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2856431) U+5E74年
異體字表 秊(19198) 𠡦(6) 𠦅(1) 𠦚(2) 𠫺(0) 䄭(6) 𦼌(0) 𠬋(0)
正 字 表 年(簡)
1. nián, nìng
【午集下】【禾字部】:〔古文〕𠫺【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𣆀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𠡦。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年 U+5E74
異體字
[1] 秊 nián (19198) U+79CA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word2vec, j2ff
朙年(203) / 朙秊(39)
七十三襄廿二秊至哀十六秊爲七十二則皆少一算豈泥於周正十一月屬
朙年 之見邪淸·三史拾遺[錢大昕]【清嘉慶刻本】襄公二十一秊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爲二十二年葢以周正十一月屬
朙秊 故誤也後序孔子䘚云七十二歲每少一歲也案左氏傳於哀十六秊書孔子淸·三史拾遺[錢大昕]【清嘉慶刻本】年傳(36415) / 秊傳(940)
見授以大事故稱人而又稱字【疏】六年注王人至稱字○正義曰昭十二
年傳 稱叔孫昭子三命踰父兄則昭子之父叔孫豹再命也再命而名見於經知諸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德所致周公東征未還故命唐叔以禾歸周公唐叔後封晉【疏曰】昭十五
秊傳 云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書傳云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爲一穗其大淸·尚書後案[王鳴盛]【清乾隆四十五年禮堂刻本】踰年(25591) / 踰秊(146)
在國中稱子以王事出亦稱子非王事而出會同安父位不稱子鄭伯伐許未
踰年 以本爵譏不子也左氏説諸侯未踰年 在國内稱子以王事出則稱爵詘於王漢·駁五經異義[鄭玄]【清問經堂叢書本】在國中偁子以王事出亦偁子非王事而出會同安父位不偁子鄭伯伐許未
踰秊 以本爵譏不子也左氏說諸侯未踰秊 在國內偁子以王事出則偁爵詘亏王淸·禮書通故[黄以周]【清光緖十九年刻黃氏試館本】三年(1148555) / 三秊(1852)
諸侯欲行王道而不積其德如至七年病而却求
三年 時艾當畜之乃可得以三年 時不畜藏之至七年而欲卒求之何可得乎艾可以爲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先秦·孟子[孟軻]【四部叢刊景宋大字本】於直指大閲予時貧矣朝暮無以奉父母顑領握次君手謂曰吾不可以再詘
三秊 受天損之難吾將易以適人子何如仲子曰吾惟吾志□年余遂先仲子計偕明·朱太復文集[朱長春]【明萬曆刻本】元年(696387) / 元秊(698)
有二傳以為義或有王字者非嬴音盈【疏】注經之至嬴縣○正義曰桓公
元年 二年十年十八年凡四年於春有王九年春無王無月其餘十三年雖春有月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七年又復始矣十一歲王撫諸侯禮終至十二年又亦如初故鄭註宗伯職云
元秊 七年十一年皆舉其始也唐·詳注昌黎先生文集[韓愈]【宋刻本】卅年(2302) / 卅秊(30)
卅年 傳燕周之分子也分子猶别子禮記大傳云别子爲祖注云别子謂公子然則淸·九經古義[惠棟]【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卅秊 傳周之分子也釋文云分本或作介案注云分子謂周之別子孫也莊子漁父淸·春秋三傳異文釋[李富孫]【清别下齋叢書本】七年(596248) / 七秊(649)
下之子耳子當隨父二父往矣子將安如言皆將往也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
七年 之内必爲政於天下矣今之諸侯如有能行文王之政者七年 之閒必足以爲先秦·孟子[孟軻]【四部叢刊景宋大字本】諸矦有行文王之政者
七秊 之内必爲政於天下矣淸·四書訓義[王夫之]【清光緖潞河啖柘山房刻本】五年(762999) / 五秊(1051)
子朝正於宗廟言立桓為大子可矣安在其奉以為君乎是賈之妄也襄二十
五年 齊景公立傳云崔杼立而相之以此知立而奉之謂立為大子帥國人奉之正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曰】食盡其言僞不實【疏曰】釋詁云食僞也孫炎曰食言之僞也哀二十
五秊 左傳云孟武伯惡郭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言而不行如食淸·尚書後案[王鳴盛]【清乾隆四十五年禮堂刻本】廿年(7631) / 廿秊(61)
深淺也倫自弱冠則聞先生之名以為卓然長者之風欲一見而不可得也後
廿年 得與先生之子遊故家遺俗猶有在者故為敘先生之詩而傳之使知先生之明·一峰集[羅倫]【明嘉靖刻本】知府洊歷封圻㫺秊統兵卾渚致書徐方伯坿片紙道意未之畣也不謂别逾
廿秊 竟不得再見淸·緑漪草堂集[羅汝懷]【清光緖九年羅式常刻本】八年(561521) / 八秊(599)
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
八年 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䟽通也瀹治也排壅也於是水害除故中先秦·孟子[孟軻]【四部叢刊景宋大字本】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
八秊 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草當作艸畼本从田偪本作逼蹏俗寫从淸·四書訓義[王夫之]【清光緖潞河啖柘山房刻本】
[2] 𠡦 nián (6) U+20866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民國·獲嘉縣志[鄒古愚]【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源而長嘯驂鴻轡鶴之士披竹徑以吹笙斯迺出代之佳遊者也大周如意元
[3] 𠦅 nián (1) U+20985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4] 𠦚 nián (2) U+2099A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淸·(乾隆)泰安府志[顏希深]【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觀之乃得其全文碑字凡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