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 (298) U+6DA8⿰氵张
異體字表 涱(130) 漲(97046)
正 字 表 涨(簡)
1. zhàng, zhāng, zhǎng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水大貌。【焦氏·易林】水漲無船。 又溢也。【杜甫詩】春日漲雲岑。 又南海名。【謝承·後漢書】交趾七郡土獻,皆從漲海出入。 又【集韻】展兩切,長上聲。義同。或从長作涱。 又【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義同。【郭璞·江賦】趨漲截洄。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涨 U+6DA8
異體字
[1] 涱 zhǎng, zhàng (130) U+6DB1 中华字海
[2] 漲 zhàng, zhǎng, zhāng (97046) U+6F32 中华字海, j2ff
涨溢(6) / 漲溢(2795)
穗落 五年蝗復生 六年夏澇秋旱 七年春多雨飢 十一年四月漢水
涨溢 二十一年大飢 四十一年夏四月雨雹如雞卵 四十二年二月地震一日淸·(光緒)白河縣志[顧騄]【清光緒十九年刻本】舍田疇二年宋州汴水溢孟州河溢壞堤蔡州大霖雨壞道路行舟襄州漢水
漲溢 數丈四年八月齊州河決乾德二年四月揚州廣陵揚子等縣潮水害民田七元·文獻通考[馬端臨]【清浙江書局本】水涨(27) / 水漲(15353)
血流至足安都乘輿麾軍容止不變因其山隴之勢棰而爲堰天嘉三年夏潦
水涨 滿安都引船入堰起樓檻與異城等放抛碎其樓雉異與第二子忠臣脱身奔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血流至踝安都乘轝麾軍容止不變因其山壠之勢迮而為堰天嘉三年夏潦
水漲 滿安都引船入堰起樓艦與異域等放拍碎其樓雉異與第二子忠臣脫身奔唐·陳書[姚思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涨力(6) / 漲力(446)
別冷化器推機進退由於兩邊水氣一邊之氣方盛一邊之氣化水此器水氣
涨力 恆大於風氣漲力 最爲利用淸·時務通考[杞廬主人]【清光緖二十三年點石齋石印本】水氣
漲力 増多之功有二法一令水氣之熱大於沸水之熱則漲力 大於風氣漲力 此非煤多不能一令水氣漲足自能滿器之空處法於推機過淸·時務通考[杞廬主人]【清光緖二十三年點石齋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