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 (2113) U+7EB3⿰纟内
異體字表 納(590060)
正 字 表 纳(簡)
1. nà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康熙字典
正字
[簡] 纳 U+7EB3
異體字
[1] 納 nà (590060) U+7D0D 中华字海, j2ff
纳幣(9) / 納幣(4813)
公子遂如齊
纳幣 淸·春秋左氏古經[段玉裁]【清道光元年經韻樓刻本】月之中也與尚書文王中身享國謂身之中間同又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齊
納幣 是僖公之喪至此二十六月左氏云納幣 禮也故王肅以二十五月禫除喪畢漢·禮記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吐纳(27) / 吐納(5323)
和十八年祭中嶽其文曰太極分渾雨儀是生辰作乾寳嶽樹呻靈呻彰天地
吐纳 五精唯中□節祥契幽經日月交輝寒暑遽成萬象合和兆類孳盈爰自化闢淸·(乾隆)登封縣志[陸繼萼]【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敬昭告于嵩高中岳之靈太極分渾兩儀是生辰作乾寶岳樹坤靈昭彰天地
吐納 五精唯中挺神祥契幽經日月交暉寒暑遞成萬象合和兆類孳盈爰自化闢唐·初學記[徐堅]【清光緒孔氏三十三萬卷堂本】纳粟(12) / 納粟(3982)
漢語大詞典·納粟: 1.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2. 明 清 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可直接参加省城、京都的考试,称
纳粟 。纳采(6) / 納采(5298)
及廟門公揖入注廟禰廟也釋曰儀礼之内單言廟者皆據禰廟是以昏礼
纳采 云至于廟記云凢行事必用昏昕受諸禰廟以此而言則言廟皆禰廟也若非宋·儀禮要義[魏了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也及廟門公揖入注廟禰廟也釋曰儀禮之内單言廟者皆據禰廟是以昏禮
納采 云至于廟記云凡行事必用昏昕受諸禰廟以此而言則言廟皆禰廟也若非漢·儀禮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捐纳(14) / 捐納(5420)
漢語大詞典·捐納: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 秦 汉 ,称纳粟。 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
捐纳 。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嘉纳(79) / 嘉納(13341)
成而名實之淆邊方之壞终末如之何也巳此臣所以重爲國家用人惜也上
嘉纳 其言切責諸臣薦舉泛濫吏部題覆依違之罪所薦諸臣亦不用明·國朝典彙[徐學聚]【明天啓四年徐與參刻本】諌官且言仁宗朝委事執政而臺諌實叅論議可以爲法然不可用非其人上
嘉納 之墓誌宋·三朝名臣言行録[朱熹]【四部叢刊景宋本】招纳(13) / 招納(4474)
銳氣今乃與戰使賊得計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放兵收降
招纳 羗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而維以乘勝之兵挫峻城之下攻守淸·後漢書疏證[沈欽韓]【清光緖二十六年浙江官書局刻本】走破王經封之狄道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
招納 羌胡東争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而維以乘勝之兵挫峻城之下鋭氣晋·三國志[陳壽]【百衲本景宋紹熙刊本】纳喇(13) / 納喇(1466)
漢語大詞典·納喇: 复姓。 清 有 显祖 继妃
纳喇 氏 、 太祖 孝慈高 皇后纳喇 氏 等。见《清史稿·后妃传》。出纳(48) / 出納(16835)
嘉之德致□也○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音璧無韻未詳纉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 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叶方月反○賦也式法戎女也王躬是保宋·詩童子問[輔廣]【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百君繼女先祖先父始見命者之功德王身是安使盡心力於王室○辟音璧
出納 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喉舌冢宰也箋云出王命者王口所自言漢·毛詩注疏[毛亨]【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收纳(11) / 收納(2823)
方如有所見郎合上聞造次而行殊乖審愼宜各罰一月俸料其戟仍令所司
收纳 左司郎中陵則色簡之任發付不精禮部員外郎崔備工部員外郎元禮等或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方如有所見郎令上聞造次而行殊乖審愼宜各罰一月俸料其戟仍令所司
收納 左司郎中陸則勾簡之任發付不精禮部員外郎崔備工部員外郎元祐等或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