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 (766) U+75B1⿸疒包
異體字表 皰(983) 靤(99) 䶌(37) 𦝐(0)
正 字 表 疱(簡)
1. pào, bāo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披教切,音砲。腫病。通作𢼌。 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𢼌原字从皮,不从攴。(皰)【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砲。義同。 【集韻】亦作䩅䶌疱。或作胞𦝐。康熙字典
正字
[簡] 疱 U+75B1
異體字
[1] 皰 pào (983) U+76B0 中华字海, word2vec, j2ff
面疱(10) / 面皰(41)
時坐室中重作小紙屋然火於內服一大合𤼵汗力壯者日二服三七日頭
面疱 瘡皆減也然必以火為使 波羅門僧方明·本草綱目[李時珍]【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右四味為末酒服方寸𠤎食後服日三治
面皰 甚者唐·千金要方[孫思邈]【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瘡疱(95) / 瘡皰(35)
體沉重三皮膚不淨四皮內麄澁五諸大穢濁威德薄少六飲食不消七體生
瘡疱 八多懈怠九增癡十智慧弱十一善欲疲倦十二常趣黑暗十三人不恭敬十宋·釋氏要覽[釋道誠]【大正新修大藏經本】體沉重三膚皮不淨四皮肉麤澀五諸大穢濁威德薄少六飲食不消七體生
瘡皰 八多有懈怠九増長癡䋞十智慧羸弱十一善欲疲倦十二當𧼈黒暗十三唐·法苑珠林[釋道世]【四部叢刊景明萬曆本】㾴疱(8) / 㾴皰(7)
白膏治面
㾴疱 疥癰惡瘡方唐·千金要方[孫思邈]【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治面
㾴皰 皯𪒟方明·普濟方[朱橚]【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疱瘡(99) / 皰瘡(29)
治年少氣盛面生
疱瘡 方唐·千金要方[孫思邈]【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治年少氣盛面生
皰瘡 明·普濟方[朱橚]【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疱面(5) / 皰面(35)
卷第三十七引
皰面 氣之瘡也又卷第三十九引皰面 氣也文卷第七十二引疱面 氣瘡也則説林訓潰小皰而發座疽之注也史記卷五十八集解引措置措以民國·郾城縣記[周世臣]【民國二十三年刊本】也則説林訓蔏苗類絮而不可爲絮之注也慧琳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七引
皰面 氣之瘡也又卷第三十九引皰面 氣也文卷第七十二引疱面 氣瘡也則説林民國·郾城縣記[周世臣]【民國二十三年刊本】生疱(26) / 生皰(30)
治年少氣盛面
生疱 瘡方唐·千金要方[孫思邈]【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治年少氣盛面
生皰 瘡明·普濟方[朱橚]【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作疱(20) / 作皰(16)
聲下雹請反考聲云捧打也從木奉聲五皰雹皃反說文云身生熱納瘡也亦
作疱 從皮包聲也著髋闊丸反廣雅髋尻臋音徒昆反尻音考高反亦作臗也腨骨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唐云八寒地獄名也是疱烈云炮皃反許叔重注淮南子上疱面氣瘡也說文
作皰 同從皮包聲也剖析上普口反孔注尚書云剖猶分也杜注左傳云謂中分爲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發疱(13) / 發皰(10)
巢氏傷寒熱毒氣盛多
發疱 瘡色白或赤發于皮膚頭作瘭漿戴白膿者毒輕紫黒色根𨼆肌肉裏毒重宋·幼幼新書[劉昉]【明萬曆陳履端刻本】傷寒熱毒氣盛多
發皰 瘡其瘡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瘭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有紫黒色作根隱隋·諸病源候總論[巢元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 靤 pào, bāo, bào (99) U+9764 中华字海
面疱(10) / 面靤(15)
治
面疱 甚如麻豆痛癢搔之黄水出及黑色黯黮不可去方冬瓜子 柏子仁 茯苓唐·千金翼方[孫思邈]【元大德梅溪書院本】又療
面靤 氣甚如麻豆瘡痛搔之黃汁出及面黑色黯黮不可去之葵子散方唐·外臺秘要[王燾]【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作疱(20) / 作靤(19)
皮包聲或
作靤 經文作疱 非也籠罩盧紅反莊子籠盛烏器也說文從竹龍聲下嘲敎反說文罩捕魚籠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皮包聲或
作靤 經文作疱 非也籠罩盧紅反莊子籠盛烏器也說文從竹龍聲下嘲敎反說文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
[3] 䶌 pào, bāo (37) U+4D8C 中华字海
作疱(20) / 作䶌(7)
創傷也經有作瘡俗字非正也下蒲斆反又作靤同說文面生氣瘡也經文有
作疱 字非正體也㿃下當賴反又作䐭同字林女人赤白㿃二病也關中多音帶三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世反此應作譺五戒反大調也生靤又作皰同蒲孝反說文皰面生氣也經文
作䶌 庖二形非也唐·一切經音義[釋玄應]【清海山仙館叢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