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627100) U+6CE8⿰氵主
異體字表 丶(6999) 澍(22125) 註(304169)
正 字 表 注(簡)
1. zhù, zhòu
【巳集上】【水字部】:【唐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註。【說文】灌也。【增韻】水流射也。【詩·大雅】豐水東注。 又引也。【前漢·溝洫志】注塡淤之水,漑舄鹵之地。 又意所嚮曰注。【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註】上謂注意於上天。 又記也。【通俗文】記物曰注,因支分派別之意。 又凡以傳釋經曰注,通作註。 又聚也。【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又擊也。【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㱪。 又屬也。【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註】言以旄牛尾屬之竿首。 又屬矢於弦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乗槐本而覆。 又附藥亦爲注。【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劀殺之齊。【註】祝當爲注。注謂附著藥。 又華不注,山名。【括地志】在濟南。又句注,亦山名,在代州鴈門縣西北。 又仄注,冠名。【前漢·五行志註】言形側立而下注也。 又日注,茶名。【歐陽修·歸田錄】兩浙之品,日注爲第一。 又【集韻】株遇切,音駐。與註同。 又【集韻】陟救切【正韻】職救切,音晝。蟲喙也。與咮噣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以注鳴者。 又注張,星名。別見木部柳字註。考證:〔又勿注,亦山名,在代州鴈門縣西北。〕 謹按漢書地理志鴈門郡及元和郡縣志皆作句註。謹改勿爲句。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注 U+6CE8
異體字
[1] 丶 zhǔ (6999) U+4E36 汉语大字典
明·正字通[張自烈]【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增損則文義殽亂不著
淸·説文解字注[段玉裁]【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刻本】: 記音義作姆也莫後切古音在一部 重婚也重婚者重叠交互爲婚姻也杜
淸·説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後有距也周禮曰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从人象後有迫而止之者
淸·説文釋例[王筠]【清道光刻本】: 鐙字下段氏駁二徐膏鐙之説其
漢·釋名疏證補[劉熙]【清經訓堂叢書本】: 之册亦然如宋紹興題名錄寶祐登科記諸書尚可得其梗概也蘇輿曰古今
[2] 澍 shù, zhù (22125) U+6F8D 汉语大字典
滂注(69) / 滂澍(25)
登武帝旣崩須葬具欲取殿中珠帳人力既豐四面齊至忽見雲氣圍繞大雨
滂注 雷電震擊百工奔走又見火列空中布燄相屬重雲大殿其中佛像一切上騰唐·廣弘明集[釋道宣]【四部叢刊景明本】計哮吼拏攫而爭前欲搏噬或跳過其上子春神色不動有頃而散既而大雨
滂澍 雷電晦暝火輪走其左右電光掣其前後目不得開須臾庭際水深丈餘流電宋·太平廣記[李昉]【民國景明嘉靖談愷刻本】灌注(3231) / 灌澍(24)
漢語大詞典·灌澍:
灌注 ,流泻。澍,通“ 注 ”。都果反說文揣量故揣也關中行此音並非此義也溉之居未反說文漑灌也
灌注 也如晴又作腥 二形同自盈反謂不雨也聲類晴雨止也論文作靈非也戶唐·一切經音義[釋慧琳]【日本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獅穀蓮社刻本】葢庾注灌以水名爲正義故申説之洞簫賦李注引作漑猶灌也慧苑引作漑
灌澍 水也皆非也梁典到漑字茂灌 水岀琅邪箕屋山東入海地理志琅邪郡箕淸·説文解字句讀[王筠]【清刻本】陶注(890) / 陶澍(2244)
兖州首事操初舉義兵於陳留故以兗州爲首事河濟注見周安王十五年定
陶注 見秦二世二年質實廣陵郡名注見武帝元朔五年淮南國張超東平人雍丘宋·通鑒綱目[朱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淮北板浦中正臨興三場自道光十二年
陶澍 改票共設五局每局設委員一人稽查場商收買本池竈鹽附局售賣至局商淸·兩淮鹽法志[王定安]【清光緖三十一年刻本】注輯(259) / 澍輯(77)
馬國翰王
注輯 本序曰隋志云梁有毛詩二十卷鄭玄王肅合注蓋魏晉人取肅注次鄭箋後淸·隋書經籍志考證[姚振宗]【民國師石山房叢書本】武威張
澍輯 本序曰隋志西河記二卷元和姓纂東晉有喩歸撰西河記三卷廣韻作二卷淸·隋書經籍志考證[姚振宗]【民國師石山房叢書本】楊注(2329) / 楊澍(108)
言深於予㦸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也凡在言也
楊注 云凡皆也淸·助字辨略[劉淇]【清康熙海城盧承琰刻本】十九都八十石餘四十都一石六斗餘 每歲額得穀百七十五石有奇善乎
楊澍 言之也凡典領公事者以能施放為善不以蓄聚為能矯侵蝕之獘而殖田產淸·(同治)衡陽縣志[羅慶薌]【清同治十一年刊本】薛注(1668) / 薛澍(33)
鏃有鋒刃如矛然故亦謂之鋋廣雅䂎謂之鋋猶方言鑽謂之鍴鍴其上銳也
薛注 得之南北朝·文選箋證[蕭統]【清光緖聚軒叢書第五集本】逸夫叔從田問歸氏訴之羞憤莫釋投繯死年二十一時乾隆八年事也邑令
薛澍 鞠其獄上之大吏以聞詔祀節孝祠論族子罪如律 節婦 劉柱史妻淸·(同治)芷江縣志[盛慶紱]【清同治九年刻本】高注(6832) / 高澍(109)
冬紀中夀不過六十以百與六十爲無窮者之慮又愼大篇管子之慮近之矣
高注 並云慮謀也韓非子解者篇云白公勝慮亂又云越王慮伐吳是慮爲謀思也漢·方言箋疏[揚雄]【清光緖刻民國補刻本】意傳上文先釋至自齊次釋居于鄆以至文乃君子所加經意所重故復論之
高澍 然說近是淸·春秋榖梁經傳補注[鍾文烝]【清光緖刻本】朱注(2465) / 朱澍(51)
國公主先嫁鄭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紇毗伽闕可汗二年八月歸朝
朱注 是年九月史思明分兵四道濟河李光弼棄東都守河陽羣凶句正指其事漢唐·杜詩詳注[杜甫]【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人 蘇定遠 桃源 人八年二月署
朱澍 浙江 人八年十月任十年二月丁母憂淸·(嘉慶)備修天長縣志稿[張宗泰]【清嘉慶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增補鉛印本】胡注(2582) / 胡澍(44)
氏焉西平郡名在河西屬凉州質實張掖郡名注見漢後主建興十三年盧水
胡注 見漢光武建武十六年西平郡名注見漢宣帝元康四年湟中苕藋地名未詳宋·通鑒綱目[朱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修同治中復修縣志縣丞署在縣西百里永豐市舊在縣署右乾隆三年縣丞
胡澍 移建三十五年至嘉慶十三年縣丞趙曾齡徐孝標王述周梁如綱重修舊志淸·(光緒)湖南通志[曾國荃]【清光緖十一年刻本】
[3] 註 zhù (304169) U+8A3B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word2vec, j2ff
集注(19854) / 集註(12074)
漢語大詞典·集注: 1.亦作“
集註 ”。汇辑或综合诸家对同一古籍音义的注释。2.汇集流注。3.犹集中。4. 宋 代铨选授官的一种制度。由铨选负责官员召集铨选合格者注授官职。漢語大詞典·集註: 见“
集注 ”。國語辭典·集注: 1.集中專注。如:「大家都把眼光
集注 在女主角上。」2.先集合眾家對某部書的注釋,再加上自己的見解。如《四書章句集注 》。或作「集註 」。渭水逕縣之故城南漢書
集注 李奇謂之小槐里縣之西城也案近刻脫縣字又東與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南北朝·水經注[酈道元]【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渭水逕縣之故城南漢書
集註 李奇謂之小槐里之西城也又東與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於竹圃東北流又南北朝·水經注箋[酈道元]【明萬曆四十三年李長庚刻本】補注(34934) / 補註(6711)
漢語大詞典·補注: 亦作“
補註 ”。漢語大詞典·補註: 见“
補注 ”。道水又西南歴廣香交合廣香川水水出南由縣利喬山一清按郡國志劉昭
補注 引秦州記曰上邽縣北有利山川中平地有土堆高五丈生細竹翠茂如常二南北朝·水經注釋[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預曰漢水曲入江即夏口矣一清按劉昭郡國志
補註 云史記蘇秦說楚威王東有夏州左𫝊楚荘伐陳郷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南北朝·水經注釋[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注册(748) / 註册(2461)
常寺博士部寺司務無論升選二人後用年滿大使一人以上升選各官每月
注册 下次接算如應選無合例之人即將俸深應升人貟升補一单月升選原定郎淸·大清會典則例[官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各項小京官如無廕生班次者俱用推陞一人捐納一人以上陞選各官每月
註册 下次接算如應選無合例之人卽將俸深人員陞補淸·吏部銓選則例[錫珍]【清光緖十二年刻本】注疏(14983) / 註疏(5533)
春秋公羊
注疏 襄公卷第十九起元年盡十一年漢·春秋公羊傳註疏[何休]【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監本附音春秋榖梁
註疏 襄公卷第十六起十六年盡三十一年晋·榖梁傳注疏[范寧]【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注銷(444) / 註銷(1811)
凡各省并直隸府州查回勘合對簿
注銷 付送各司發落明·大明會典[申時行]【明萬曆內府刻本】一各省并直隸府州查回勘合對簿
註銷 付送各司發落明·吏部職掌[李默]【明萬曆刻本】添注(845) / 添註(1879)
深考耳 按米氏書史爭坐帖是唐畿縣獄狀磓熟紙起草内小字是於行間
添注 不盡又於行下空紙邊横寫與刻本不同石刻麄存梗概耳又袁清容集爭坐唐·顔魯公文集[顔眞卿]【清三長物齋叢書本】獄狀搥熟紙韓退之以生紙録文爲不敏生紙是草上所用内小字是於行間
添註 不盡又於行下空紙邊横寫與刻本不同此帖在顔最爲傑思想其忠義憤發唐·顔魯公文集[顔眞卿]【清三長物齋叢書本】箋注(1620) / 箋註(1236)
漢語大詞典·箋註: 同“
箋注 ”。不逺也造之得門進之得序游而泳之有樂積而久之有成視形名度數之詳
箋注 釋文之精聞見誦習之多語言辭采之利猶冥鴻之過矰弋巨魚之睨數罟也宋·斐然集[胡寅]【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則不遠造之得門進之有序游而泳之有樂積而久之有成視刑名度數之詳
箋註 釋文之精聞見誦習之多語言辭采之麗猶鷃鴻之過矰弋巨魚之睨數𦊙明·楚紀[廖道南]【明嘉靖二十五年何城李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