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21106) U+65F6⿰日寸
異體字表 峕(5414) 旹(5045) 時(5988571) 㫑(92) 𡺈(0) 𡺞(43) 𣅱(0)
正 字 表 时(簡)
1. shí
【辰集上】【日字部】:〔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又【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又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又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又【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又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时 U+65F6
異體字
[1] 峕 shí (5414) U+5CD5 中华字海
一时(945) / 一峕(186)
言也予知姚子于文亦直寄焉而所以聚者豈在是乎故爲述聚所自始以志
一时 之盛因見姚子之獨能爲其難者如此明·樓山堂集[吳應箕]【清粤雅堂叢書本】乗馬號忽雷駮此馬毛質時異豈骨利之遺種欤故供奉官圗形以獻見方物
一峕 之盛云元·秋澗集[王惲]【四部叢刊景明弘治本】
[2] 旹 shí (5045) U+65F9 中华字海, j2ff
一时(945) / 一旹(204)
言也予知姚子于文亦直寄焉而所以聚者豈在是乎故爲述聚所自始以志
一时 之盛因見姚子之獨能爲其難者如此明·樓山堂集[吳應箕]【清粤雅堂叢書本】别駕葛君希賢卜君鏜繼至而樂觀㕔成皆予志有勞例得並書亦以見郡僚
一旹 之盛去賜同進士出身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明·(萬曆)紹興府志[蕭良榦]【明萬曆刻本】
[3] 時 shí (5988571) U+6642 中华字海, j2ff
时候(90) / 時候(19411)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烏梅少許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
时候 宋·濟生方[嚴用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麻婦人血風發動並宜服之每服半丸用無灰酒磨化微煎三五沸温服不拘
時候 不以多少此藥常將紗葛袋收掛浄䖏經乆不壊可備急用唯孕婦勿服唐·仙授理傷續斷秘方[藺道人]【明洪武刻本】时珍(24) / 時珍(12608)
本頁美在根也 蒜 紅白二種苔莖俱美紅皮者名紅蒜白皮者名白蒜李
时珍 曰家蒜有二種根莖俱小而瓣少甚辣者中土舊有即紅蒜也根莖俱大瓣多民國·重修崇信縣志[任灜翰]【民國十七年石印本】樹頂上葉如㯶櫚皮如龍鱗實如棗而大畨人名為苦魯麻棗一名萬年棗李
時珍 曰雖有棗名别是一物南番諸國多有之即杜甫所賦海㯶也鶴曰唐子西遊唐·杜詩詳注[杜甫]【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何时(150) / 何時(67600)
蜂房碎玲瓏於齒牙韻沆爽於壺觴米帖云治咽喉諸疾廣南盛有不知始於
何时 宋·密齋筆記[謝采伯]【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者唯據附與除服也庾云吉祭通四時常祭若如庾言殤與無後者之祭不知
何時 休止未有聞焉經云吉祭特牲則喪祭之時以其未成人降用特豚也○祭殤漢·禮記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一时(945) / 一時(242982)
賢之道則未嘗無其友其友又皆明聖賢之道以急吾國家者此何負于天下
一时 邪者至目之爲黨于是三朝以來五十載之内凡天下之爲正人君子無不以明·樓山堂集[吳應箕]【清粤雅堂叢書本】也堯舜者天下之英也鄭康成注禮記云英謂俊選之尤者朱象者天下之嵬
一時 之瑣也言嵬瑣之人雖被堯舜之治猶不可化言教化所不及嵬瑣已解在非先秦·荀子[荀況]【清抱經堂叢書本】四时(292) / 四時(110030)
于甲子歲功之出起于冬至之夜半七政之行復于牽牛之初以至曆律之紀
四时 之序無不及於此者所以黄鍾爲萬事本也故陽一升而萬物生陰一升而萬宋·天原發微[鮑雲龍]【明正統道藏本】氣歸其餘分置於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更復申之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謂
四時 之序不愆過也舉正於中民視瞻則不疑惑也歸餘於終於時事則不悖亂也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同时(414) / 同時(64290)
漢語大詞典·同時: 1.
同时 代;同一时候。2.犹当时,那时。3.并且。此时(248) / 此時(94364)
人矣而吾猶不能無望於公者以敝郡之被災於今三歳飢餓困乏未有甚於
此时 大破常格而極贍之今實惠必及於民此汲長孺之義也大任事於在事時易淸·(乾隆)福建通志[郝玉麟]【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誰能止之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䟽於
此時 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 者也飢者易爲食渴者易爲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言王政不先秦·孟子[孟軻]【四部叢刊景宋大字本】午时(69) / 午時(9462)
漢語大詞典·午時: 1.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
午时 。亦泛指中午前后。2.半夜。取澄清汁散分于碗内下澄渣粉不用量汁多寡以碗大小盛之放日中晒至
午时 又取澄清汁下澄渣粉不用晒至晚如前取澄清汁再用薄棉紙舖罩籬内濾淸·治平勝算全書[年羹堯]【清鈔本】暫獻便取得無量福二作時分施亦得大福如今日
午時 以衣施佛直至明日午時 若中間取卽是取佛物至期限滿取卽無失有福施華令得供養喜又華令人唐·大方廣佛華嚴探玄記[釋法藏]【大正新修大藏經本】平时(101) / 平時(30681)
漢語大詞典·平時: 1.平日,平常时候。2.太
平时 日。
[4] 㫑 zhǐ, zhù, shí (92) U+3AD1 中华字海
遼·龍龕手鑒[行均]【高麗大藏本】: 音郎 芳無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