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5438) U+9F99⿻尤丿
異體字表 竜(971) 龍(1848582) 龒(52) 㡣(504) 䮾(381) 𠉒(0) 𠊋(0) 𢀀(0) 𢅛(4) 𥪐(0) 𥪑(0) 𥪖(0) 𥪢(0) 𥫆(0) 𥫈(0) 𦱉(0) 𦱸(0) 𩧑(0)
正 字 表 龙(簡)
1. lóng
【亥集下】【龍字部】:〔古文〕竜𦱉𢅛𠊋㰍𥫈龒䰱【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又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又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竉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又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考證:〔【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爲龍。〕 謹按爾雅作駥不作龍。今改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康熙字典
正字
[簡] 龙 U+9F99
異體字
[1] 竜 lóng, lǒng, néng (971) U+7ADC 中华字海
[2] 龍 lóng, máng (1848582) U+9F8D 中华字海, j2ff
蛟龙(64) / 蛟龍(25013)
也敢不供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濵蛟螭深作横蛟户孟切廣雅有鱗曰
蛟龙 无鱗曰螭龙豺虎亂雄猜两句因託以興焉蓋是时荆楚有跋扈之強臣賊盗唐·杜工部草堂詩箋[杜甫]【古逸叢書覆宋麻沙本】海比鼉黿以爲梁也使一作㠯五臣曰麾昭也補曰麾許爲切廣雅曰有鱗曰
蛟龍 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螭龍郭璞云蛟似蛇四足小頭細頸夘生子漢·楚辭[王逸]【四部叢刊景明翻宋本】龙湫(10) / 龍湫(7546)
漢語大詞典·龍湫: 1.上有悬瀑下有深潭谓之
龙湫 。2.瀑布名。在 浙江 雁荡山 。黑龙(162) / 黑龍(27790)
漢語大詞典·黑龍: 1.神话中的黑色之龙。2.指
黑龙 江 ,借指我国 东北 一带。3.指烟囱黑烟。龙眠(13) / 龍眠(7177)
漢語大詞典·龍眠: 1. 宋 代著名画家 李公麟 的别号。 公麟 致仕后,归老于
龙眠 山 ,自号龙眠 居士 。2.指归隐林下。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与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夔龙(13) / 夔龍(3577)
漢語大詞典·夔龍: 1.相传 舜 的二臣名。 夔 为乐官, 龙 为谏官。《书·舜典》:“ 伯 拜稽首,讓于 夔 龍 。” 孔 传:“ 夔 龍 ,二臣名。” 唐 杜甫 《奉赠萧十二使君》诗:“ 巢 許 山林志, 夔 龍 廊廟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2.古器物上的
夔龙 纹饰。青龙(70) / 青龍(22810)
漢語大詞典·青龍: 1.即苍龙。四灵之一。古时以为祥瑞之物。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3.指骏马。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5.太岁的别名。6.东方之神。7.指左方。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
青龙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11.指吉地。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13.即青龙 车。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 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龍 之戰艦,鬭飛燕之船樓。”《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衛將軍 蔣元遜 將青龍 八十艘於 白下 遊弈,以禦 六合 兵。”参见“青龍 艦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畫鷁中流動,青龍 上苑來。”《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條青龍 ,一條白龍,轟天振地的搶標。”15.饰青龙 图像的军旗。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19.剑名。20.青菜的别名。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 战舰,因名。近江有青龙 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龙池(16) / 龍池(13134)
漢語大詞典·龍池: 1.琴底的二孔眼之一。上孔曰
龙池 ,下孔曰凤沼。2.池名。所名之池非一。其一在 唐 长安 隆庆坊 玄宗 未即位时所居的旧邸旁, 中宗 曾泛舟其中。 玄宗 即位后于 隆庆坊 建 兴庆宫 ,龙池 被包容于内。在今 陕西 西安 兴庆公园 内。3.犹凤池。指中书省。4.借指内阁。龙尾(18) / 龍尾(7867)
漢語大詞典·龍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華歆 字 子魚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與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爲‘一龍’, 歆 爲龍頭, 原 爲龍腹, 寧 爲
龍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4.砚名。亦泛指砚。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 下垂,故称。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龙骨(9) / 龍骨(8632)
漢語大詞典·龍骨: 1.龙的骨骼。实际是古代某些动物的化石。中药上用做强壮剂。2.喻瘦劲的枝干。3.枣的别名。枣树瘦劲,故称。4.见“
龍骨 車 ”。5.船只、飞机、建筑物等像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6.喻指主干,主心骨。7.石砌的堤岸。8.禽类的胸骨。也称龙骨 突起。9.腕骨的俗称。旧称高骨、锐骨或踝骨。10.指骏马。龙井(13) / 龍井(8860)
漢語大詞典·龍井: 1.地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南山地中。旧时亦名 龙泓 。井泉清冽,有盛名。井之附近产茶,世称
龙井 茶,驰名中外。2.井名。在 浙江省 馀姚县 西 龙泉寺 内。3. 中国 著名绿茶名。因产于 浙江 杭州龙井 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