錮 (26711) U+932E⿰金固
異體字表 锢(72) 痼(10373)
正 字 表 锢(簡)
1. gù
【戌集上】【金字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說文】鑄塞也。【徐曰】鑄銅鐵。以塞𨻶也。【前漢·劉向傳】雖錮南山猶有𨻶。【註】錮,謂塞也。 又【揚子方言註】錮,謂堅固也。 又【廣韻】禁錮,重繫也。【左傳·成二年】子反請以重幣錮之。【註】禁錮勿令仕。【後漢·黨錮傳註】謂塞其仕進之路也。 又【前漢·賈誼傳】失今不治,必爲錮疾。【註】堅久之疾。 俗作痼。通用固。康熙字典
正字
[簡] 锢 U+9522
異體字
[1] 锢 gù (72) U+9522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 陳寔爲太丘長遭
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 佐頗以逆順之理諫正之師道前後將加危害者數四及師道就戮劉悟於
淸·御選唐詩[陳廷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其次曰盬以出美玉故名一統志在盬田縣東南三十里又名玉山後漢書
淸·明儒學案[黄宗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念發動的不是則爲人心道心極難體認擴充戒謹恐懼之功少有間斷則
[2] 痼 gù (10373) U+75FC word2vec
錮疾(494) / 痼疾(4678)
漢語大詞典·錮疾: 1.
痼疾 。经久难治的疾病。錮,通“ 痼 ”。2.喻指经久难改的恶习、缺点。國語辭典·錮疾: 久治不癒的疾病。漢.賈誼〈治安策〉:「失今不治,必為
錮疾 ;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已。」亦作「固疾」、「痼疾 」。國語辭典·痼疾: 久治不癒的疾病。《抱朴子.內篇.微旨》:「抱
痼疾 而言精和鵲之技,屢奔北而稱究孫吳之等。人不信者,以無效也。」亦作「固疾」、「錮疾 」。慮反又張略反廣古曠反然則秃者不免傴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
錮疾 不可以備禮也故曰喪禮唯哀為主矣女子哭泣悲哀擊胷傷心男子哭泣悲漢·禮記[鄭玄]【四部叢刊景宋本】焦肺言痛之甚也痛心疾首 秃者不免傴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
痼疾 不可以備禮也 孝子服勤三年身病體羸以杖扶病可也毀瘠爲病君子不唐·白氏六帖事類集[白居易]【民國景宋本】沉錮(109) / 沉痼(859)
異旨哉自孟氏殁異端滋熾重以專門於漢清談於晉至唐則文藝益工展轉
沉錮 以迄五季之陋幾於蠧蝕不存矣宋興鉅公名人舄奕後先其聞道亦不爲淺淸·(光緒)道州志[李鏡蓉]【清光緒三年刊本】異旨哉自孟氏没異端滋熾重以專門於漢淸談於晉至唐則文藝益工展轉
沉痼 以迄五季之陋幾於蠧蝕不存矣而在人心者了亡恙也宋興鉅公名人舄奕宋·周元公集[周敦頤]【宋刻本】沈錮(113) / 沈痼(832)
漢語大詞典·沈錮: 1.见“
沈痼 ”。2.长久禁锢。漢語大詞典·沈痼: 亦作“
沈錮 ”。何居而可頃僶俛從政蒼黃不言實懷覆載之德冀竭涓塵之効今積羸成憊
沈錮 莫瘳耳目更昏手足多廢顧惟殞越寧遂宿心安可以苟徇大名仍尸重祿且五代·舊唐書[劉昫]【清乾隆武英殿刻本】而可頃所以僶俛爲政蒼黄不言實懷覆載之德冀竭涓塵之效今積羸成憊
沈痼 莫瘳耳目更昏手足多廢顧將殞越寜遂宿心安可以苟狗大名仍尸重禄且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錮癖(19) / 痼癖(125)
愈自稱中隱梅福東方朔俱以吏隱今則專以不冠進賢冠者目之所謂烟霞
錮癖 泉石膏盲者殆其人歟宋之李黻蹇修清節矯矯不群否則不敢以直□附曲淸·(康熙)臨湘縣志[楊敬儒]【清康熙刻本】諸善舉生嘉慶十七年卒光緒十八年壽八十一 遺逸 遺逸非煙霞
痼癖 泉石膏盲者比也甯海自宋以來有位膺通顯見幾而作德著懋修隨遇而安淸·(光緒)寧海縣志[王瑞成]【清光緒二十八年刊本】深錮(249) / 深痼(269)
漢語大詞典·深錮: 见“
深痼 ”。漢語大詞典·深痼: 亦作“
深錮 ”。既不鄙而惠許之至其所以發明敷暢則又懇到明白而皆有切中學者隱微
深錮 之病蓋聽者莫不竦然動心焉熹猶懼其久而或忘之也復請子靜筆之于簡宋·四書箋義[趙悳]【清守山閣叢書本】不鄙而惠許之至其所以發明敷暢則又懇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學者隱微
深痼 之病蓋聽者莫不竦然動心焉熹又恐其久而或忘之也復請子静筆之於簡宋·象山陸先生年譜[袁燮]【明嘉靖三十八晋江張喬相刻本】錮習(533) / 痼習(119)
有阻撓運本足則塲鹽無慮賣私浮費裁則成本較為輕省設局另辦則衙門
錮習 一經革除委員接替則存鹽新舊不致爭售諸弊廓清正餉自裕查有試用知淸·東華續録(光緒朝)[朱壽朋]【清宣統元年上海集成圖書公司本】有阻撓運本足則場鹽無慮賣私浮費裁則成本較爲輕省設局另辦則衙門
痼習 一律革除委員接替則存鹽新舊不致争售諸弊廓清正餉自裕查有試用知淸·張文襄公奏議[張之洞]【民國刻張文襄公全集本】廢錮(739) / 廢痼(103)
若縱而不糾復何以為政晉武不為明主斷鬲令事遂能奮發華廙見待不輕
廢錮 累年後起改作城門校尉耳若言仲文有誠於國未知的是何事政當云與殷唐·南史[李延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山若縱而不糾何以為政晉武不為明主斷鬲令史遂能奮發華廙見待不輕
廢痼 累年後起政作城門校尉耳若言炳之有誠於國未知的是何事政當與殷景宋·通志[鄭樵]【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