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3419320) U+967D⿰阝昜
異體字表 氜(37) 阦(211) 阳(9162) 𣆄(0) 𥌖(0) 𨹈(0) 𨼘(0) 𨼗(0) 𨽐(0) 昜(13583) 霷(93) 𨼡(0)
正 字 表 阳(簡)
1. yáng
【戌集中】【阜字部】:〔古文〕𨼘𨽐𣆄【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𨻰留。 又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 【五音集韻】俗作𨹈。【字彙】俗作阦。【字彙補】亦作𨼗陽氜。康熙字典
正字
[簡] 阳 U+9633
異體字
[1] 氜 yáng, rì (37) U+6C1C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淸·清眞教考[沈懋中]【清沈鳳儀刻本】: 天丅王用赤金鑄錢行使亓坔氣候温和常如八九
淸·清眞教考[沈懋中]【清沈鳳儀刻本】: 衆奉從聖教隨時禮拜以敬王而祝延聖壽之有坔 昰工起 元季弎陰
淸·清眞教考[沈懋中]【清沈鳳儀刻本】: 天珤元季嵗次壬午仲龝
淸·清眞教考[沈懋中]【清沈鳳儀刻本】: 嘉靖五季嵗次丙戌八氟仲龝
淸·清眞教考[沈懋中]【清沈鳳儀刻本】: 弘治五季嵗次壬孚龝九陰
淸·燕在閣知新録[王棠]【清康熙刻本】: 益刊刋柝道网舛庶丘皋旣宅華𢘆泰衡帝念功舉虔祡申禋冠佩逾從
[2] 阦 yáng (211) U+9626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太陽(66031) / 太阦(45)
解併於陽明者謂之併病三經俱受邪相合病者謂之合病合病者邪氣甚也
太陽 陽明合病者與太陽 少陽合病陽明少陽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氣併於漢·傷寒論注釋[張機撰﹝晉﹞王叔和編]【四部叢刊景明嘉靖汪濟明刊本】旁交額中與
太阦 少阦俱㑹扵目惟足厥隂肝經連扵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阦 阦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隂之虗也故出血者宜大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明·針灸聚英[高武]【明嘉靖刻本】少陽(30633) / 少阦(12)
交為郄與手足太陽及蹻脈㑹於臑俞與手足
少陽 㑹於天冥及㑹肩井與足少陽 㑹於陽白上本神臨泣正營腦空下至風池與督脈㑹於風府瘂門此陽維之先秦·難經本義[秦越人]【明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後胛上亷與手足
少陽 㑹于天髎在缺盆上又㑹于肩井肩上其在頭也與足少阦 㑹于阳白在眉上上于本神及臨泣上至正营循于腦空下風池其與督脉㑹元·十四經發揮[滑壽]【明鈔本】陽明(61433) / 阦明(14)
發𤍠而渴不惡寒者
陽明 也此太陽受邪知爲温病非傷寒也積温成𤍠所以發𤍠而渴不惡寒也漢·傷寒論注釋[張機撰﹝晉﹞王叔和編]【四部叢刊景明嘉靖汪濟明刊本】額中與太阦少阦俱㑹扵目惟足厥隂肝經連扵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阦
阦明 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隂之虗也故出血者宜大陽陽明 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明·針灸聚英[高武]【明嘉靖刻本】陽氣(43341) / 阦氣(5)
榮行脉中衛行脉外各有所淺深也用鍼之道亦然鍼陽必卧鍼而刺之者以
陽氣 輕浮過之恐傷於榮也刺隂者先以左手按所刺之宂良乆令氣散乃内鍼不先秦·難經本義[秦越人]【明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蔡氏曰凡人之性皆具是道但其禀氣之初有淸濁純駁之異故仁者偏得
阦氣 之淸而其所見則謂道止扵仁知者偏得陰氣之淸而其所見則謂道止於知元·周易通義[黄超然]【明鈔本】
[3] 阳 yáng (9162) U+9633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word2vec
鄱陽(30645) / 鄱阳(193)
漢語大詞典·鄱陽: 1.地名。 春秋 楚 番 邑, 秦 置 番县 , 汉 改
鄱阳 县 。今改 波阳县 ,在 江西省 东北部。2.指鄱阳 湖 。隨之番陽索隠番陽鄱縣之鄉番陽人殺布兹鄉民田舍正義英布冡在饒州
鄱陽 縣北百五十二里十三步遂滅黥布立皇子長為淮南王封賁赫為期思侯正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天下之祀此神者實始于
鄱阳 之區也吳王墓在樂平县東吳石山英布墓在鄱阳 县北二百五十里其甓文皆作虎像又按西漢英布傳布戰敗度淮走江南布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弋陽(12357) / 弋阳(89)
一葉飄然下
弋陽 殘霞昏日樹蒼蒼吴溪謾淬千將劒却是猿聲断客膓唐·張承吉文集[張祜]【宋刻本】弋阳 訪古溪势盤廻繞郡流饒陽春色滿江楼方雄飛贈高員外一葉飄然下弋阳 殘霞昏日樹蒼蒼吳溪漫淬干将劒却是猿声断客腸張祐題弋阳 舘地僻山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丹陽(56777) / 丹阳(348)
○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林宣城廣德縣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入
丹陽 湖汭水曲也○汭始鋭反陳侯使公孫貞子弔焉杜弔為楚所伐及良而卒良晋·左傳杜林合注[杜預]【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桐源山在軍南八十里杜預注左傳云廣德县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入
丹阳 湖也桐汭水元和郡县志云在廣德县西五十里春秋楚子期伐吳至于桐汭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洛陽(94195) / 洛阳(229)
漢語大詞典·洛陽: 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盛产牡丹,故称。溧陽(17662) / 溧阳(68)
將必有車轍馬跡焉綠水橋邊多酒樓【張華詩】俛臨淥水流【李白詩】
溧陽 酒樓三月春大抵南朝皆曠達【漢書賈誼傳注】大抵猶言大畧也【舊唐唐·樊川詩集注[杜牧]【清嘉慶德裕堂刻本】人往石頭訪崔四侍御金陵夜𡧯凉風發獨上高楼望吳越金陵楼月下吟
溧阳 酒楼三月春楊花茫茫愁殺人猛虎行携妓東山去悵然悲謝安李白謝公墅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夕陽(50739) / 夕阳(125)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
夕陽 斜舊來王謝堂前燕飛入㝷常百姓家唐·劉夢得文集[劉禹錫]【四部叢刊景宋本】秦淮碧池臺竹木三畝餘至今人道江家宅前人朱雀桥边野草花烏衣巷口
夕阳 斜旧時王謝坣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前人土山京口峻鉄甕郡城牢前人万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陽羡(4620) / 阳羡(41)
也江賦云具區洮滆皆此也荆溪在縣南二十步漢志云中江首受蕪湖東至
陽羡 入海即此溪也劉穆之云沿義興至通江至蕪湖分水北溢為丹陽湖東北迴宋·太平寰宇記[樂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古逸叢書景宋本】山詳見童山下荆溪同上云在冝㒷县南二十步漢志云中江首受蕪湖東至
阳羡 入海即此溪也刘穆之云船从義㒷通江至蕪湖分流北溢爲丹阳湖東北廻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暨陽(1067) / 暨阳(33)
帝曰出天子耶答曰能丨丨丨丨耳帝甚異之○郭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於
暨陽 去水百許歩人以近水為言璞曰當即為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數百里皆為桑宋·事類備要[謝維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子明江阴旧属吳其或葬于此欤郭㺪母墓晉本傳㺪以母憂去聀卜葬地于
暨阳 去水百許步人以近水為言㺪曰即為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数十里皆為桑田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紫陽(23302) / 紫阳(62)
漢語大詞典·紫陽: 1.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的别称。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阳 山 (在 安徽省 歙县 )读书。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题厅事曰紫阳 书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陽 ”为 朱熹的别称。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 为称号。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紫阳 真君 , 汉 周义山 、 宋 张伯端 俱号紫阳 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4] 𣆄 yáng (0) U+23184 异体字字典
[5] 𥌖 yáng (0) U+25316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6] 𨹈 yáng, shǎn (0) U+28E48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7] 𨼘 yáng (0) U+28F18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8] 𨼗 yáng (0) U+28F17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9] 𨽐 lù, yáng, liù (0) U+28F50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10] 昜 yáng (13583) U+661C 汉语大字典
番陽(2606) / 番昜(356)
此而字畫謹細如常時且謂它行之懿猶有不及書者今問其家得其世系則
番陽 之程皆祖梁忠壯公靈洗唐乾符間有名維者以金紫光禄大夫海州鹽鐵使宋·晦菴集[朱熹]【四部叢刊景明嘉靖本】此而字畫謹細如常時且謂他行之懿猶有不及書者今問其家得其世系則
番昜 之程皆祖梁忠壯公靈洗乾符間有名維者以金紫光禄大夫海州鹽鐵使將明·新安文獻志[程敏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陽气(234) / 昜气(34)
記樂記曰樂樂其所自生又曰樂章德郊特牲曰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
陽气 也以此推之則古人享祀有樂而禱祀無樂夫旱變也灾也所以交於神明者淸·緑漪草堂集[羅汝懷]【清光緖九年羅式常刻本】取義亦以𢍜昜也其上入者天也其下 者象 自地生起也其中 者象
昜气 舉之也淸·六藝之一録[倪濤]【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斜陽(26944) / 斜昜(92)
腰舊識凌波女照影弄粧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華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纔過
斜陽 又值黄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竟丨丨觧丨心丨蝶恋花 晏叔原温泉試浴宋·事類備要[謝維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尺江波年年誤卻桃根春心待共𠌶爭發怕𠌶開㪅易傷春怯黄昏不到
斜昜 先閉重門淸·水雲樓詞[蔣春霖]【清咸豐曼陀羅華閣刻本】崋陽(57) / 崋昜(11)
崋陽 國志秦昭王時白虎爲害募人殺之廖仲藥何秦精等射中之桉漢書作䏰廖淸·蜀典[張澍]【清道光武威張氏安懷堂刻本】崋昜 國志周愼王五年秋惠王遣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從石牛道伐蜀滅之桉都淸·蜀典[張澍]【清道光武威張氏安懷堂刻本】夕陽(50739) / 夕昜(90)
一本無此一句一作門徑蒼苔合牎隂緑條低一作深巷行人少閑門卧桞低
夕陽 山向背春一作秋草水東西度雨諸峰出看花㡬路迷一作髙原㡬處迷何勞唐·劉隨州集[劉長卿]【四部叢刊景明正德本】心逺親魚鳥功成厭鼓鼙林中阮家醉池上謝公題門徑蒼苔合窓隂綠篠低
夕昜 山向背秋草水東西舊架懸藤老踈籬挿槿齊風烟不可到誰羡武陵溪唐·中興閑氣集[高仲武]【四部叢刊景明本】鄱陽(30645) / 鄱昜(24)
卒攸之弟登之新安太守去職在家為吳興太守沈文季所收斬登之弟雍之
鄱陽 太守先攸之卒詔以雍之孫僧照為義興公主後雍之與攸之異生諸弟中最南北朝·宋書[沈約]【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以至正二十三年鄉貢得為松江儒學正叔方精敏嗜學故貞居先生之從子
鄱昜 徐君成中之髙弟也貞居清才奥學髙蹈物表號一代𤣥儒成中明經礪行明·始豐稿[徐一夔]【清武林往哲遺著本】陽氣(43341) / 昜氣(128)
尿名曰關格脉經曰
陽氣 上岀汗見於頭今關格正氣不通加之頭有汗者則陽氣 不得下通而上脫也其無汗者雖作關格然陽未衰而猶可治漢·傷寒論注釋[張機撰﹝晉﹞王叔和編]【四部叢刊景明嘉靖汪濟明刊本】試與子數其一二古人有饋粟而拒者今則飢寒是憂有結纓而死者今則志
昜氣 亂有逆鱗而諫者今則譴禍是虞有鑿坏而遁者今則富貴宜慕有埋輪而不宋·東堂集[毛滂]【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曲陽(8953) / 曲昜(38)
陸澤在鉅鹿索隠此文改恒山恒水皆作常避漢文帝諱故也常水出常山上
曲陽 縣東入滱水衛水出常山靈夀縣東入滹沱鳥夷皮服集解鄭𤣥曰鳥夷東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古曰昜古陽字 水經注交趾南水自龍淵縣故城南又東左合北水又東逕
曲昜 縣東流注于泿鬱淸·漢書地理志補注[吳卓信]【清道光刻本】歐陽(123352) / 歐昜(20)
猶即也為兆以類禮即祭上帝也類禮依郊祀而為之者言依郊祀為之是用
歐陽 事類之說為義也言為兆以祭上帝則是隨兵所嚮就而祭之不必祭於南郊漢·毛詩注疏[毛亨]【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雖墨也文則吾儒非墨而空無世之大夫士招而歸諸同文之代不為異也昔
歐昜 子序祕演之詩以為祕隐於浮屠與吾石曼卿隐於酒皆世之竒男子也苐未元·東維子文集[楊維楨]【四部叢刊景舊鈔本】平陽(56741) / 平昜(108)
河出西平西南二千里從西平東北經金城故北地朔方五原至故雲中南經
平陽 河東之西界東經河東河內之南界東北經汲郡頓丘陽平平原樂陵之東南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本義】蹇難也足不能進行之難也爲卦艮下坎上見險而止故爲蹇西南
平昜 東北險阻又艮方也方在蹇中不冝走險又卦自小過而來陽進則往居五而宋·周易傳義附録[董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 霷 yáng (93) U+9737 汉语大字典
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 也顧野王云摶之今相著也說文從手專聲蠍所軒謁反廣雅云蠍螫也杜
淸·九史同姓名略[汪輝祖]【清廣雅書局叢書本】: 趙師臻一
淸·(光緒)湖南通志[曾國荃]【清光緖十一年刻本】: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