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3527) U+8BB8⿰讠午
異體字表 許(1211461)
正 字 表 许(簡)
1. hǔ, xǔ, hào
【酉集上】【言字部】:【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說文】聽也。【廣雅】與也。【玉篇】從也。【廣韻】可也。【增韻】約與之也。【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又【博雅】進也。【詩·大雅】昭兹來許。【傳】許,進也。【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又信也。【孟子】則王許之乎。 又猶興也,期也。【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詩·魯頌】居常與許。【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疏】地理志云: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又姓。【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又與鄦通。【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詩·小雅】伐木許許。【傳】許許,柹貌。【朱傳】衆人共力之聲。【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註】許,音虎。【字彙補】音虛。 又【類篇】滸,一作許。康熙字典
正字
[簡] 许 U+8BB8
異體字
[1] 許 xǔ, hǔ (1211461) U+8A31 中华字海, j2ff
少许(29) / 少許(20681)
酒服或焙存性酒服三錢或入自然銅末○一用乳没龍骨自然銅等分麝香
少许 每服三分入乾䗪末一個酒服○又土□炒乾巴豆霜半夏等分研末每服一淸·傷科彙纂[胡廷光]【清鈔本】右貳味等分擣入
少許 塩爲餅貼瘡上惡汁出盡即差唐·千金翼方[孫思邈]【元大德梅溪書院本】不许(544) / 不許(131481)
罃事見楚莊之覇釁鼓殺之以血塗鼓也纍繋也稱於異國君曰外臣不獲命
不许 戮也嗣祖宗之職曰宗職違避也荀罃之在楚也鄭賈人有將實諸褚中以出明·左傳屬事[傅遜]【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首稱於異國君曰外臣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君
不許 戮而使嗣宗職嗣其祖宗之位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遇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许由(51) / 許由(7408)
累日滋乆以至相傳稱巢父洗耳莫辨其僞不亦宜乎逸士傳曰堯讓天下於
许由 由逃之巢父聞而洗耳於河濱○【光曰】宋吳本克作【刻】灑作洗今從宋·法言集注[司馬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所聞由光義至髙索隱謂太史公聞莊周説
許由 務光等也荘子堯讓天下於許由 由遂逃箕山洗耳於潁水卞隨自投於桐水務光負石自沉於盧水是義至髙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特许(11) / 特許(2429)
嘉靖元年御史劉寓生行人司正趙淵已陞僉事以恩例請封其父母詔
特许 之淸·罪惟録[查繼佐]【四部叢刊三編景手稿本】山原畔去少師秦國有餘榮少師秦國其父母也嘗乞以所轉官回贈父母上
特許 之宋·平庵悔稿[項安世]【清鈔本】许久(13) / 許久(1924)
比首級下落那問九死一命在旦夕這是自作之孽也怨我不着呀今日坐着
许久 也不見一個人来探監且等𠉀着淸·未央天[朱素臣]【舊鈔本】婆婆方氏媳婦兒鮑氏孫兒阿勝那個應舉去的叫做陳季卿我那孩兒一去
許久 再不見個音信回來使我一家好生懸念婆婆你且在家中閉門坐着待我到明·元曲選[臧懋循]【明萬曆刻本】里许(79) / 里許(54482)
一保穿山七星洞城北百餘里七孔併流即龍馬河發源處雙城洞城北四十
里许 又東五十里有雙石城山下有雙洞落水洞城北六十里纳七里溝不伏流十淸·(同治)增修施南府志[松林]【清同治十年刊本】城也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汾水又逕稷山北今稷山縣因名為山在水南四十
里許 山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髙十三里西去介山一十五里山上有稷祠山下南北朝·水經注集釋訂譌[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许衡(16) / 許衡(4439)
邵雍司馬光從祀此四大賢同配享子張升十哲之始元仁宗皇慶二年以元
许衡 從祀文宗至順元年加封聖父爲啟聖王封顔子兗國復聖公曾子郕國宗聖淸·(嘉慶)舒城縣志[熊載陞]【清嘉慶十一年刻本】時務五事至元三年
許衡 元·元文類[蘇天爵]【四部叢刊景元至正本】许昌(15) / 許昌(7466)
漢屬沛國,三國屬譙郡,均稱譙縣。魏文帝黄初二年,以譙與長安、
许昌 、鄒、洛陽,號爲五都。自魏晉以來,譙之名稱最繁,或爲郡,或爲民國·亳縣志略[劉治堂]【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魏改許縣為
許昌 縣以魏郡東部為陽平郡西部為廣平郡魏略曰改長安譙許昌 鄴洛陽為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陽北循太行東北界陽平南循魯陽東界郯為晋·三國志[陳壽]【百衲本景宋紹熙刊本】许叔(13) / 許叔(4074)
也巂音同上考聲云巂字從屮象其冠俗作携訛也驍勇皎堯反廣雅驍健也
许叔 重注淮南子云驍勇急也說文從馬堯聲也抭拒上康浪反考聲抗拒也遮也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音思下表苗反前第十卷巳釋訖陗急上音悄謂山陵陗陖也廣雅云陗急也
許叔 重注淮南子云陗陖也亦嚴列也說文亦陖也從阜肖聲傅文作峭俗字也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