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7646) U+6C49⿰氵又
異體字表 漢(2150808) 𣶔(0) 𣾒(0) 𤁉(3)
正 字 表 汉(簡)
1. hàn
【巳集上】【水字部】:〔古文〕㵄𣶔【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又【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又【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考證:〔【史記·天官書】漢者,六金之散氣。〕 謹照原文六改亦。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汉 U+6C49
異體字
[1] 漢 hàn, tān (2150808) U+6F22 中华字海, j2ff
汉武(90) / 漢武(43569)
漢語大詞典·漢武:
汉武 帝 刘彻 的省称。汉高(66) / 漢高(20115)
漢語大詞典·漢高: 即
汉高 祖 刘邦 。西汉(76) / 西漢(23712)
漢語大詞典·西漢: 1.朝代名。自 刘邦 称帝(公元前202年)起至 王莽 代 汉(公元8年)止,共历十二帝。因所都 长安 (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在 东汉 国都 洛阳 的西面,故称
西汉 ,也称 前汉 。2.指银河。龍江在宜山縣南六里即官陂之水也○方輿紀要官陂在府南六里分流東
西汉 田滙流城南引入飲軍池宋景德間宜州軍校陳進叛曹利用討敗之嘗飲軍淸·方輿考證[許鳴磐]【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宋本作亟還請自殺以明之遂刎頸而死又東北流注西谷水亂流東南入于
西漢 水西漢 水又西南逕始昌峽始昌縣故城西晉書地道記曰天水始昌縣故城南北朝·水經注箋[酈道元]【明萬曆四十三年李長庚刻本】汉文(65) / 漢文(26528)
漢語大詞典·漢文: 1.
汉文 帝 刘恒 的省称。2.汉语;汉字。3. 汉 代的文章。4.剑名。汉川(61) / 漢川(6238)
烏林峰與赤壁相直非臨嶂即赤壁也小别山在
漢川 縣東南十里○元和志汉川 縣小别山在縣東南五十里春秋吳代楚令尹子常濟漢而陳自小别至於大淸·方輿考證[許鳴磐]【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東南有甑山即小别山元和志云小别山在㲼川東南五十里唐㲼川縣在今
漢川 縣北三十里故里數有不同耳索隠云大别山土人謂之甑山蓋承孔疏之誤南北朝·水經注集釋訂譌[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汉口(96) / 漢口(6812)
一十二里沽頭牐二北隘船牐南至下牐二里南牐南至徐州一百二十里三
汉口 牐入塩河南至土山牐一十八里土山牐南至三汊口牐二十五里入塩河兖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開澳以歸宿客舟未决辛卯發黄州四十里過巴河水清澈自北岸入濁流如
漢口 通行二百三十里至桐木溝宿壬辰發桐木溝八十里至馬頭宿癸巳發馬頭宋·吳船録[范成大]【清鈔本】于汉(75) / 于漢(7350)
於海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榮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渮又東北會
于汉 又北東入與海導淮自相拍東會于泗沂東入于海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元·冀越集記[熊太古]【清乾隆四十七年吳翌鳳鈔本】義白石古城在徳州安徳縣北二十里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破殺雄渠地入
于漢 為膠東郡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汉丞(16) / 漢丞(1316)
也後乃徙南城都護李嚴更城周一十六里造蒼龍白虎門求以五郡爲巴州
汉丞 相諸葛亮不行竟不果地勢側險重屋累居數有火害又不相容結舫水居者淸·方輿考證[許鳴磐]【清濟寧潘氏華鑒閣本】漢丞 相諸葛忠武侯畫像贊 張敬夫宋·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魏齊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