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 (82033) U+5587⿰口剌
編輯者:wangweili
異體字表 𦎏(3) 拉(100589)
正 字 表 喇(簡)
1. lǎ, lā, lá, la
【丑集上】【口字部】:【玉篇】力葛切【集韻】郎達切,音辢。【玉篇】喝喇,言也。【集韻】喝喇,言急。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喇 U+5587
異體字
[1] 𦎏 lǎ (3) U+2638F 中华字海
[2] 拉 lā, lá, lǎ, là, la (100589) U+62C9 word2vec
噶喇(1072) / 噶拉(1613)
漢語大詞典·噶喇: 见“
噶拉 ”。漢語大詞典·噶拉: 亦作“
噶喇 ”。有巨澤南北長二百里許東西廣千餘里四面皆山色楞格河自西南流入昂
噶喇 河自西北流出其從東北流入者又有一河亦名昂噶喇 中有洲曰鄂遼漢在淸·朔方備乘[何秋濤]【清光緖刻本】至柏海兒湖湖南北百餘里東西千餘里四面皆山色楞格河自西南流入昻
噶拉 河自湖流出仍向西北而流𣾀於伊聶謝河入北海朔方備乘曰巴爾古錫淸·元秘史注[李文田]【清光緖二十二年漸西村舍刻本】烏喇(3186) / 烏拉(5200)
正黄旗珠爾泰吉林
烏喇 地方人其孫額穆瑚原係副驍騎校渾齊理和索地方人○正白旗喀喀吉林淸·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官包衣滿都瑚吉林
烏拉 地方人其曾孫老格原任六品包衣大扎崑朱吉林烏拉 地方人其孫六達色原任䕶軍校淸·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哈喇(6892) / 哈拉(2398)
國語辭典·哈喇: 1.油質食物的腐酸味。《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安老爺但覺一股子奇香異氣,又像生麝香味兒,又像松子兒味兒,一時也辨不出是香,是臊,是甜甘,是
哈喇 。」亦作 「哈拉 」、「哈辣」。2.殺死、殺害。為蒙古語 alaqu的音譯。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怎好就是這等自作主張,將他只一刀哈喇 了。」或譯作「阿剌」、「哈剌」、「哈蘭」。國語辭典·哈拉: 油質食物的酸腐味。亦作「
哈喇 」、「哈辣」。三也以今新彊地形驗之和闐河二源皆出南山東源曰玉隴哈什河西源曰
哈喇 哈什河二水分流經和闐城東西又北流二百餘里而合為和闐河是為河源唐·箋注駱臨海集[駱賓王]【清咸豐刻本】一萬三千三十八里領縣一東于闐和闐河二源東源曰玉隴哈什河西源曰
哈拉 哈什河玉隴哈什河即古樹枝水一名計式水岀于闐縣西南伊西里庫爾泊淸·大清會典圖[劉啓端]【清光緖石印本】阿喇(4384) / 阿拉(4785)
鑲紅旗人世居佛
阿喇 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元孫塞格色原任七品官四世孫偏圖現任防禦𤓰淸·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正黄旗人世居佛
阿拉 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曾孫沙納海由驍騎校從征凖噶爾在和通呼爾哈腦淸·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撒喇(234) / 撒拉(730)
額設也各官土兵於乾隆四十六年為總督李裁革則今日内土兵蓋無土兵
撒喇 族四十六年四十九年回變兩次調遣土兵皆逾千數今廳屬有事同知參將淸·(道光)循化廳志[李本源]【清道光二十四年鈔本】期鎮静至此外安汛兵丁内惟泥峙岡設兵五百餘名擇里呀嗗設兵六十名
撒拉 角設兵五十名周叟設兵四十名名頭設兵三十一名木池設兵三十一名木淸·平定兩金川方略[阿桂]【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巴喇(598) / 巴拉(1818)
狹而差自此始矣後兩為攷官率持是說故所取每稱得人戊戌廷試進士賜
巴喇 張益等八十四人及第出身會試下第者亦賜教官有差庚子以四川行省平淸·續資治通鑒[畢沅]【清嘉慶六年遞刻本】桓國公實徳哩太尉綽羅並為詹事中書參政王居仁副之三月廷試賜進士
巴拉 張益等八十四人及第出身有差省臣言改元之初恩澤宜渥蒙古色目三十明·元史續編[胡粹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伊喇(1825) / 伊拉(1216)
旦岱滿洲鑲黄旗人姓
伊喇 理氏世居葉赫地方初任䕶軍叅領崇徳元年率䕶軍取安肅縣城克之論功淸·八旗通志[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老格滿洲鑲黄旗人姓
伊拉 理氏世居哈爾敏地方任前鋒校康熙三十五年隨撫逺大將軍伯費吻古由淸·八旗通志[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