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 (4361) U+6781⿰木及
異體字表 㭲(107) 極(1029932)
正 字 表 极(簡)
1. jí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其輒切【集韻】極葉切,音笈。【說文】驢上負也。【篇海】爲木版跨驢背以負物者。 又【廣韻】巨業切,音跲。极插也。(極)【唐韻】渠力切【集韻】【韻會】竭憶切【正韻】竭戟切,禁入聲。【說文】棟也。【徐曰】極者屋脊之棟,今人謂高及甚爲極,義出於此。 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極。【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註】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也。 又皇極,大中也。【書·洪範】皇建其有極。【疏】人君爲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 又北辰曰北極,老人星曰南極。【書·舜典·正義】引《王蕃·渾天說》曰: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 又三極,三才也。【易·繫辭】三極之道。【疏】謂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也。 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西至于邠國,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 又五極,五常之中正也。【書·呂𠛬】屬于五極,咸中有慶。 又六極,窮極惡事也。【書·洪範】威用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又四方上下,亦謂之六極。【莊子·天運篇】天有六極。 又八極。【韻會】四極,方隅之極也。【淮南子·本經訓】紀綱八極,經緯六合。 又至也。【詩·周頌】立我烝民,莫非爾極。 又取止也。【詩·大雅】匪疚匪棘,王國來極。 又盡也。【易·繫辭】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又放也。【儀禮·大射儀】贊設決,朱極三。【註】極,放也。以朱韋爲之,所以韜指利放弦也。 又【爾雅·釋天】月在癸曰極。 又國名。【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又疲也。【世說】顧和謁王導,導小極對之疲睡。 又【正韻】訖逆切,音戟。與亟同。【荀子·箴賦】反覆甚極。 又【集韻】訖力切,音棘。殊也。 又【唐韻】渠綺切,音技。【淮南子·精神訓】賤之而弗憎,貴之而弗喜,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 又【廣韻】渠記切,音曁。【楚辭·天問】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臺十成,何所極焉。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极 U+6781
異體字
[1] 㭲 jí (107) U+3B72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2] 極 jí, jǐ (1029932) U+6975 中华字海, j2ff
太极(214) / 太極(57029)
漢語大詞典·太極: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
太极 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 ”即是“理”。3.谓天宫,仙界。北极(60) / 北極(27655)
漢語大詞典·北極: 1.北方边远之处。2.指最北端。3.指
北极 星。4.指北极 星座。5.《晋书·天文志上》:“北極 ,北辰最尊者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后因以喻帝王。6.指朝庭、朝堂。7.谓北天极,即地轴北端之延长线与天球相会之点。8.地轴之北端,为北半球之顶点,亦即北纬90°处。亦可指北磁极,用N来表示。川豬澤有吳之鄉有北之地無有妖災沉翔之類自相馴擾幽州之墟羽山之
北极 善鳴之禽其聲似鐘磬笙竽也世語青鸐鳴時太平宋·三洞群仙録[陳葆光]【明正統道藏本】北極 謂之北辰辰時也天下取正焉故謂之北辰極中也以居天之中故謂之北極 也○漢·周禮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南极(51) / 南極(13931)
漢語大詞典·南極: 1.南方极远之地。2.星名。即
南极 老人星。3.到南方极远之地。4.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浑天说认为,天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就观察的星象范围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谓之“南极 ”。近南极 的星中原地区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极 ”指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极其(95) / 極其(26026)
之夕又鏗然鳴瑟殊以為奇昔三居易作養竹記謂其似賢也其本固則思不
极其 性直則恩不倚其心空則思虛受其節貞則思□礪夫人奈何外于君子之林明·(萬曆)淮安府志[郭大綸]【明萬曆刻本】君子養心莫善於誠無姦詐則心常安也致誠則無宅事矣致極也
極其 誠則外物不能害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爲行致其誠在仁義誠心守仁則形形先秦·荀子[荀況]【清抱經堂叢書本】极好(31) / 極好(2482)
列傳則又載父死不葬之説皆不可為信是以吾無取焉取信于書可矣繳結
极好 移易不動與春秋論結同宋·增注古文關鍵[吕祖謙]【宋刻本】天子之大夫也一以爲男子一以爲婦人得所傳者盖如此是可盡信乎繳結
極好 移易不動與泰誓同宋·增注古文關鍵[吕祖謙]【宋刻本】极也(98) / 極也(22819)
齊人聞其賢以爲相范蠡喟然歎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
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去止于陶今之濟陰定陶以爲此天下宋·十七史百將傳[張預]【明嘉靖刻隆慶印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
極也 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懐其重寶間行以去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之极(217) / 之極(55706)
説文驢上負也本作极從木及聲徐按今人為木牀以跨驢背以負載物即古
之极 也极之言篋也今作笈极即笈字古人多言負笈謂自負之也又緝洽韻○跲元·古今韻會舉要[熊忠]【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能身為人下是謂用人臣之力是謂配天能行此者德配天地古
之極 是乃古之極 要道也先秦·老子河上公注[老聃]【四部叢刊景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