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柔㽥鍒鞣煣輮柔擾柔弱蒻輮肉 |
同源字 | njiu柔:njiu㽥鍒(鑐)鞣煣(揉)輮(同音) njiu柔:njiu擾(㹛)(叠韻) njiu柔:njiôk弱蒻(幽沃旁對轉) njiu輮:njiuk肉(幽覺對轉) 《史記·樂書》:“其聲和以柔。”正義:“柔,軟也。”《管子·四時》:“然則柔風甘雨乃至。”注:“柔,和也。” 《説文》:“㽥,和田也,从田柔,柔亦聲。”字本作“柔”。《考工記·車人》:“車人爲耒,……堅地欲直庛,柔地欲句庛。”孫炎《爾雅》注:“新田,新成柔田也。” 《説文》:“鍒,鐵之耎(軟)也。”字亦作“鑐”。 《説文》:“鞣,耎也。从革从柔,柔亦聲。”徐鍇曰:“皮革之柔耎也。”《廣韻》:“鞣,熟皮。”按:“鍒﹑鞣”是後起的分别字。” 《説文》:“柔,木曲直也。”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考工記》多言揉,許作煣,云:‘屈申木也。’必木有可曲可直之性,而後以屈之申之,此柔與煣之分别次第也。”徐灝曰:“柔,疑古揉字,因爲剛柔之義所專,又增手作揉﹑增火作煣耳。” 《説文》:“煣,屈申木也。”字亦作“揉”。《易·繫辭下》:“揉木爲耒。”《考工記·輪人》:“揉輻必齊。”字又作“輮”。《荀子·勸學》:“輮以爲輪,其曲中規。”《易·説卦》:“坎……爲矯輮。” 《説文》:“輮,車輞也。”按:揉木爲輪,故車輞稱“輮”。 《廣雅·釋詁一》:“柔,弱也。”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注:“弱,柔也。” 《説文》:“蒻,蒲子,可以爲平席。”《急就篇》顔注:“蒻,謂蒲之柔弱者也。”字亦作“弱”。《考工記·輪人》:“故竑其幅廣以爲之弱。”注:“弱,菑也。今人謂蒲本在水中者爲弱,是其類也。” 《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牛馬維婁,委已者也,而柔焉。”注:“柔,順也。” 《説文》:“㹛,牛柔謹也。”《廣雅·釋詁一》:“㹛,柔也。”又:“馴,㹛也。”通常寫作“擾”。《書·皋陶謨》:“擾而毅。”徐廣曰:“擾,一作柔。”《史記·夏本紀》:“其後有劉累,學擾龍。”集解引應劭:“擾,音柔。”按:“柔”是柔軟﹑柔弱,“擾(㹛)”是柔順,故得同源。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注:“肉,邊也。”孫注:“肉,身也。”《漢書·食貨志下》:“肉好皆有周郭。”韋昭曰:“肉,錢形也。”《律曆志上》:“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集注引如淳:“體爲肉,孔爲好。”《説文》“輮”字下段注:“按:輮之言肉也。凡物邊爲肉,中爲好。” |
随便看 |
同源字典共收录4349个汉字的同源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