汊 (10680) U+6C4A⿰氵叉
編輯者:jxs
異體字表 㲼(824) 㳗(8) 岔(15187)
正 字 表 汊(簡)
1. chà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韻會】楚嫁切,音衩。水岐流也。【韓愈·曹成王𥓓】行跐川汊。 又【韻會】鴈汊,地名。今遼東有三汊河。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汊 U+6C4A
異體字
[1] 㲼 yì, chà (824) U+3CBC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word2vec
港汊(1325) / 港㲼(94)
水陸兵據江海之交鎭守于楊舍所以備水戰者亦既密矣但吳淞而南雖有
港汊 每多砂磧賊可登岸兵難泊舟非選練步兵循塘距守以出中策不可也今自明·西園聞見録[張萱]【民國哈佛燕京學社印本】水陸兵據江海之交鎭守於楊舎所以備水戰者亦旣宻矣但吳淞而南雖有
港㲼 每多砂磧賊可登㟁兵難泊舟非選練歩兵循塘距守以岀中䇿不可也今自明·海防纂要[王在晋]【明萬曆刻本】泥汊(350) / 泥㲼(72)
公行我車騎難入英六山深上曠賊走集焉吳越守江其要者焦湖望江裕溪
泥汊 齊魯守河其要者曰上流自曹至廷津三百里下流自單至徐三百里此數地明·三戍叢譚[茅元儀]【明崇禎刻本】行我車騎難入英六山深土曠賊走集焉吴越守江其要者曰焦湖望江裕溪
泥㲼 齊魯守河其要者曰上流自曹至延津三百里下流自單至徐三百里此數地淸·梅村家藏稿[吳偉業]【四部叢刊景清宣統武進董氏本】汊港(760) / 㲼港(50)
使告祭於王甲辰六月遂散軍居南田之懸嶴懸嶴在海中荒瘠無人山南有
汊港 可通舟楫而其北為峭壁公結茅焉從者惟故參軍羅子木門生王居敬侍者淸·國朝文録[李祖陶]【清道光十九年瑞州府鳳儀書院刻本】所如不得志洎聞魯王卒遣使祭告遂散其軍懸嶴在海中荒瘠無人山南有
㲼港 可通舟楫而其北爲峭壁乃結茅焉從者惟故參軍羅子木門生王居敬侍者淸·明通鑒[夏夑]【清同治刻本】汊川(430) / 㲼川(84)
永樂十二年 永樂十五年 程謙 字士益休寧
汊川 人舉人材任福建木蘭陂批騐塩引所大使 程卶容 績溪仁里人舉明·(嘉靖)徽州府志[河東序]【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休寧忠孝鄉人舉人材任驍騎右衛倉大吏八年 程謙 字士益休寧
㲼川 人舉人材任福建木蘭陂批驗鹽引所大使 程卶容 績溪程里人舉人材淸·(康熙)徽州府志[丁廷楗]【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汊河(2173) / 㲼河(111)
汲注譙漏定刻有凖中流見景德寺浮屠影 又北二里 有新城渡 至三
汊河 與宛溪合 東岸爲新城西岸爲舘驛今廢 又三里東有築屍溝 古志伍明·(萬曆)寧國府志[陳俊]【明萬曆刻本】也波中見景德寺塔影汲注譙漏定刻極準 又北二里 有新城渡 至三
㲼河 與宛溪合 東岸僞新城西岸有館驛今廢 又三里東有竹絲溝 舊名築淸·(光緒)宣城縣志[李應泰]【清光緒十四年刊本】汊口(890) / 㲼口(55)
壽寺僧徳信建後洪水傾圯弘治間本寺僧公懋重建置田三畆以備修理
汊口 橋 在三十都程隆永徳等重建改名忠孝 王村橋 在豐田王應隆建後明·(嘉靖)徽州府志[河東序]【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建亭 慈濟橋 在三十都槎口渡萬壽寺儈募建又置田三畝以備修理
㲼口 橋 在三十都程隆永德等建改名孝思橋 王村橋 在豐田王應隆建淸·(康熙)徽州府志[丁廷楗]【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三汊(2403) / 三㲼(140)
險開此河引江水支流下至𤓰埠入江滁河在六合縣境上自和滁二州界
三汊 口而下合為一河流至夲縣境又至𤓰歩大江呉孫權為堰塞滁塘水以淹明·明一統志[李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滁河在六合縣境上自滁和二州界
三㲼 口而下合為一明·續文獻通考[王圻]【明萬曆三十年松江府刻本】雁汊(191) / 雁㲼(15)
上郷 楊家磯渡 唐豐下鄕 石潭渡韓家渡張家灘渡 以上晋陽郷
雁汊 渡小路嘴渡澄潭渡 以上維新郷 案額設官渡船二隻一在河口渡一淸·(嘉慶)東流縣志[吳篪]【清嘉慶刻本】石潭渡 韓家渡 張家灘渡 以上晉陽鄉
雁㲼 渡 小路嘴渡 澄潭渡 以上維新鄉 楊家磯渡淸·(乾隆)東流縣志[蔣綬]【清内府本】
[2] 㳗 chà, chài (8) U+3CD7 汉语大字典
明·正字通[張自烈]【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洌宜𡘋存舊註引正譌俗不當从仌作冽迂泥本作通作 省作洌非
[3] 岔 chà, chá (15187) U+5C94 word2vec
汊口(890) / 岔口(2198)
并吳家港等處數漲數濬弘治四年濬還為湖嘉靖元年濬南至十字港即三
汊口 長一百九十九丈濶如舊北至顧公祠濶五十六丈嘉靖二十三年濬南灘上明·三吳水考[張內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石關兒七十里上栢楊林二百里天倉頭墩三百二十里夜摩墩三百三十里
岔口 墩三百一十里金塔寺一百一十里紅沙二百八十里半截墩二百五十里昌明·邊政考[張雨]【明嘉靖刻本】汊河(2173) / 岔河(3724)
之水荼小海大縱湖馬鞍湖魚鰾湖得勝湖及官河鹽河廬溝河界河東界河
汊河 東塘河西塘河舊運河新運河與新楊浦侍其汊其水皆西入射陽湖至縣東明·淮南水利考[佚名]【明刻本】【河界】三
岔河 分河西河東明·無夢園初集[陳仁錫]【明崇禎六年刻本】三汊(2403) / 三岔(5717)
三汊 驛一百八十里至明·寰宇通衢[佚名]【明初刻本】州營七百九十里南至海岸六百五十里東南至東海萬灘島岸七百里西至
三岔 河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曲吕金山四百五十里北至境外舊歸仁縣四百五十明·四鎮三關志[劉效祖]【明萬曆四年刻本】兩汊(77) / 兩岔(278)
南溪河 在運河東岸黄浦閘下至吉小垜分岔向東為正溪至崔家堡又分
兩汊 其南汊至山寶隄太平隄其北汊下至周公隄太平隄兩岸皆山邑田向東又淸·(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張兆棟]【清同治十二年刻本】溪河 在運河東岸黃浦閘下至吉小垜垜分岔向東為正溪至崔家堡又分
兩岔 其南汊至山寶隄太平隄其北汊下至周公隄太平隄兩岸皆山邑田向東又淸·(光緒)淮安府志[孫雲錦]【清光緒十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