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 (11505) U+7DFB⿰糸致
異體字表 𦤶(0) 致(1253210)
正 字 表 致(簡)
1. zhì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音稚。【說文】密也。【後漢·班固傳】碝磩采緻。 又【博雅】補也,練也。【玉篇】縫補敝衣也。【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謂之䘪䘿,其敝者謂之緻。【註】緻縫納敝,故名之也。又褸謂之緻。【註】襤褸,綴結也。康熙字典
正字
[簡] 致 U+81F4
異體字
[1] 𦤶 zhì (0) U+26936 异体字字典
[2] 致 zhì, zhuì (1253210) U+81F4 汉语大字典
標緻(166) / 標致(1890)
漢語大詞典·標緻: 见“
標致 ”。漢語大詞典·標致: 1.显示旨趣。2.犹标置。3.炫耀。4.风格;文采;韵致。5.亦作“
標緻 ”。优美;秀丽。國語辭典·標緻: 形容女子丰姿美麗,出眾動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有這樣好
標緻 娘子,做了媳婦,折殺了你!」。《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臉蛋兒生得標緻 還在其次,單是他那一雙腳,只有一點點,怎麼叫人瞧了不勾魂攝魄?」亦作「標致 」。國語辭典·標致: 1.表明意旨。《魏書.卷八二.文苑傳.序》:「自昔聖達之作,賢哲之書,莫不統理成章,蘊氣
標致 。」2.風采、氣韻。宋.王之道〈和王覺民梅花〉詩:「先生標致 良可人,此詩不減花娉婷。」宋.劉蒙《菊譜.玉毬第五》:「玉毬出陳州,……頗與諸菊異,然顏色標致 ,固自不凡。」3.形容女子丰姿美麗,出眾動人。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一折》:「小姐,芙蓉面,楊柳腰,這般標致 ,誰人近得?」《紅樓夢.第一九回》:「說畢,搖身說變,竟變了一個最標致 美貌的一位小姐。」亦作「標緻 」。輕俗同時稍後有梅屋許棐者賦蠟梅紅梅同瓶詩云苖裔元從庾嶺分兩般
標緻 一般春淡妝西子呈嬌態黄面瞿曇現小身不羨腰金横玉貴來尋嚼蠟飲氷明·蟫精雋[徐伯齡]【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苗裔元從庾嶺分兩般
標致 一般春淡妝西子呈嬌能黄面瞿曇現小身不羨腰金横玉貴來尋嚼蠟飲冰宋·江湖小集[陳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丰緻(7) / 丰致(159)
漢語大詞典·丰緻: 见“
丰致 ”。漢語大詞典·丰致: 亦作“
丰緻 ”。雅緻(64) / 雅致(1239)
執錢劉廬陵以一端擬公固有所不盡也大抵温厚和平不失治世之音典則
雅緻 無累君子之度使文中子而尚論一時之盛於公其能舍旃或猶以未得覩公明·弇州山人四部續稿[王世貞]【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若君子之操行竹之虚心有容若君子之謙卑竹之扶踈瀟洒若君子之清標
雅致 是皆定之平日意念之所及也况定之以儒家者流傳戯弄翰其朝夕思行之元·存復齋文集[朱德潤]【明刻本】緻精(94) / 致精(1654)
宇升九硏求經史所著詩古文祠舉入先民閫奥黄禮部世成評其文以為周
緻精 良眎時人之粗勵猛起者相去什伯著一齋課藝不欲出而問世門弟子虞其淸·(道光)信豐縣志續編[游法珠]【清同治六年補刻本】而已心齊以致其精意祭祀之齊以致其誠意先王所以使人誠其意者將以
致精 焉人之意粗則交於物精則交於神葢其理也有無之間帝之神明在焉古之宋·周禮説[黄度]【清道光十年陳氏五馬山樓刻本】景緻(75) / 景致(1883)
漢語大詞典·景緻: 见“
景致 ”。漢語大詞典·景致: 亦作“
景緻 ”。國語辭典·景緻: 風景。《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賈大爺出來,也不知黑大叔待他是好是歹,心上不得主意,兀自小鹿兒心頭撞,仍舊無心觀看裡頭的
景緻 。」《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次日出口,風平浪靜,兩人憑欄看看海中景緻 。」亦作「景致 」。國語辭典·景致: 風景。唐.高駢〈途次內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詩:「紅葉寺多詩
景致 ,白衣人盡酒交遊。」《西遊記.第二四回》:「師兄,此間雖不是雷音,觀此景致 ,必有個好人居止。」亦作「景緻 」。一個店夥兩個騾夫合那些客人一路同行好不悽慘他也無心看那沿途的
景緻 走了一程那天約莫有已牌時分就到了荏平果然好一座大鎭市只見兩旁淸·兒女英雄傳[文康]【清光緖四年京都聚珍堂活字印本】同扮做官軍星夜前往衆人大喜酒至半酣移去後山斷金亭上看那飲馬川
景致 吃酒端的好個飲馬川但見元·水滸傳[施耐庵]【明容與堂刻本】理緻(151) / 理致(2856)
謂爲聲之誤也膏高聲在古音二部櫜咎聲在古音三部二字雙聲楊桺之屬
理緻 且白究與膏形質不同不得命之膏也淸·周禮漢讀考[段玉裁]【清嘉慶刻本】櫧華楓抨攎膏理【周禮地官司徒】其植物宜膏物【鄭注】謂楊柳之屬
理致 且白如膏滋榮【張衡歸田賦】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紐翠攢珩按此聨喻草唐·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韓愈]【清乾隆盧見曾雅雨堂刻本】緻理(70) / 致理(2901)
於南陽主長養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其民嗜酸而食胕腐同故其民皆
緻理 而赤色其病攣痺緻理 疑誤赤者陽色卑濕之地故病筋骨其治宜微鍼故九淸·素問釋義[張琦]【清道光宛鄰書屋刻本】安坐視天下民之死而欲無爲也所謂可則因否則革矣應變順時故迹不同
致理 而言皆非爲也或問太古塗民耳目惟其見也聞也見則難蔽聞則難塞人以漢·揚子法言[揚雄]【四部叢刊景宋本】梱緻(15) / 梱致(41)
兼下福祚允嗣在内鄭以錫類爲教道天下而於室家之壼又云室家先以相
梱緻 已乃及於天下語意重複呂記以爲孝子之後復有孝子則又與永錫祚允意淸·毛詩後箋[胡承珙]【清道光刻本】謂何室家之壼壼廣也箋云壼之言梱也其與女之族類云何乎室家先以相
梱致 已乃及於天下正義曰釋宫云宫中巷謂之壺以宫中巷路之廣故以壼爲廣宋·毛詩要義[魏了翁]【宋淳祐十二年徽州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