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3413) U+534E⿱化十
異體字表 華(1382817) 蕐(5715) 䔢(619) 𠫫(3) 𡼀(1) 𡼙(4) 𡾀(0) 𣓚(0) 𦮴(0) 𦰗(28) 𦶎(12) 𦻏(0)
正 字 表 华(簡)
1. huá, huà
【申集上】【艸字部】:〔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又【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又【廣韻】草盛也。 又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又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又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又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又【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又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又【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又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又【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又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又【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又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又【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又【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又【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音誇。不正也。 或作蕐。詳䓙字註。䓙又作𦶎。考證:〔【禮·檀弓】華而晥。〕 謹照原文晥改睆。〔【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棠棣之華。〕 謹照原文棠改常。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华 U+534E
異體字
[1] 華 huá, huā, huà, kuā (1382817) U+83EF 中华字海, j2ff
英华(30) / 英華(17351)
漢語大詞典·英華: 1.言花木之美。也引申为在上者之德化。2.精
英华 彩。3.谓华饰璀璨。4.美好的声誉。金华(141) / 金華(46638)
漢語大詞典·金華: 1.有华采的金。2.见“
金華 殿 ”。3.指 晋 朝。4.传说中的仙人石室。5.指居住石室的仙人 黄初平 。6.即金华 山 。华佗(8) / 華佗(1499)
漢語大詞典·華佗: 汉 末 沛国 谯 (今 安徽 亳县 )人。一名旉,字 元化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各地,声名卓著。又仿效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创为“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后因不从 曹操 征召,遂为所杀。所著医书已佚。见《後汉书·方术传下·
华佗 》、《三国志·魏志·华佗 传》。华表(14) / 華表(8233)
漢語大詞典·華表: 1.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2.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柱身往往雕有纹饰。 北京 天安门 前后的两对,雕刻精美,是
华表 中杰出的代表作。3.指房屋外部的华美装饰。华山(86) / 華山(39225)
漢語大詞典·華山: 山名。五岳之一。在 陕西省 华阴市 南,北临 渭河 平原,属 秦岭 东段。又称 太
华山 。古称“西嶽”。有 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中华(118) / 中華(32525)
漢語大詞典·中華: 1.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 黄河 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
中华 。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 ,亦称 中国 。2.指中原。3.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文华(46) / 文華(23495)
漢語大詞典·文華: 1.文章的华采。2.才华,文才。3.指有才华的人。4.文化昌盛。5.指
文华 殿。西华(29) / 西華(12774)
漢語大詞典·西華: 道教仙宫名。对 东华 而言。 东华 为男仙所居,以 东王公 领;
西华 为女仙所居,以 西王母 领。故女仙名籍称《西华 仙箓》。华清(23) / 華清(5965)
漢語大詞典·華清: 1.指
华清 池 。2.指华清 宫 。3.犹太清。指太空。华藏(17) / 華藏(2598)
漢語大詞典·華藏: 佛教语。莲
华藏 世界(或华藏 世界)的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