辵 (3892) U+8FB5⿱彡龰
異體字表 辶(421) 𣥆(1)
正 字 表 辵(簡)
1. chuò
【酉集下】【辵字部】:【廣韻】丑略切【集韻】敕略切,音㲋。【說文】乍行乍止也。 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又與躇通。【公羊傳·宣六年】躇階而走。【註】躇,一作辵。 【六書正譌】从彳从止,會意。隸作辶。有與足𧺆彳三部相通者。互見本註。康熙字典
正字
[簡] 辵 U+8FB5
異體字
[1] 辶 chuò (421) U+8FB6 中华字海, word2vec
从辵(1308) / 从辶(22)
行邎徑也
从辵 䌛聲以周切 正行也从辵 正聲諸盈切 延或从彳 从也从辵 𡐦省聲旬為切 行皃从辵 巿聲蒲撥切 往也从辵 王聲春秋傳曰子無漢·説文解字[許慎]【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有串夷字俗用為串穿之串而說文不載豈非 字之省也故疑 讀為貫通
从辶 凡从辶 彳之字多通用故 疑為通古語二字相屬者多為一字書之若秦鍾宋·集古録[歐陽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去辵(73) / 去辶(18)
三年改隋州胡三省通鑒注楊堅受周禪遂以隋為國號又以周齊不遑安處
去辵 作隋以辵訓走故也元史地理志隨州宋為崇信軍又為棗陽軍後因兵亂遷淸·(嘉慶)大清一統志[穆彰阿]【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隋紀隋本春秋隨國文帝襲父忠隨公之爵遂以爲國號又以周齊不遑寜處
去辶 作隋以辶訓走故也○辶音綽淸·綱鑒會編[葉澐]【清康熙劉德芳刻本】作辵(51) / 作辶(19)
公食下注饗食食禮同○舊食字不重今補曰辵○注疏本譌
作辵 處也○注疏本無也字不 ○注疏本作不言不淸·經典釋文考證[盧文弨]【清乾隆常州龍城書院刻本】宋祁曰逡疑作俊姚本注文改辵
作辶 宋·漢書考正[佚名]【清景鈔元至正三年余氏勤有堂刻本】辵部(512) / 辶部(15)
上天下民也天之賞罰皆由民是上下通也有土之君其敬之哉【疏】說文
辵部 云通達也同誼轉訓故云達通云上天下民者承上文天自我民而言則達謂淸·尚書集注音疏[江聲]【清皇清經解本】文門部文關从艸在門中象推門之形故其誼爲開此于六書爲指事也說文
辶部 云通逹也兹云逹通誼同可轉訓也明堂四門說詳前文疏惠先生明堂大道淸·尚書集注音疏[江聲]【清皇清經解本】辵作(69) / 辶作(13)
年改隋州胡三省通鑒注楊堅受周禪遂以隋為國號又以周齊不遑安處去
辵作 隋以辵訓走故也元史地理志隨州宋為崇信軍又為棗陽軍後因兵亂遷徙淸·(嘉慶)大清一統志[穆彰阿]【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以功封隨國公子堅襲爵受周禪遂以隨為國號又以 周齊不遑甯處去
辶作 隋以辶訓走故也明·資治通鑒補[嚴衍]【清光緖二年盛氏思補樓活字印本】加辵(40) / 加辶(7)
竹林稻麻等皆以稠林衆多爲喻韋拒上羽危反經作違俗字也本作韋後人
加辵 丑略反作違上下相背中間口音韋聲也下渠圍反音語說文云拒抗康浪反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因孫于邾 石經本作孫後
加辶 作遜非淸·春秋經傳集解考正[陳樹華]【清鈔本】文辵(208) / 文辶(11)
也國語楚語云虔其宗祝道其順辭亦祝辭之義云逆迎也者爾雅釋言文說
文辵 部云逆迎也關東曰逆關西曰迎大史注亦同謂時雨將至為此祭祀以迎之淸·周禮正義[孫詒讓]【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刻本】灋曰幼少在位曰沖故云沖幼也般庚實非幼少而言沖人故云謙也 至說
文辶 部文釋詁云弔至也乃相承通省之字實亦當作 也釋詁云宏墳大也樊光淸·尚書集注音疏[江聲]【清皇清經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