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 (30793) U+6D8C⿰氵甬
異體字表 湧(76953)
正 字 表 涌(簡)
1. yǒng, chōng
【巳集上】【水字部】:【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尹竦切,音勇。【說文】騰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洶涌澎湃。 又水名。【水經】江水至華容縣,又東涌水注之。 【集韻】或作湧。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涌 U+6D8C
異體字
[1] 湧 yǒng (76953) U+6E67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word2vec, j2ff
洶涌(724) / 洶湧(6387)
漢語大詞典·洶涌: 亦作“
洶湧 ”。漢語大詞典·洶湧: 见“
洶涌 ”。國語辭典·洶涌: 1.水流騰涌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
洶涌 彭湃。」《楚辭.劉向 .九歎.逢紛》:「波逢洶涌 ,濆滂沛兮。」亦作「洶湧 」。2.形容氣勢盛大。如:「洶涌 的民主潮流,一舉沖垮了東歐共產國家的鐵幕。」亦作「洶湧 」。3.喧鬧。如:「中國餐館只要客人一多,就會顯得人聲洶涌 ,好不熱鬧!」亦作「洶湧 」。國語辭典·洶湧: 1.水流騰湧的樣子。唐.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驚濤
洶湧 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亦作「洶涌 」。2.形容氣勢盛大。唐.黃滔〈融結為何嶽賦〉:「剛柔隨之而洶湧 ,嗜欲繼之而隆崇。」 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努目向人,勢甚洶湧 。」亦作「洶涌 」。3.喧鬧。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碧碧》:「有翁媼,率男婦六七輩,直入草堂,洶湧 叫罵。」《二十載繁華夢.第九回》:「及到了門前,已聽得樓上人聲洶湧 ,巴不得 三步登到樓上。」亦作「洶涌 」。4.動盪不安。元.羅貫中《風雲會.第四折》:「我想五代亂離,人心洶湧 ,今聖人一出,群妖頓息,不圖從此得見太平也。」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十四.國事類.石亨姦黨》:「事雖傳聞,信實顯著,人心洶湧 ,中外危疑。」萬旌旗彌數百里有渡江之志權嚴設固守時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見波濤
洶涌 歎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歸孫韶又遣將高壽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晋·三國志[陳壽]【百衲本景宋紹熙刊本】萬旌旗數百里有渡江之志吳人嚴兵固守時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見波濤
洶湧 歎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歸孫韶遣將高壽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於宋·六朝通鑒博議[李燾]【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泉涌(2021) / 泉湧(6443)
漢語大詞典·泉涌: 亦作“
泉湧 ”。漢語大詞典·泉湧: 见“
泉涌 ”。來攻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恭仰歎曰聞昔貳師將軍取佩刀刺山飛
泉涌 出今漢徳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爲吏士禱有飛泉奔出衆皆稱南北朝·六臣注文選[蕭統]【四部叢刊景宋本】來攻遂於城下擁絶澗水吏士渴乏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
泉湧 出今漢徳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泉水奔出按耿南北朝·庾子山集注[庾信]【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涌泉(1718) / 湧泉(5998)
國語辭典·湧泉: 1.從下向上冒出的泉水。《漢書.卷六.武帝紀》:「秋七月,地震,往往
湧泉 出。」《西遊記.第二九回》:「那國王心生煩惱,淚若湧泉 。」或作「涌泉 」。2.位於兩腳足心的穴道。《西遊記.第三九回》:「呼的一口氣,吹入咽喉,度下重樓,轉明堂,徑至丹田,從湧泉 倒返泥垣宮。」又云舒两足坐散氣向
涌泉 可三通氣徹倒始收右足屈捲將兩手急捉脚涌泉 挽足蹹手挽一時取𫝑隋·諸病源候總論[巢元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又云舒兩足坐散氣向
湧泉 可三通氣徹倒始收右足屈捲將兩手急捉脚湧泉 挽足踏手挽一時取勢手隋·諸病源候總論[巢元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涌出(2377) / 湧出(8818)
之士於是八公乃徃遂授以丹經漢書曰燕齊之方士傅𤣥求仙篇曰玉液
涌出 華泉楚詞曰吮玉液兮止渴銑曰道人得道人也丹經九轉之法方士術士也南北朝·六臣注文選[蕭統]【四部叢刊景宋本】術之士於是八公乃往遂授以丹經漢書曰燕齊之方士傅玄求仙篇曰玉液
湧出 華泉楚詞曰吮玉液兮止渴朱霞入窗牖曜靈照空隙十洲記曰朱霞九光廣南北朝·文選[蕭統]【胡刻本】騰涌(463) / 騰湧(1167)
漢語大詞典·騰涌: 亦作“
騰湧 ”。漢語大詞典·騰湧: 见“
騰涌 ”。故邊防粟豆無甚遣之時今廢啇人赴邊報中之法近年米豆無人買運價遂
騰涌 正德五年侍郎叢籣整理陕西邊儲遂令百姓每名徵銀二兩五錢准米一石明·國朝典彙[徐學聚]【明天啓四年徐與參刻本】甚貴之時今廢啇人赴邊報中之法雖曰得價多而近邊米豆無人買運價遂
騰湧 正德五年侍郞叢蘭整理陝西邊儲遂令百姓每石徵銀二兩五錢准米一石明·國朝列卿紀[雷禮]【明萬曆徐鑑刻本】沸涌(386) / 沸湧(583)
漢語大詞典·沸涌: 见“
沸湧 ”。漢語大詞典·沸湧: 亦作“ 沸踊 ”。亦作“
沸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