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2789998) U+79AE⿰礻豊
異體字表 礼(22608) 豊(32935) 𠃞(2) 𤔑(0) 𥘆(0) 𥘍(0) 𥝓(0)
正 字 表 礼(簡)
1. lǐ
【午集下】【示字部】:〔古文〕礼𠃞𤔑【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康熙字典
正字
[簡] 礼 U+793C
異體字
[1] 礼 lǐ (22608) U+793C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word2vec
禮楽(154) / 礼楽(146)
能擇君而悼其不終郷使種也如呉之子游北學於中國沐聖人之教成之以
禮楽 必将致其君於齊晉之上用周禮易夷俗自同于諸華功烈不在管仲咎犯下元·(至正)四明續志[王元恭]【明刻本】言之以致其厚意其若有之固將行之士大夫以君命出使主君之臣必以燕
礼楽 之助君之勸是也又昭二年左傳云韓宣子來聘宴于季氏傳無職文明隣國宋·儀禮要義[魏了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禮部(205820) / 礼部(2091)
漢語大詞典·禮部: 官署名。本为 西汉 时尚书的客曹。 三国 魏 时有祠部, 北魏 有仪曹, 北周 始称
礼部 。 隋 唐 以后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职掌,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长官为礼部 尚书。历代相沿不改。 清 末废部,改设典礼院。年月日愈等舊本作維元和十年月日中書舎人王涯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
禮部 侍郎崔羣京兆尹許季同考功貟外郎庾承宣河中節度判官殿中侍御史邢唐·五百家注昌黎文集[韓愈]【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作元和十年晁本作維元和十年月日中書舎人王涯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
礼部 侍郎崔羣京兆尹許季同考功貪外郎庾豕宣河中節度判官殿中侍御史邢唐·朱文公校韓昌黎先生集[韓愈]【四部叢刊景元刊本】周禮(162614) / 周礼(1162)
禮曰五官之長曰伯天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鄭玄云謂為三公者
周禮 九命作伯齊桓是九命之伯故以伯舅呼之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天子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亮反後皆放此不復重出洽直吏反會古外反○五官之長曰伯謂爲三公者
周礼 九命作伯○長丁丈反後皆同是職方取主也是伯分主東西者春秋傳曰自漢·禮記[鄭玄]【四部叢刊景宋本】丧禮(108) / 丧礼(42)
将軍居左上将軍居右則是以喪禮處之也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𢧐勝以
丧禮 處之盖甚言兵之不祥故君子𠩄不處也明·玩鹿亭稿[萬表]【明萬曆萬邦孚刻本】仁仁失而後義義失而後礼道至扵礼其去本遠矣而况于兵乎故𢧐勝以
丧礼 居之亦無足怪者言楽與不楽皆未之盡也古之處此者外則歌舞而内以丧宋·唐先生集[唐庚]【四部叢刊三編景舊鈔本】禮記(104356) / 礼記(611)
是以喪服公士大夫以貴臣爲室老春秋左氏傳云執臧氏老論語云趙魏老
禮記 大夫室老行事皆是老爲家臣之貴者士雖無君臣之名云老亦是羣吏中尊漢·儀禮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是以喪服公士大夫以貴臣為室老春秋左氏傳云執臧氏老論語云趙魏老
礼記 大夫室老行事皆是老為家臣之貴者士雖無君臣之名云老亦是群吏中尊宋·儀禮要義[魏了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聘禮(12903) / 聘礼(140)
者彼是入口之物已所當得故先拜乃受之云賔以几辟者以賔卑故以几辟
聘禮 賔卑亦云以几辟有司徹不云以几辟者尊尸故也覲禮不云以几辟者尊王漢·儀禮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賔以几辟注辟逡遁校几足古文校為伎云賔以几辟者以賔卑故以几辟
聘礼 賔卑亦云以几辟有司徹不云以几辟者尊尸故也覲礼不云以几辟者尊王宋·儀禮要義[魏了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曲禮(23247) / 曲礼(299)
漢語大詞典·曲禮: 1.《仪礼》的别名。2.《礼记》篇名。以其委曲说吉、凶、宾、军、嘉五礼之事,故名《
曲礼 》。参阅《礼记·曲礼 上》 孔颖达 疏。鄭目録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存於彼焉己棄亡之耳又案
曲禮 云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爾雅曰崩薨卒不禄皆漢·儀禮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鄭目録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存扵彼焉巳棄亡之耳又案
曲礼 云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庻人曰死爾雅曰崩薨卆不禄皆宋·儀禮要義[魏了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戴禮(13429) / 戴礼(160)
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烝一名遊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
戴禮 夏小正傳曰蘩遊胡遊胡旁勃也許慎說文云藻水草從月從水巢聲或作藻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羙可生食又可蒸一名㳺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
戴礼 夏小正傳曰蘩㳺胡㳺胡旁勃也是蒿一名菣詩小雅鹿鳴云食野之蒿陸机元·樹藝篇[胡古愚]【明純白齋鈔本】
[2] 豊 lǐ, fēng (32935) U+8C4A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元禮(13927) / 元豊(2679)
耶其所在髙祖為唐皇帝而得封者元景王荆元昌王漢元亨王酆元方王周
元禮 王徐王嘉王韓元則王彭元懿王鄭元軌王霍元鳯王虢王慶王道元裕王鄧唐·九家集注杜詩[杜甫]【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王珪曰
元豊 元年考試進士於集英殿上主親較名至日昃尚未進饌宋·吟窗雜録[陳應行]【明嘉靖二十七年崇文書堂刻本】信禮(4631) / 信豊(336)
臣來繼舊好好合使成臣之禄也敢辱大館叔向曰子叔子知禮哉吾聞之忠
信禮 之器也卑讓禮之宗也辭不忘國忠信也先國後已卑讓也詩曰敬慎威儀以宋·春秋左傳事類始末[章沖]【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百里有戸數萬家而學校不修講誦無所舉其材之茂異者而棄之豈理也哉
信豊 在䖍之南邑居秀麗生齒繁衍此予所謂有地百里有戸萬家者也縣雖有學明·藝文類稿[薛甲]【明隆慶刻本】禮樂(98461) / 豊樂(353)
徐無股出女商曰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
禮樂 從說之則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爲數而吾君未嘗啓齒是直樂先秦·莊子[莊周]【四部叢刊景明世德堂刊本】東㡬百歩得山之高𡚻亭曰醒心使鞏記之凢公與州賔客者逰焉則必即
豊樂 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雲烟之相滋曠野之宋·元豐類稿[曾鞏]【四部叢刊景元本】禮坊(961) / 豊坊(74)
寺北舊名棲鸞龔天定居此今名北府 歸厚坊 在縣治東 齊
禮坊 在縣治西 永安坊 在縣治南 太平坊 在興賢坊南 安明·(萬曆)嘉定縣志[韓浚]【明萬曆刻本】育民坊在縣治東 夀安坊在縣治東 敦化坊在縣治前 禾
豊坊 在縣治西 科第坊 進士坊在縣文明街爲進士彭程立 進士坊在明·(弘治)偃師縣志[魏津]【明弘治鈔本】禮縟(161) / 豊縟(12)
奠王奠幣王勞之皆延升即三接之𩔖也三接行於終晝之時見其情親而
禮縟 也康功之侯進而朝王其用以錫貢之馬盛多若此天子乃於晝日之間三接宋·周易輯聞[趙汝楳]【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乃䄂出詩文一鉅軸及用經史事𢋫李瀚蒙求三帙以進予讀之見其遣辭
豊縟 而考事綜愽嘆曰守剛有子矣余既歸蘿山鵬鵬持其父門人童徽所為状来明·宋學士文集[宋濂]【四部叢刊景明正德本】禮鄉(3390) / 豊鄉(132)
傳二師令四鄉正敬享穎逹曰宋國之法二師分掌其方左右各掌二鄉按周
禮鄉 老二鄉則公一人此王制也孤貳公上公之國則孤一人宋上公而有左右二宋·春秋分記[程公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鄉賢汪應辰重立 鄉凡十鄉四十都 信
豊鄉 一 都 二 都 三 都 四 都五 都 招善鄉 六 都明·(嘉靖)廣信府志[張士鎬]【明嘉靖刻本】常禮(10747) / 常豊(166)
制雖戚念之心殊而爲之服一也又兩后匹嫡自謂違禮不謂非常之事而以
常禮 處之也昔子思哭出母於廟其門人曰庶氏之女死何爲哭於孔氏之廟子思唐·晋書[房玄齡]【清乾隆武英殿刻本】防斯民當豊而享康阜之休歉至而不失其樂是聖人之心常歉而斯民之遇
常豊 也又惡得有流離瑣尾之苦瓦解𡈽崩之患也哉故曰江漢之浸不為亢暵明·條麓堂集[張四維]【明萬曆二十三年張泰徵刻本】扵禮(742) / 扵豊(27)
哀也不足扵心而不能有餘
扵禮 兇者之䘮滿其怠也有餘扵心而不能不足扵禮 此由民之心必有嗜欲必知飢渴自開闢而至于今未能改也魯人有朝祥而唐·皮日休文集[皮日休]【四部叢刊景明本】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扵堯舜之道矣夫子貢之高識曷甞䂓䂓扵貨利哉特
扵豊 約之間不能無留情耳且貧富有命彼乃留情扵其間多見其不信道也故聖明·程志[崔銑]【明刻本】財禮(1657) / 財豊(36)
歸前夫前夫不願者陪追
財禮 給還其女仍從後夫男家悔者罪亦如之不追財禮 ○其未成婚男女有犯姦盜者不用此律○若爲婚而女家妄昌者杖八十謂明·大明律[劉惟謙]【日本景明洪武刊本】所謂誨盜而招宼矣一日伺我饑饉乗虚入宼臨時用計者實難不如因人足
財豊 之時成之為易詔樞密直學士任中正龍圖閣直學士陳彭年知制誥王曾詳明·北河紀[謝肇淛]【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義禮(14010) / 義豊(149)
有變有易不可道不可名則無變無易有仁
義禮 智之名則仁者不可以為義禮 者不可以為智有春 夏秋冬之名則春者不可以為夏秋者不可以為冬是先秦·老子鬳齋口義[李耳]【元初刻本】仁與愚同年且告曰永濟作治縣南且爲豊潤故號併驛猶名永濟可也必曰
義豊 者以存養廡故也遂爲之記 重修義豐驛記 遂明·(隆慶)豐潤縣志[王納言]【明隆慶四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