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653861) U+7D05⿰糸工
異體字表 红(2649)
正 字 表 红(簡)
1. hóng, gōng, jiàng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又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又【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康熙字典
正字
[簡] 红 U+7EA2
異體字
[1] 红 hòng, gōng, hóng (2649) U+7EA2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镶紅(15) / 镶红(49)
學浙江 會稽人 監臨巡撫托恩多
镶紅 旗人 正考官翰林院編修秦黌 字序唐江南江 都人乾隆淸·(光緒)廣州府志[戴肇辰]【清光緒五年刊本】志 參修 知 監臨巡撫托恩多
镶红 旗人 正考官翰林院編修羅暹春 字泰初江 西吉水人乾淸·(光緒)廣州府志[戴肇辰]【清光緒五年刊本】紅巾(5018) / 红巾(32)
一見聖人差減帝欲視之左右諫止乃敕林甫出於庭中上登降聖閣遙視舉
紅巾 招慰之林甫不能興使人代拜於席翌日國忠自蜀還謁林甫拜於牀下林甫五代·舊唐書[劉昫]【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一見聖人差减帝欲視之左右諌止乃勑林甫出於庭中帝登降聖閣遥視舉
红巾 昭慰之林甫不能興使人代拜於席卒贈太尉兼并州大都督給班劒西園秘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紅粉(5937) / 红粉(24)
當軒一作窗樹兼含映日花【齊謝朓牆北梔子樹詩】映日以離離方鮮類
紅粉 比素若鉛華【張衡定情賦】思在面而為鉛華兮【博物志】燒鉛成胡粉南北朝·玉臺新咏箋注[徐陵]【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釁自庸帥嗟嗟釡中魚螳背乃輕試膏刃迨蒸黎齠齔鮮遺類
红粉 霾黄塵仳離一顦顇豈其生不辰良足懲携貳顧此本雄邊士馬素猛鷙王者淸·逋齋詩[劉正宗]【清順治刻本】紅杏(4375) / 红杏(17)
鯉成穿額忝獲驪龍不寐珠蒙楚數疑休下泣師劉大喝巳爲盧人間灰管供
紅杏 天上煙花應白榆一字連鑣廵甲族千般唱罰賞皇都名推顔柳題金塔飮自唐·黄御史集[黄滔]【四部叢刊景明本】錦鯉成穿額忝獲驪龍不寐珠蒙楚數款休下師劉大喝已爲盧人間灰管供
红杏 天上煙花腦白榆一字速鰓廵甲於千般唱罪賞皇都名推顏柳題金塔飲自淸·全五代詩[李調元]【清函海本】紅纸(12) / 红纸(5)
釐九豪九絲六忽後收尾作四釐 薪銀七十二兩蔬菜燭炭銀十八兩心
紅纸 張銀二十四兩共銀一百四十一兩三錢九分四釐 養廉銀二百六十兩淸·(道光)貴陽府志[蕭琯]【清咸豐刻本】加額銀三兩七錢五分 除荒實徵銀一兩三錢九分九釐四毫 心
红纸 張原額銀二十兩 除荒實徵銀七兩三分二釐三毫 門子二名工淸·(康熙)上蔡縣志[楊廷望]【清康熙二十九年刊本】花紅(17580) / 花红(49)
事類
花紅 白有紅白二種人有千葉者名品頗多不能盡録南方草木記葉薄厚南山茶宋·事類備要[謝維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俗名茄子長紫圓白二種 胡盧 香瓜 色黄白有青點生食藕 有白
花红 花二種白者佳 薑 苦藚菜 薺 俗名地菜 没心菜 即苜蓿 馬南淸·(光緒)黄州府志[英啓]【清光緒十年刊本】紅花(12370) / 红花(40)
二年三月土人張髙等五百餘人相率開鑿此谿引水溉田二百餘頃俗名為
紅花 水東流入泗州漣水界厚丘城在縣北六十里按地理志厚丘漢舊縣在郯城宋·太平寰宇記[樂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古逸叢書景宋本】二年三月土人張高等五百餘人相率開鑿此谿引水溉田二百餘頃俗名爲
红花 水東流入泗州漣水界○宋史沈括傳以父任爲沭陽主簿縣依沭水乃職方淸·方輿考證[許鳴磐]【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紅紫(7398) / 红紫(23)
漢語大詞典·紅紫: 1.红色与紫色。古代以青、赤、白、黑、黄为正色,
红紫 则是正色以外的间色。2.红花与紫花。反字林水小流也鄙□古文絬媟暬□四形今作褻同息列反褻黷也論語云
紅紫 不以爲褻服王肅曰謂私服非公會之服也調話古文𦧵譮䛋三形同胡快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論語
红紫 不以爲褻服注王肅曰褻服私居服非公會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無所淸·鄉黨圖考[江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紅粮(170) / 红粮(10)
元豆十六石
紅粮 六石 四一●六七 同紅粮 十三石 一八六●三四 ○則 包米十八民國·梨樹縣志[包文俊]【民國二十三年刊本】三一`四六四 二五`一七一 合 計 二十一村
红粮 二七三`八九○ 二七二`八九 二九`一三民國·海龍縣志[王永恩]【民國二十六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