摺輯也摺揲褶衣褶

            宋·詞林韻釋[佚名]【清光緒刻宋菉斐軒本】: 棁梜也梁楹畷井田陌道罬○轍車輪輾跡○撤同上抽剥掣挽也澈汀𨅊○撇略也引也車擊也撆同○哲智也明哲喆同上悊同摺輯也摺揲褶衣褶

            明·洪武正韻[樂韶鳳]【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耳亦作軼軼莊子猶螳蜋之怒臂以當車軼又質韻𨅊跡也列子絶塵弭𨅊除去也論語以雍周法什一而稅謂之通也爲天下之通法漢

            明·田亭草[黄鳳翔]【明萬曆四十年刻本】: 撥有哲士摽素揭礪躬修慎摩抉繹經傳郛衆説旁貫穿才踔越模與□示芳𨅊道遠予或奪高才阨壯心輟嗇厥年終□穴有賢佐襄内闑詩禮業綿不絶

            淸·六藝之一録[倪濤]【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敕列切説文通也从彳从攵从育音毓凡撤轍𨅊之類皆从省五經文字云从去作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74376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7: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