慤 (21609) U+6164⿱殻心
編輯者:jxs
異體字表 悫(55) 愨(2192)
正 字 表 悫(簡)
1. què
【卯集上】【心字部】:【正字通】俗愨字。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悫 U+60AB
異體字
[1] 悫 què (55) U+60AB 汉语大字典
宋·夷堅支志[洪邁]【清景宋鈔本】: 科之際勿燒降真香蓋吾輩私營救汝耳俄頃得回度不寐待旦亟延道流
明·天馬山房遺稿[朱淛]【明隆慶刻清重印本】: 時后庵暨贈淑人黄氏質庵暨封淑人陳氏重慶在堂先生糿熊淳凝童習
明·(成化)山西通志[李侃]【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也道俗送之者以千數自非福德兼具其孰能動人如此其盛者耶公專靜
明·(成化)山西通志[胡謐]【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也道俗送之者以千數自非福德兼具其孰能動人如此其盛者耶公專靜
淸·中衢一勺[包世臣]【清光緖安吴四種本】: 閣下三朝老臣事變更熟又秉節通倉深悉虛實昔有平江印川近則文端
淸·(同治)分宜縣志[李寅清]【清同治十年刻本】: 羅圍一圈知縣周開緒立碑 一墳山一處地名四都北坑 按黃
淸·(嘉慶)安仁縣志[侯鈴]【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 陔養志不樂仕進曾舉孝廉不就邑人高之 歐陽增舉 歐陽永祐性
[2] 愨 què (2192) U+6128 word2vec
慤愿(103) / 愨愿(17)
可以為法也口銳者多誕而寡信後恐不驗也夫弓矢和調而後求其中焉馬
慤愿 順然後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後求其知能焉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漢·説苑[劉向]【四部叢刊景明鈔本】可以爲法也口鋭者多誕而寡信後恐不驗也夫弓矢和調而後求其中焉馬
愨愿 順然後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後求其知能焉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淸·孔子集語[孫星衍]【清嘉慶刻本】敦慤(181) / 敦愨(36)
漢語大詞典·敦慤: 亦作“
敦愨 ”。漢語大詞典·敦愨: 见“
敦慤 ”。銘 吕祖謙明招婺之名山予家三世葬焉負山之民氣俗
敦慤 樂田畝而畏官府傲嬉侈麗之習獨不入其鄉予歲時上塜過其父老或旬月淸·(嘉慶)武義縣志[張營堠]【清宣統二年石印本】起者乎且亦足以覘𢌿平之盛事也志禮俗風俗吕東萊云負山之民氣俗
敦愨 樂田畝而畏官府遨嬉侈麗之習獨不入其鄉許白雲云地狹而土肥其民殷淸·(嘉慶)武義縣志[張營堠]【清宣統二年石印本】謹慤(421) / 謹愨(44)
漢語大詞典·謹慤: 见“
謹愨 ”。漢語大詞典·謹愨: 亦作“
謹慤 ”。雌體大 鸇鷂 莊子曰繇爲鸇鸇爲布榖布榖爲鷂此物變也 鳩 鳥之
謹慤 者一意於所宿之木故稱一宿鳥 布榖 卽鳴鳩也江東呼爲穫榖亦曰郭淸·(乾隆)射洪縣志[張松孫]【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雌體大 鸇貔 莊子曰鷂爲鸇鸇爲布穀布穀爲鷂此物變也 鳩 鳥之
謹愨 者一意於所宿之木故稱一宿鳥 布穀 即鳴鳩也江東呼爲穫亦曰郭公淸·(乾隆)蓬溪縣志[張松孫]【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勤慤(211) / 勤愨(28)
漢語大詞典·勤慤: 见“
勤愨 ”。漢語大詞典·勤愨: 亦作“
勤慤 ”。述懸於家塾傳於學士大夫之口者可考而知也銘曰聖主御世賢臣得位維
勤慤 公洪普厥施初出而仕見知正人始終一節不辱其身天子常稱有體有用主淸·山木居士外集[魯九皋]【清乾隆四十七年刻本】述懸於家塾傳於學士大夫之口者可考而知也銘曰聖主御世賢臣得位維
勤愨 公洪普厥施初出而仕見知正人始終一節不辱其身天子常稱有體有用主淸·碑傳集[錢儀吉]【清道光刻本】慤誠(170) / 愨誠(22)
書所云方行天下言周流之廣注謬甚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
慤誠 信拘守而詳拘守謂守而勿失詳謂審於事也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先秦·荀子[荀況]【清抱經堂叢書本】成陽靈臺碑成陽令唐扶頌竝作廣被勞苦之事則争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
愨誠 信拘守而詳拘守謂守而勿失詳謂審於事也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淸·荀子集解[王先謙]【清光緖刻本】慤實(257) / 愨實(25)
傳習道之者或鮮矣然則書院之復豈苟云哉此邦之士盍相與挹先儒湻固
慤實 之餘風服大學離經辨寺之始教由博而約自卑而高以答揚熙甯開迪樂育淸·(同治)星子縣志[藍煦]【清同治十年刻本】能窺程張之門庭而先有王氏高自聖賢之病此邦之士盍相與挹儒先湻固
愨實 之餘風服大學離經辨志之始教由搏而約自下而高以答揚熙陵開迪樂育淸·金華理學粹編[戴殿江]【清光緖刻本】愚慤(26) / 愚愨(6)
漢語大詞典·愚慤: 亦作“
愚愨 ”。漢語大詞典·愚愨: 见“
愚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