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一壹殪 |
同源字 | iet一壹:yet殪(叠韻) 《老子》第二十二章:“抱一以爲天下式。”王注:“一,少之極也。”《禮記·禮運》:“欲一以窮之。”疏:“一,謂專一。”《淮南子·覽冥》:“勞逸若一。”注:“一,同心也。”《荀子·勸學》:“一可以爲法則。”注:“一,皆也。”《臣道》:“喘而言,臑而動,而一可以爲法則。”注:“一,皆也。”《禮論》:“一使足以成文理。”注引王肅:“一,皆也。”《君子》:“備而不矜,一自善也,謂之聖。”注:“一,皆也。”《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則一諸侯之相也。”注:“一,皆也。”《吕氏春秋·貴直》:“一若此乎?”注:“一,猶皆也。”《儀禮·士冠禮》“壹揖壹讓”注:“古文壹皆作一。”疏:“一﹑壹得通用。” 《説文》:“壹,專一也。”《荀子·大略》:“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注:“壹,專壹也。”《左傳·文公三年》:“與人之壹也。”注:“壹,無貳心。”《昭公十年》:“而壹用之。”注:“壹,同也。”《廣雅·釋詁一》:“壹,弌也。”《禮記·表記》:“節以壹惠。”注:“壹讀爲一。”《儀禮·士相見禮》:“君答壹拜。”注:“古文壹作一。”《鄉飲酒禮》:“主人壹揖,壹讓,升。”注:“古文壹作一。”按:“一”表示具體的數目,“壹”表示抽象的意義(如專一)。“壹拜﹑壹揖”等,是假借“壹”爲“一”。 《詩·小雅·吉日》:“殪此大兕。”傳:“殪,壹發而死。”《國語·晉語八》:“殪以爲大甲。”注:“一發而死曰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蓺殪仆。”集注引文穎:“一發死爲殪。” |
随便看 |
同源字典共收录4349个汉字的同源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