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11130) U+4E1C东
異體字表 東(5064790)
正 字 表 东(簡)
1. dōng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又【詩·大雅】東有啓明。 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康熙字典
正字
[簡] 东 U+4E1C
異體字
[1] 東 dōng (5064790) U+6771 中华字海, j2ff
东坡(370) / 東坡(70608)
漢語大詞典·東坡: 1.东边坡地。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 居士 ,因以“東坡 ”为其别称。东北(314) / 東北(345908)
漢語大詞典·東北: 1.介于东和北之间的方向。2.指国土的
东北 部。3.今指我国东北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参见“東北 平原 ”。柯東東牂柯郡當以此廢縣置何由而作此語今不可問余考今廣西二江縣
东北 百六十里潯江北岸有古宜鎮一作古泥明季 明王兵潰桂林後會駐𨅜民國·麻江縣志[劉鍾蔭]【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鍾宫在鄠縣
東北 二十五里始皇收天下兵銷爲鍾鐻此或其處也漢·三輔黄圖[佚名]【四部叢刊三編景元本】东南(696) / 東南(439967)
漢語大詞典·東南: 1.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2.泛指国家领域内的
东南 地区。东西(559) / 東西(241257)
漢語大詞典·東西: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2.从东到西。3.近旁,旁侧。4.犹四方。5.指七、八十岁。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
东西 。古代亦以指产业。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山东(818) / 山東(276658)
漢語大詞典·山東: 1.山的东坡。参见“ 山西 ”。2. 战国 、 秦 、 汉 时称 崤山 或 华山 以东地区,又称 关 东。亦指 战国 时 秦 以外的六国。3.称 太行山 以东地区。4. 汉 时称古 齐 鲁 地区。5.省名。因在 太行山 以东,故称。 唐 属 河南 河北 道, 宋 属 京东路 , 金 改 京东路 为
山东 路 , 明 置山东 布政使司 , 清 至今相沿称山东 省 。东海(244) / 東海(73676)
漢語大詞典·東海: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 、
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东海 相当。今之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 。2.泛指东方的大海。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东隅(17) / 東隅(9962)
漢語大詞典·東隅: 1.东角;东方。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3.指日本。4.亦作“ 東嵎 ”。因日出
东隅 ,故以“東隅 ”指早晨,引申指始,初。东宫(142) / 東宫(26638)
漢語大詞典·東宫: 1.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2. 汉 代指太后所居之宫。因太后的 长乐宫 在 未央宫 东,故称。3.诸侯妾媵所居之宫。4.泛指东侧的住室。5. 春秋 楚 军营名。6.我国古代划分的星空区域之一。指东方星区,以苍龙为其星象。7.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东宫 得臣 。见《通志·氏族三》。东方(352) / 東方(78365)
漢語大詞典·東方: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2.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3.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4.称 亚洲 及 非洲 北部等地区。与称 欧 美 “西方”相对。5. 汉
东方 朔 的省称。6.复姓。 汉 有东方 朔 。见《汉书》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