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 (9369) U+82DC⿱艹目
異體字表 𦱒(10) 𦴠(0) 𦭝(0) 荍(2174) 𦴄(1) 𦤄(0)
正 字 表 苜(簡)
1. mù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卜切,音牧。【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韓愈詩】萄苜从大漠。【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𦸚也。康熙字典
正字
[簡] 苜 U+82DC
異體字
[1] 𦱒 mò, mù (10) U+26C52 异体字字典, 中华字海
淸·(光緒)容縣志[易紹德]【清光緒二十三年刊本】: 治瘧此二種根不可食
民國·江陰縣續志[陳思]【民國九年刊本】: 作園蔬子扁而毛年豐福善德順中正四鄉無不種此
民國·重修鎮原縣志[焦國理]【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胡中菜也張騫始於西戎得鳥内地種之者多漢書西域傳作目蓿爾雅注作
[2] 𦴠 mù (0) U+26D20 异体字字典, 中华字海
[3] 𦭝 mù, mò (0) U+26B5D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4] 荍 qiáo (2174) U+834D 汉语大字典
種苜(215) / 種荍(84)
見直隸地方民閒沙地有栽柳一法可編柳器不但為薪又為種草一法其一
種苜 蓿者嫩可采食老可飼馬又一種形如苜蓿牛馬不食者名曰地丁密茂成叢淸·牧令書輯要[徐棟]【清同治七年江蘇書局刻本】月復種黍其一歲再收者麥若稻若菽若瓜若荍荍春秋皆可種其熟又速間
種荍 者或一歲三收田皆再犁犁後耙以去草下種後惟黍及豆或一耡再耡之餘淸·國朝文録續編[李祖陶]【清同治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