朡 (662) U+6721⿰月㚇
編輯者:jxs
異體字表 𣍶(0) 𩱛(589) 㚇(667)
正 字 表 朡(簡)
1. zǒng, zōng
【辰集上】【月字部】:【集韻】祖叢切,音㚇。艐,隷作朡。船著不行。 又至也。 又三朡,國名。【川篇】音葼。狂病也。【字彙補】與朡字不同,朡从舟。艐。又𣍶。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朡 U+6721
異體字
[1] 𣍶 zōng (0) U+23376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2] 𩱛 zōng (589) U+29C5B word2vec
朡夷(11) / 𩱛夷(23)
者也豢龍逢以忠諫桀殺之凡因祝融之子孫已姓之班昆吾藉扈温董秃姓
朡夷 豢龍則夏滅之祖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姜姓㑹人則滅之妘姓之後封漢·潜夫論[王符]【四部叢刊景述古堂景宋鈔本】縣杜注魯縣今魯陽也今魯陽故城在汝州魯山縣西北 國語史伯曰董姓
𩱛夷 豢龍則夏滅之矣韋注董姓己姓之別受氏為國者有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淸·漢書地理志補注[吳卓信]【清道光刻本】朡亭(31) / 𩱛亭(19)
改曰𡨚亭屬曹州今廢 三
朡亭 在舊曹州東定陶縣漢書曰曹國有三朡亭 昔湯與桀戰於嗚條桀敗走保三朡湯從之遂伐三朡更其國名曹及振鐸之明·(嘉靖)山東通志[陸釴]【明嘉靖刻本】國故城實在陶境或以為在曹州曹縣者並誤 三
𩱛亭 漢書曰曹國有三𩱛亭 昔湯與桀戰桀退保三鬷湯從之遂伐三𩱛及振鐸之封作三鬷亭蓋志湯民國·定陶縣志[馮麟溎]【民國五年刊本】三朡(482) / 三𩱛(51)
在舊曹州東定陶縣漢書曰曹國有
三朡 亭昔湯與桀戰於嗚條桀敗走保三朡 湯從之遂伐三朡 更其國名曹及振鐸之封作三朡 亭盖志湯以仁興桀以虐明·(嘉靖)山東通志[陸釴]【明嘉靖刻本】曰豢龍封諸𩱛川𩱛夷氏其後也尚書序云湯與桀戰于鳴條桀敗走保
三𩱛 湯從之遂伐三𩱛 是也漢書曹國有三𩱛 亭 貫城 在縣南境古貫國淸·(雍正)山東通志[岳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 㚇 zōng, zòng (667) U+3687 word2vec
朡俘(86) / 㚇俘(20)
史記桀敗於有娀之虛桀犇於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
朡俘 厥寶玉義伯中伯作典寶 鄭云典寶逸淸·尚書故[吳汝綸]【清光緖三十年王恩紱等刻桐城吳先生全書本】夏師敗績湯遂伐三
㚇俘 厥寶玉義伯仲伯作典寶淸·今文尚書經説考[陳喬樅]【清刻左海續集本】三朡(482) / 三㚇(90)
有鳴條亭是也皇甫謐云伊訓曰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又曰夏師敗績乃伐
三朡 湯誥曰王歸自克夏至于亳三朡 在定陶于義不得在陳留與東夷也今安邑漢·尚書注疏[孔安國]【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有鳴條亭是也皇甫謐云伊訓曰造攻自牧宮朕哉自亳又曰夏師敗績乃伐
三㚇 湯誥曰王歸自克夏至於亳三㚇 在定陶於義不得在陳畱與東夷也今安邑淸·援鶉堂筆記[姚範]【清道光姚莹刻本】作朡(23) / 作㚇(49)
汎云地名誤 俗字舊註音順階也誤 舊註音宗國名按書遂伐三艐或譌
作朡 史記省作㚇 未有从阝作 者汎訓國名譌作 𡘋非正韻一東作艐隁同明·正字通[張自烈]【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俗字舊註音順階也誤 舊註音宗國名按書遂伐三艐或譌
作朡 史記省作㚇 未有从阝作 者汎訓國名譌作 𡘋非正韻一東作艐隁同堰古作匽集明·正字通[張自烈]【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朡國(43) / 㚇國(12)
自明也夏師敗績湯遂從之大崩曰敗績從謂逐討之遂伐三朡俘厥寶玉三
朡國 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桀自安邑東入山出太行東南涉河湯緩追之不迫遂漢·尚書注疏[孔安國]【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武王湯也桀敗於有娀之墟桀犇於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㚇俘厥寶玉三
㚇國 名桀走保之今定陶地俘取也義伯仲伯作典寶二臣作典寶一篇言國之嘗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