鯷 (1218) U+9BF7⿰魚是
編輯者:jxs
異體字表 鮧(894) 鮷(206) 鳀(5)
正 字 表 鳀(簡)
1. tí
【亥集中】【魚字部】:【唐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同鮷。【博雅】鮎也。【類篇】魚重千斤。【戰國策】鯷冠秫縫。【註】鯷,大鮎,以其皮爲冠。又【前漢·地理志】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又【廣韻】【集韻】是義切,音䜴。又【廣韻】特計切【集韻】大計切,音弟。又【集韻】上紙切,音是。義同。康熙字典
正字
[簡] 鳀 U+9CC0
異體字
[1] 鮧 yí, tí, tǐ (894) U+9BA7 异体字字典
鯷魚(177) / 鮧魚(241)
文鮎鯷也爾雅釋魚註鮎别名鯷江東通呼鮎為鮧養魚經鮎魚者
鮧魚 也卽鯷魚 也 斑魚 䱽魚烏魚 俗名烏流 白鰜 仰了 鰍 同鰌本名泥鰍以淸·(光緒)嘉應州志[吳宗焯]【清光緒二十四年刊本】註鰋似鮪而小 埤雅鰋今偃額白魚也一名鮎身圓性偃 養魚經鮎魚者
鮧魚 也即鯷魚 也大首方口背青黒而無鱗多涎 搜神記孔子厄於陳夜有一人淸·格致鏡原[陳元龍]【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鯷鮎(21) / 鮧鮎(11)
廣雅云鮷
鯷鮎 也鮷與鯷鮧並同說文鮷大鮕也蜀都賦云鮷鱧魦鱨李善注鮷似鰌陶注本淸·爾雅義疏[郝懿行]【清同治五年郝氏家刻本】經卷三十音義○案說文鮷大鮎也集韻類篇以鯷爲鮷之重文廣韻鮷鱧也
鮧鮎 也鯷爲鮧之重文淸·字林考逸[任大椿]【清光緖十六年江蘇書局刻本】鯷音(25) / 鮧音(20)
大而肥呉越呼鱮為鱅鰱則鱅又鱮之别名也 鮎魚 詩謂之鰋爾雅謂之
鯷音 題本草謂之鮧音 夷圗經云大首方口背青黒色無鱗多涎 鰻魚 本草謂明·(嘉靖)建陽縣志[馮繼科]【明嘉靖刻本】為鱅鰱則鱅又鱮之别名也 鮎魚 詩謂之鰋爾雅謂之
鯷音 題本草謂之鮧音 夷圗經云大首方口背青黒色無鱗多涎 鰻魚 本草謂之鰻鱺魚似鱓而明·(嘉靖)建陽縣志[馮繼科]【明嘉靖刻本】作鯷(24) / 作鮧(31)
齊霽鮷 大鮎也从魚弟聲字亦
作鮧 作鯷 作䱱按卽鱯也爾雅魾大鱯小者鮡是鮎為通名一曰鮡大者曰鮷曰鱯亦曰淸·説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齊霽鮷 大鮎也从魚弟聲字亦
作鮧 作鯷 作䱱按卽鱯也爾雅魾大鱯小者鮡是鮎為通名一曰鮡大者曰鮷曰鱯淸·説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名鯷(125) / 名鮧(17)
字通魴魚小頭縮項濶腹窄脊細鱗色靑白腹内肪甚美 鮎 爾雅註鮎别
名鯷 江東呼鮎爲鮧本草圖經鮧背靑而口小者名鮎 鯽 一名鮒埤雅魚族行淸·(光緒)新樂縣志[雷鶴鳴]【清光緒十一年刻本】即故謂之鯽亦謂之鮒形似鯉而脊隆多生於湖泊中鮎 爾雅註鮎别
名鮧 江東呼鮎為鮧本草圖經鮧背青而口小者名鮎無鱗生於流水者少止水者民國·海龍縣志[王永恩]【民國二十六年刊本】鯷即(20) / 鮧即(11)
群行相與也故名草魚即鯇魚頭長身圓肉厚而鬆畜者以草飼之故名草魚
鯷即 鮧魚亦名鮎魚大首偃額方口大腹本黑色鱧尾有齒無鱗多涎有奉勿多食民國·沙縣志[梁伯蔭]【民國十七年鉛印本】無鱗蓋鱅魚也故謂之鱅俗呼爲 魚埤雅謂鱅爲鰱非是鮎魚 本草曰
鮧即 鯷魚也大首方口皆青黑無鱗而多涎有五月鮎黄鮎花鮎 彈瑟 穴田堘淸·(乾隆)長汀縣志[陳朝義]【清内府本】
[2] 鮷 tí (206) U+9BB7 异体字字典, 中华字海
鯷鮎(21) / 鮷鮎(7)
兩手急持人也摕取也𧫚𧫚審慸極也又恥厲切
鯷鮎 魚别名 䳏鳥又音啼墆墆眝也又墆翳隐蔽貌又徒結切宋·重修廣韻[陳彭年]【四部叢刊景宋本】河内名豕也 古文 兩手急持人也摕取也𧫚諦也慸極也又恥厲切鯷
鮷鮎 魚别名 䳏鳥也又帝啼墆墆貯也又墆翳隠蔽貌又徒結切竹名逮逮及金·五音集韻[韓道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作鯷(24) / 作鮷(17)
𢧘蓋魚 鮒魚 一名鯽魚形似鯉色稍黑冬月肉厚 鮎魚 說文
作鯷 爾雅作鮧無鱗多肉生流子多 水者色青白生淸·(光緒)豐潤縣志[郝增祜]【清光緒十七年刻本】引孫炎曰鰋名點又見邢疏則孫炎本亦有此字鮧說文云大鮎也○案說文
作鮷 不作鮧鯶胡本反又下短反一本作故本反○案鯶即鯇也鯇郭胡本反作鯶淸·經典釋文考證[盧文弨]【清乾隆常州龍城書院刻本】鯷潭(35) / 鮷潭(6)
在縣南水南都源出沙縣至亨龍嶺為瀑布傾瀉而下至縣治前入 潭
鯷潭 在縣治南山下相傳其水産鯷魚味甘羙 溪水潭 在縣東石豆都濟川明·(正德)順昌邑志[馬性魯]【明正德刻本】溪其流皆入于大溪 鈷鉧潭 在縣北上髙保深不可測下流為龍門溪
鮷潭 在縣南開下保深不可測中有漩渦舟人恒病焉 何潭 在縣東一里一明·(弘治)八閩通志[陳道]【明弘治刻本】雅鯷(12) / 雅鮷(6)
多㳄江東謂之鮧其大者謂之㕦言其哆口也字又作鯷類篇鯷魚名鮎鯷廣
雅鯷 鮎也郭注爾雅鮎别名鯷江東通呼鮎爲鮧爾雅翼鮧魚偃頟兩目上陳口方淸·説文解字義證[桂馥]【清同治刻本】林鱒赤目魚也魴魚赤尾魚也鯷鱧達隸反下音礼字林鯷鮕也鱧𩸄也廣
雅鮷 鯷鮎也青州名鮎爲鯷𩸄音胡瓦反鮷音徒奚反蟄眠持立反説文蟄載也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鯷音(25) / 鮷音(5)
廣雅曰
鮷音 提鯷音 逓鮎也宋·太平御覽[李昉]【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廣雅曰
鮷音 提鯷音 逓鮎也宋·太平御覽[李昉]【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