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 (5694642) U+7E23⿰県系
異體字表 县(8608) 𡈴(0) 寰(94690) 県(121) 𬗫(0)
正 字 表 县(簡)
1. xiàn, xuán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說文】繫也。【註】徐鉉曰: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易·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詩·周頌】應田縣鼓。【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儀禮·燕禮】樂人縣。【左傳·成二年】曲縣繁纓以朝。【前漢·高帝紀】縣隔千里。 又【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炫。【正韻】形甸切,音現。【釋名】縣,懸也,懸係于郡也。【廣韻】古作寰。楚莊王滅陳爲縣,縣名自此始。【周禮·天官·大宰】邦縣之賦。【註】邦縣四百里。又【地官·小司徒】四甸爲縣。又【遂人】五鄙爲縣。【魯語】三鄕爲縣。【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註】縣,赤縣。【前漢·地理志】分天下爲郡縣。 又【史記·絳侯世家註】縣官,謂天子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又姓。【禮·曲禮】縣賁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縣單父。○按《說文》在𥄉部,今倂入。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县 U+53BF
異體字
[1] 县 xiàn (8608) U+53BF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歙縣(20674) / 歙县(146)
媒一作謀者逢人作觧嘲江源寰宇記宣天子都山山海經郭璞注云在新安
歙縣 東今謂之玉山浙江出其邊也梢一作綃⛍賦維長綃善曰綃帆綱也⛍長木五代·才調集補注[殷元勛]【清乾隆五十八年宋思仁刻本】县東南八十里一名玉山山海經云三天子都山在閩海北郭㺪注云在新安
歙县 東今謂之玉山浙江出其边三新妇山在祈門東北二十里每春雨初晴若彩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黟縣(7243) / 黟县(62)
人以薪覆之後人行經其處者皆以一枝草投之至今不絶醮貴谷輿地志云
黟縣 北緣嶺行得醮貴谷昔土人入山行七日至一斜穴廓然周三十里地甚平沃宋·太平寰宇記[樂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古逸叢書景宋本】其旡刃者不可禁乃作勁木白棓攻之禁果不行賊遂大敗樵貴谷輿地志云
黟县 北緣嶺行淂丨丨丨昔土人入山行之七日至一斜穴廓然周三十里地甚平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㒷縣(121) / 㒷县(37)
吳㒷記云王逸少蒞郡欲於此立宅以其靣溪背山也餘魚浦寰宇記云在長
㒷縣 東北四十二里風俗記云諸魚浦一名餘吾溪昔舜魚于大小雷故名之蒲帆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先一 瑞氣氛氲升騰累日爲之祥證金斗見金斗城下金泉寰宇記云在宜
㒷县 西南二十二里輿地志云金硎承小心山泉硎中沙石時有炯炯色如金以此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知縣(656255) / 知县(905)
漢語大詞典·知縣: 官名。掌管一县的政事。
知县 之名始于 唐 , 宋 代多以中央官员为县官,结衔称某官知某县事,至 明 始正式用作一县长官的名称, 清 代相沿不改,为正七品官。郡縣(93933) / 郡县(329)
漢語大詞典·郡縣: 郡和县的并称。
郡县 之名,初见于 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 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 制并行,其后郡县 遂成常制。江夏也子常遂濟漢而陣自小別山至於大別山杜預曰二别在江夏界元和
郡縣 志小别山在漢陽縣禹貢至於大別今漢陽縣北有大別山地志水經云在安漢·吳越春秋[趙曄]【明古今逸史本】峯壓貴池幽軒占勝敞双扉陰生廣野千山出影落空江一鴈归貴池水元和
郡县 志在秋浦西七里秋浦水元和郡县 志在秋浦西八十里朝霞洞在建德县楊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州縣(235587) / 州县(636)
漢語大詞典·州縣: 1.州与县的合称。2.指
州县 官。𨹧縣(129) / 𨹧县(19)
通鑑地理通釋曰正義洞庭湖在岳州巴
𨹧縣 西南一里又有洞庭山名君山在湖中心吳起曰三苗氏左洞庭石彭蠡韓非淸·史記疏證[佚名]【清鈔本】楼多小洞穿斜竹重階夹瘦莎殷勤望城市雲水暮鍾和津里山在太湖中晉
𨹧县 東南一百三十里四蕃志作秦履山云始皇当登此今山中有祥符寺重湖叠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塗縣(3972) / 塗县(65)
成二圩相連長八十里蕪湖縣萬春陶新和政三官圩共長一百四十五里當
塗縣 廣濟圩長九十三里私圩長五十里建炎末為軍馬所壞紹興初命守臣葺治宋·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李心傳]【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命太平州守臣葺治丨丨蕪湖县方春陶新和政三官圩長一百四十五里当
塗县 廣濟圩長九十三里于時長五十里繫年録云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涇縣(14297) / 涇县(57)
本
涇縣 地天寶四年宣城郡太守李和上奏割涇縣 西南十四鄉置唐·元和郡縣志[李吉甫]【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二百四十里元和郡县志云本
涇县 地唐天宝十一載宣城太守李和上奏割涇县 南十四鄉置属宣州大厯中省永泰中復置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
[2] 𡈴 xuán, rǔ (0) U+21234 汉语大字典
[3] 寰 huán, xiàn (94690) U+5BF0 汉语大字典
海縣(24115) / 海寰(657)
陽凡六縣六縣皆屬膠東國壯武故城在今萊州即墨縣西下密在今青州北
海縣 東北即墨在今萊州膠水縣東南梃胡故城在今萊州昌陽縣西北觀陽在昌南北朝·後漢書[范曄]【百衲本景宋紹熙刻本】當利兩漢志屬東萊水經膠水至當利縣西北入
海寰 宇記故城在掖縣西南三十六里方輿紀要今掖縣西南三十六里淸·三國疆域志補注[謝鍾英]【清光緖刻本】畿縣(1960) / 畿寰(22)
宜於太倉出糶一百萬石分付京兆府與諸縣糶每升减於時價十文河南府
畿縣 出三十萬石太原府出三十萬石榮陽臨汝等郡各出粟二十萬石河内郡出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桂愛青山雖知珠樹懸天上終賴銀河接世間畢使海涯能拔宅三秦二十四
畿寰 唐·黄御史集[黄滔]【四部叢刊景明本】平縣(57356) / 平寰(10556)
黄山宫在興
平縣 西三十里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即此也回中宫史記秦始皇二十七年廵隴漢·三輔黄圖[佚名]【四部叢刊三編景元本】泉可以浴飲之能治冷疾江南通志雁門山在江寕府上元縣東南六十里太
平寰 宇記巖山在昇州江寕縣南四十五里其山巖險故曰巖山宋孝武改曰龍山唐·李太白詩集注[李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縣㝢(107) / 寰㝢(233)
後蓴於史岱尊於史而侍御之名得以不朽於岱此不亦金𥳑玉策之藏而
縣㝢 之鉅觀乎不佞家於岱畒盖嘗有意斯舉而力不能也嘉公與大夫之志而幸明·榖城山館文集[于慎行]【明萬曆于緯刻本】宰天下之本至微以其無間聚於至微而後執兢之道運乎大象之表而周乎
寰㝢 之内則其本存也本者何也徳也人君一心萬幾宰焉以忽之之心爲之幾事明·市南子[李光元]【明崇禎刻本】房縣(3937) / 房寰(311)
縣在竹山縣本庸國漢置縣属漢中郡隋唐属房州宋省入竹山廢永清縣在
房縣 東一百一十里本漢房陵縣地後分置大洪縣後周改曰永清宋併入房陵魏明·明一統志[李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東廊之南預備倉二所一在縣堂西明知縣張理建于儀門外之西厫後知縣
房寰 改建一在典史幕㕔後社倉五所一在縣鼓樓之西一在十都杜潯一在八都淸·(光緒)漳州府志[李維鈺]【清光緒三年刻本】廢縣(14317) / 廢寰(312)
湛水出犨縣北今魯山縣東南有犨城
廢縣 漢縣屬南陽郡隋曰犨城縣屬㐮城郡魚齒山西北在汝州東南五十里東南南北朝·水經注集釋訂譌[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陽
廢縣 在淮寧縣東魏書地形志丹陽郡南陽隋志宛邱有魏置南陽郡東魏廢寰 宇記在州東三十里後魏太和三年於此置南陽武定等縣七年廢潁東廢縣 淸·(嘉慶)大清一統志[穆彰阿]【四部叢刊續編景舊鈔本】山縣(94077) / 山寰(1489)
被云吳濞敗於狐父是吳與梁相拒而敗處正義括地志云狐父亭在宋州碭
山縣 東南三十里祁善置集觧文穎曰善置置名也晉灼曰祁音坻孫檢曰漢謂驛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晉栢在峴山上下有小碑題曰丨丨柯幹如鐵石太山在襄陽縣南二十里峴
山寰 宇記云在襄陽府十里羊祜常登丨丨慨然嘆息三峴紫盖山萬山峴山謂之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郡縣(93933) / 郡寰(511)
水岀桂陽縣盧聚南岀洭浦關爲桂水南出二字舊訛作山桉桂陽郡桂陽縣
郡縣 同名二字同前志桂陽下曰匯水南至四會入鬱過郡二行九百里匯卽洭之漢·方言箋疏[揚雄]【清光緖刻民國補刻本】領縣二厯陽烏江元和
郡縣 補志六曰漢厯陽之地東晉僑置龍亢縣屬厯陽郡寰 宇記一百二十四曰今含山縣南有龍亢村案龍亢為厯陽郡屬縣之一非西淸·晋書斠注[吳士鑒]【民國嘉業堂刻本】置縣(13480) / 置寰(423)
如滿月故以爲名江津南平貞觀中置霸州兼置此縣後州廢萬壽武德三年
置縣 唐·通典[杜佑]【清武英殿刻本】武德二年
置寰 宇記武德二年割渝州之東界地置州元和志亦云武德二年割渝州置改為淸·舊唐書校勘記[羅士琳]【清道光懼盈齋刻本】潤縣(1601) / 潤寰(102)
蘇州趙學遜妻周氏 安東謝黑見妻梅氏 豐
潤縣 胡海妻王氏 良鄉縣陳賛妻王氏 良鄉縣魏成妾周氏東安縣陳璉妻孔明·大明一統賦[莫旦]【明嘉靖鄭普刻本】盛氏光華妾沈氏陳光𤋮妻 許氏陳星海妻 曹氏沈洪九妻 鮑氏李
潤寰 妻 楊氏陸苟觀妻 邵氏江念椿妻 以上發號五十六圖 史氏楊上達淸·(光緒)寳山縣志[梁蒲貴]【清光緒八年刻本】
[4] 県 xiàn (121) U+770C 汉语大字典
縣界(94446) / 県界(69)
五年晧死于洛陽吴録曰晧以四年十二月死時年四十二葬河南
縣界 晋·三國志[陳壽]【百衲本景宋紹熙刊本】府東北一百一十里東至大肚坡界七十里西至平越
県界 二十里南至平越県界 二十里北至黄平州界二十里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筑縣(740) / 筑県(6)
年改衞爲龍里縣屬貴陽府○在府東五十里東至貴定縣界三十里西至貴
筑縣 界二十里南至定番州界五十里北至貴筑縣 界五十里修文縣漢牂牁郡地淸·方輿考證[許鳴磐]【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修文縣在府北五十里東至𨳩州界六十里南至貴
筑県 界二十里西至黔西州界五十里北至黔西州界十里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定縣(11763) / 定県(8)
壕外蕃界南至渭州潘源縣九十里北至邠州寕羌縣九十里東南至涇州保
定縣 界四十里西南至當州新城縣西菴堡蕃界七十里北至寕羌縣四十五里東宋·五代史記注[歐陽修]【清道光八年刻本】鎮寕州在府西五十五里東至廣順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普
定県 界三十里南至永寕州界二十里北至修文県界七十五里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安縣(84988) / 安県(7)
神所欲言上輒為下之又置壽宮北宮正義括地志云壽宮北宮皆在雍州長
安縣 西北三十里長安故城中漢書云武帝壽宮以處神君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安南縣在府西二百里東至永寕州界三十里西至普
安県 界三十里南至廣西泗城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永寕州界三十里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平縣(57356) / 平県(5)
千金購黄臣等十一年冬漢兵擊斬陳豨将侯敞王黄於曲逆下正義定州北
平縣 東南十五里蒲隂故城是也破豨将張春于聊城正義博州縣斬首萬餘太尉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東一百二十里東至施秉県界二十五里西至湄潭県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清
平県 界三十五里北至施秉県界二十八里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