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 (1212) U+76D0⿱圤皿
異體字表 塩(56159) 鹽(540938) 䀋(1155) 𥂁(44) 𨣎(10) 𪉟(0) 𪉩(7) 𪉹(1)
正 字 表 盐(簡)
1. yán
【亥集下】【鹵字部】:【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閻。【說文】鹹也。古宿沙初作,煮海爲鹽,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註】苦鹽出於池,鹽爲顆未鍊治,味鹹苦。散鹽卽末鹽,出於海及井,幷煑鹻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卽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禮·內則】卵鹽。【註】大鹽也。【正字通】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又【史記·天官書】臯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正義曰】凌雜,交亂也。米鹽,細碎也。 又澤名。【史記·大宛傳】于闐之東,水注鹽澤,潛行地下,則河源出焉。 又白鹽,山名。在四川夔州,南連赤甲山。【杜甫詩】赤甲白鹽俱刺天。 又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又無鹽,古國名。 又地名。鹽城,在蒲州安邑縣。一名司鹽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又【前漢·地理志】無鹽縣,屬東平郡,海鹽縣,鹽官縣,屬會稽郡。 又牛兩膁上曰陽鹽。【甯戚相牛經】陽鹽欲得廣。 又金鹽五加皮別名。 又姓。【魯國先賢傳】有北海相鹽津。又毋鹽,複姓。齊毋鹽邑大夫之後。 又無鹽,古之醜婦人。 又【廣韻】【集韻】【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以鹽醃物也。【禮·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又同豔。【禮·郊特牲】君親誓社,以習軍旅,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註】流,猶行也。行田也。鹽,讀爲豔,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豔之,觀其用命不也。 又曲之別名。凡歌詩謂之鹽者,謂如吟行曲引之類也。【古樂府】有昔昔鹽,神雀鹽,黃帝鹽諸名。讀作鹽。○按鹽,卽古曲前之豔。但歌此曲,不定爲曲前曲中,直如《九宮譜》之所謂慢詞也。 【字彙】俗作𥂁。考證:〔賓客共其形鹽,王之膳羞共其飴鹽。〕 謹照周禮原文,形鹽下增散鹽二字。飴鹽上省其字。康熙字典
正字
[簡] 盐 U+76D0
異體字
[1] 塩 yán, yàn (56159) U+5869 中华字海
米盐(8) / 米塩(454)
治也安可無言竊經泰興介居經楊之東大江經甘南洁淮繞牙北而地饶魚
米盐 茶布帛之利士習世德農服先畴易扵爲治髪捻之亂幸不被兵考前眀國初淸·(光緒)泰興縣志[楊激雲]【清光緒十二年刻本】逺方之夷以貂䝖參餌之屬來者必藉爾得通汝得操權而中分其利汝布帛
米塩 農噐之屬又一切仰中華汝内恃中國而外無恐耕田及数百里之外圍獵及明·撫遼奏議[顧養謙]【明萬曆刻本】盐政(30) / 塩政(541)
涉覽屬比四卷兩淮
盐政 採進本淸·四庫全書總目[永瑢]【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两淮
塩政 通考四卷 四本淸·傳是樓書目[徐乾學]【清道光八年味經書屋鈔本】
[2] 鹽 yàn, yán (540938) U+9E7D 中华字海, j2ff
引盐(14) / 引鹽(4261)
漢語大詞典·引鹽: 即官盐。按引法规定运销的食盐。 明 清 制:以盐若干斤为一引,每引纳税若干。引与税的轻重,各地不同。已按引纳税的
引盐 为官盐,未纳税的为私盐。
[3] 䀋 yán, yàn (1155) U+400B 中华字海
食盐(11) / 食䀋(21)
黄希虫能化蝶 青蜓 水虫所化 果蠃 桑虫所化 蝙蝠 鼠
食盐 化亦自乳 以上化蟲水族類 鯉魚 鯽魚 魚 紅眼魚 露魚民國·鄖西縣志[郭治平]【民國石印本】鴿一野鴿蝙蝠 爾雅謂之服翼亦名蟙䘃晝伏夜飛糞入藥即夜明砂按鼠
食䀋 亦化蝙蝠變而未成猶具鼠形布穀 即詩之鳴鳩俗呼騷穀穀即此每至穀民國·瀋陽縣志[趙恭寅]【民國六年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