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 (3467814) U+8AF8⿰言者
異體字表 𢒕(0) 𣦁(0) 𧭷(1) 诸(10053)
正 字 表 诸(簡)
1. zhū, chú
【酉集上】【言字部】:〔古文〕𢒕【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又【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又【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又【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又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𨻰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又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又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又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又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𠛬人之地。 又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又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又【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又【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又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又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又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又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又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又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又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又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又【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又【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𧨿,譌作諸。𧨿,本詐上聲,音查,非。餘詳𧨿字註。 又【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考證:〔【賈誼·治安策】繡衣絲履偏諸緣。〕 謹照原書治安策改傳字。繡字上照原文增爲之二字。〔【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康熙字典
正字
[簡] 诸 U+8BF8
異體字
[1] 𢒕 zhū (0) U+22495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2] 𣦁 zhū (0) U+23981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3] 𧭷 zhū (1) U+27B77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淸·(乾隆)三原縣志[劉紹攽]【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寧學無生術休嗤辟穀方昔賢留氣象吾道倚冠裳隨井無朱實崇臺望白洋
[4] 诸 chú, zhū (10053) U+8BF8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諸侯(402409) / 诸侯(536)
故治國者欲民之累也國不農則與
諸侯 爭權不能自持也則衆力不足也故諸侯 撓其弱乘其衰大地侵削而不振則無及已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先秦·商子[商鞅]【四部叢刊三編景明本】駱故多四駱陸佃云古者天子之卿纯□故詩曰駕彼四駱又曰乘其四駱若
诸侯 之卿則不能具純駟矣驟說又云馬疾步也嚴云走馬曰馳不馳而步疾爲驟明·詩經世本古義[何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諸葛(53129) / 诸葛(161)
漢語大詞典·諸葛: 1.复姓。 三国 吴 有
诸葛 瑾 。见《世说新语·品藻》“諸葛 瑾 ” 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2.诸葛 亮 的省称。諸生(242598) / 诸生(540)
老官屬行義
諸生 千人以上入勝里致詔師古曰行義謂鄉邑有行義之人也諸生 謂學徒也行音下更反使者欲令勝起迎久立門外勝稱病篤為伏室中户西漢·漢書[班固]【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与罷怯不肖者同命歷陽淮南囯之縣名今屬江都昔有老嫗常行仁義有二
诸生 遇之謂曰此囯當没爲湖謂嫗視東城門閫有血便走上北山勿顧也自此嫗漢·淮南鴻烈解[劉安]【四部叢刊景鈔北宋本】諸弟(20505) / 诸弟(86)
在外戚傳商少為太子中庻子以肅敬敦厚稱父薨商嗣為侯推財以分異母
諸弟 身無所受居喪哀慽○宋祁曰慽疑作戚於是大臣薦商行可以厲羣臣義足漢·漢書[班固]【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武爲樂昌候商少爲太子中庶子以肅敬郭厚稱父薨嗣爲候推財以分異母
诸弟 身無所受居喪哀慽於是大臣薦商行可以厲群臣義足以厚風俗宜備近臣民國·涿縣志[宋大章]【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及諸(48601) / 及诸(160)
舄赤繶者是天子諸侯黑舄之飾黃繶者與婦人為玄舄之飾也青句者與王
及諸 侯為白舄之飾凡屨舄皆有絇繶純三者相將各言其一者欲互見其屨舄故漢·周禮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舄赤繶者是天子諸侯黑舄之飾黄繶者與婦人爲玄舄之飾也青句者與王
及诸 侯爲白舄之飾凡屨舄皆有絇繶純三者相將各言其一者欲互见見屨舄故淸·周禮正義[孫詒讓]【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刻本】諸君(61869) / 诸君(131)
非法不得也故引僖二十三年傳例以明之言其赴不以名雖知亦不得書也
諸君 不親盟而以名赴魯注云大夫盟於某者義皆出此衛冀隆難杜云周人以諱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質已備矣以視乎文言粉飾徒事張皇者相越為何如哉沈君以谓然而從事
诸君 子亦不谬余言也遂絜其綱領次其節目少檢點之並贅数言俟所質後之君民國·鳳城縣志[馬龍潭]【民國十年石印本】諸子(79476) / 诸子(289)
諸侯桓公外舎而不鼎饋外舍謂出宿於外不以鼎饋食言其饌不盛也中婦
諸子 謂宫人盍不出從乎君將有行中婦諸子 内官之號君將有行何不出乎盍何先秦·管子[管仲]【四部叢刊景宋本】相反戾權變詐也謀陰計也術數小道智數也百家各自立意持論人人不同
诸子 小說是也衆技陰陽卜筮醫藥種樹雜藝是也一切就功名者專以功利惑世元·讀大學叢説[許謙]【四部叢刊續編景元本】諸天(30693) / 诸天(173)
漢語大詞典·諸天: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
诸天 神,总称之曰诸天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諸鬼(1940) / 诸鬼(27)
或為證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
諸鬼 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 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漢·禮記[鄭玄]【四部叢刊景宋本】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
诸鬼 神而無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 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淸·中庸補注[戴震]【清戴氏長留閣鈔本】諸法(26494) / 诸法(89)
則非無以明緣起故不無也故摩訶衍論云一切
諸法 一切因緣故應有一切諸法 一切因緣故不應有一切無法一切因緣故應有一切有法一切因緣故不應晋·肇論[釋僧肇]【大正新修大藏經本】迹天尊曰實無二義開方便門即迹是本本無有迹無迹無本名爲眞本一切
诸法 不離本故故名諸法 諸法 性離故名道本心水澄清見眞實本非眞非假了了明·眞藏經[佚名]【明正統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