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 (723822) U+8ABF⿰言周
異體字表 调(3018)
正 字 表 调(簡)
1. tiáo, diào, zhōu
【酉集上】【言字部】:【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又【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又【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又【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又【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又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又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又【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又作輈。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又【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又【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又【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又【玉篇】求也。 又【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又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又【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又【韻會】詩也。 又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康熙字典
正字
[簡] 调 U+8C03
異體字
[1] 调 diāo, tiáo, diào (3018) U+8C03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提調(13953) / 提调(71)
束具名以聞各処和買柴薪毋令百姓砍斫桒棗送納及街市貨賣違者斷罪
提調 官禁治不嚴亦行究治元·元典章[佚名]【元刻本】黨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斷鄉曲 所作文字不許妄行刊刻違者
提调 官治罪 聖谕十六條 敦孝弟以重人倫 第一條淸·(嘉慶)舒城縣志[熊載陞]【清嘉慶十一年刻本】調度(17039) / 调度(36)
漢語大詞典·調度: 1.安排,调遣。2.做
调度 工作的人员。3.格调,气度。4.征调赋税。排調(360) / 排调(12)
漢語大詞典·排調: 安
排调 度。調用(12299) / 调用(49)
郎許元進士出身上嘗謂執政曰發運使縂領六路八十八州軍之廣其財貨
調用 幣帛穀粟嵗千百萬宜得其人而久任之今許元累上章求解朕思之不若獎宋·續資治通鑒長編[李燾]【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六百萬而常餘百萬以備非常仁宗嘗調執政日發運使總六路之廣其財貨
调用 幣帛榖粟歲千百萬宜得其人而久任之擢天章閣待制再遷郎中在職十有淸·(道光)泰州志[王有慶]【清光緒三十四年補刻本】調官(6871) / 调官(38)
漢語大詞典·調官: 选
调官 职。調任(7570) / 调任(20)
顧應祥見前嘉靖三十年
調任 三十二年致仕明·弇山堂别集[王世貞]【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河南啇邱人進士乾隆十三年任李 拔四川犍爲人進士乾隆十七年任
调任 江夏 李雲凱陜西邠州人舉人乾隆十九年任 明 教諭 簡淸·(乾隆)長陽縣志[李拔]【清内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