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
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
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A04794
字號A04794正字 - 00 - 14 
說文釋形

「齊」《說文》作「」。
大徐本:,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屬皆从亝。徐鍇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徂兮切)
段注本:,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齊之屬皆从齊。(徂兮切)

注音(一)ㄑㄧˊ (二)ㄓㄞ (三)ㄐㄧˋ (四)ㄗ
漢語拼音(一)qí (二)zhāi (三)jì (四)zī
釋義

()ㄑㄧˊ

1.  禾麥吐穗平整貌,又引申為平整、整齊貌。如:「修齊」、「良莠不齊」、「參差不齊」。《說文解字.齊部》:「齊,禾麥吐穗上平也。」唐.韋莊〈臺城〉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2.  使同等、一致。如:「齊名」。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伸。」唐.杜牧〈阿房宮賦〉:「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3.  完備。如:「齊全」、「齊備」。《荀子.王霸》:「無它故焉,四者齊也。」唐.韓翃〈送客之潞府〉詩:「佳期別在春山裡,應是人參五葉齊。」

4.  整治、整理。《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5.  達到同樣高度或長度。如:「水齊腰際」。宋.周邦彥〈夜飛鵲.河橋送人處〉詞:「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

6.  共同、同時。如:「齊唱」、「齊步」、「並駕齊驅」、「百花齊放」。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清.譚嗣同〈有感〉詩:「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7.  聲韻學上齊齒呼之簡稱。如:「開、齊、合、撮」。

8.  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中國大陸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史記.卷八○.樂毅列傳》:「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

9.  朝代名。南北朝時有「南齊」、「北齊」。

10.  姓。如明代有齊德成。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ㄓㄞ

1.  祭祀前戒絕嗜欲、潔淨身心,以示虔誠。同「齋」。《禮記祭統:「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齊七日,致齊三日。」《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2.  肅敬、莊重。如:「齊肅」。《詩經.大雅.思齊》:「思齊文王,所以聖也。」《論語.鄉黨》:「祭必齊如也。」

()ㄐㄧˋ

1.  份量、劑量。通「劑」。《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漢.鄭玄.注:「齊,多少之量。」

2.  調配、調製。同「劑」。《韓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醫者,齊藥也。」宋.洪咨夔〈泥溪〉詩:「誰家剛齊餅,味過八珍烹。」

3.  調配合金之比例。《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

4.  界限。《列子楊朱:「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無一焉。」

5.  「火齊」:

(1)   清火之藥劑。《韓非子.喻老》:「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2)   烹煮時所需之時間及火力。《禮記.月令》:「陶器必良,火齊必得。」

(3)   寶石名。《梁書.卷五四.諸夷列傳.海南諸國》:「火齊狀如雲母,色如紫金,有光耀,別之則薄如蟬翼,積之則如紗縠之重沓也。」

()

1.  衣服下襬。《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

2.  黍稷等穀物。通「粢」。《詩經.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禮記.祭統》:「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漢.鄭玄.注:「齊,或為粢。」

A04794-001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二部》。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之屬皆從。」《龍龕手鑑.二部》收「」字,注云:「古文,音齊。」《玉篇.齊部》、《集韻.平聲.齊韻》、《類篇.部》、《四聲篇海.厶部》等都收「」字,「」為小篆字形隸定之一體,《說文》「」下說解即作「」,故「」當為齊之異體字。或稍變作「」(《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引〈隋賈墓誌〉)、「」(《偏類碑別字.齊部》引〈魏秦州刺史元寶月墓誌〉)、「」(《偏類碑別字.齊部》引〈魏七兵尚書寇治墓誌〉)、「」(《偏類碑別字.齊部》引〈隋曹植碑〉)四體,亦皆為「齊」之異體。

A04794
A04794-017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隋賈墓誌〉。

《中華字海.部》。


A04794
A04794-002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二部》。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正字通.二部》「」下云:「《說文》本作『』,篆作……舊本去存二,割裂本文,節刪徐語,並非。」《漢語大字典.厶部》收「」字,《中華字海.厶部》「」下云:「同『齊』,字見《直音篇》。」蓋「」亦為小篆「」之隸定字形,當為「齊」之異體字。《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引〈齊房周墓誌〉齊作「」,蓋「」同化於「月」形使然,「」亦當為「齊」字之異體。

A04794
A04794-020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隋曹植碑〉。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26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齊張龍伯兄弟造象〉。


A04794
A04794-032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齊在孫寺造象〉。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30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13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苻秦廣武將軍□產碑〉。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下引〈苻秦廣武將軍□產碑〉作。《佛教難字字典.齊部》齊下亦收形。蓋「」為「」之省變,而「月」又為「」形之訛。當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
A04794-019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魏七兵尚書寇治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53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齊孫造象記〉。

《敦煌俗字譜.齊部.齊字》引〈中28.236.下7〉。


A04794
A04794-047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魏高湛墓誌銘〉。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33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齊韻.齊字》引〈東魏高湛墓誌銘〉。


A04794
A04794-040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魏李興造象〉。


A04794
A04794-012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魏湛墓誌〉。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引〈魏湛墓誌〉作,又同書引〈齊在孫寺造象〉作;《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齊韻》引〈東魏湛墓誌銘〉則作。《佛教難字字典.齊部》齊下亦收二形。蓋「」「」「」三形皆「齊」之省變寫法,皆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
A04794-049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15
部首筆畫  - 15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齊江阿歡夫妻造象〉。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偏類碑別字.齊部》齊下引〈齊江阿歡夫妻造象〉作,《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同。《佛教難字字典.齊部》亦收「」形,蓋此字由齊字訛變,當視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
A04794-009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齊韻》。


=>」之異體。

注音 (一)(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二)ㄓㄞ
漢語拼音 (一)(1)jì (2)qí (3)zhāi (4)zī (二)zhāi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集韻.平聲.韻》「齊」下收「」字,以為「」之或體。《漢語大字典.厶部》亦收「」字。今考甲骨文「齊」字或作「」(《校正甲骨文編.卷七.十》引「粹七二」),金文或作「」(《金文編.卷七》引「齊弔姬盤」),其形皆與《集韻》所示相近。故「」當為「齊」之異體字。

()

=>」之異體。

A04794
A04794-029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齊房周墓誌〉。

《中華字海.月部》。


A04794
A04794-003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四聲篇海.夂部》收「」字,下云:「音齊,義同,俗用。」《字彙補.夂部》「」字下則云:「同齊。」《漢語大字典.夂部》「」云:「同『齊』。《改併四聲篇海.夂部》引《俗字背篇》:『,音齊,義同。俗用。』《劉知遠諸宮調.知遠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只有一般憑不得,南山依舊與雲。』」「齊」之異體或作「」,「」蓋由「」省變而來。故「」當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
A04794-018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魏秦州刺史元寶月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004
部首筆畫  - 02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三畫》引〈取經詩話〉等。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三畫》引〈取經詩話〉等作「」。《異體字手冊.六畫》收「」字,為「齊」之異體。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二表》收「」,為「齊」之簡化字。「」形當由「」形簡化而來。故「」為「齊」之異體字。《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三畫》引〈列女傳〉或作「」;同書引〈目連記〉或作「」,皆為「」形之省變,亦皆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005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修寺頌》。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三畫》引〈列女傳〉等。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六朝別字記新編.修寺頌》「齊」作「」,以為其俗體。《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三畫》引〈列女傳〉等,「齊」皆作「」,《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以為「齊」俗作「」,民國二十四年教育部《簡體字表》,「齊」即作「」。故「」當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006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齊韻.齊字》引〈北齊脩羅碑〉。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齊韻》齊下收「」字,引自〈北齊脩羅碑〉「大受命」一語。《四聲篇海.耳部》亦收「」字,下云:「音齊,義同。」《正字通.文部》「」下云:「舊註音齊,等也,中也,疾也。按:齊或作,俗作,省作,即之訛,宜刪。」《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引〈齊張龍伯兄弟造象〉作「」,引〈魏劉愛女造象〉作「」,引〈魏元遙墓誌〉作「」,蓋皆「」變訛之形,亦皆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
A04794-055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北涼沮渠安周碑〉。


A04794
A04794-007
部首筆畫  - 14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示部》。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 ,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字彙補.示部》收「」字,下云:「與齊同,見漢碑。」《康熙字典.示部》、《中文大辭典.示部》都引《字彙補》之說。按:《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齊韻》收「齋」字,下云:「漢武氏前石室畫像『此齋桓公也』,按:齋即齊。」,當為從示齊聲之字;齋,當為從示齊省聲之字,二字相通,不知《字彙補》之說即從「齋桓公」而來。唯「」與「齊」同,既多見於古文獻徵引,故「」可視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
A04794-008-1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齊比丘法朗造象〉。


=>」之異體。

注音 (一)(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二)ㄑㄧˊ
漢語拼音 (一)(1)jì (2)qí (3)zhāi (4)zī (二)qí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偏類碑別字.齊部》引〈齊比丘法朗造象〉齊作「」,《佛教難字字典.齊部》齊下收異體「」,《中華字海.文部》「」下亦引〈比丘法朗造像〉,以為同「齊」字。「」當為「」形之變。故「」為「齊」之異體字。

()

=>」之異體。

A04794
A04794-025-1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隋張伻墓誌〉。

《中華字海.月部》。


=>」之異體。
=>」之異體。

A04794
A04794-048
部首筆畫  - 0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魏義橋石象碑〉。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54
部首筆畫  - 0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唐周夫人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11
部首筆畫  - 0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齊韻》。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廣韻.平聲.齊韻》作「」,《集韻.平聲.韻》、同書〈平聲.脂韻〉及〈上聲.薺韻〉同。然《廣韻.去聲.霽韻》作「齊」,《集韻.去聲.霽韻》亦作「齊」。可知「齊」「」本一字之異體,唯書寫時筆勢稍異,一連筆作「了」,一不連筆作「丫」也。

A04794
A04794-036
部首筆畫  - 0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37
部首筆畫  - 0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魏元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22
部首筆畫  - 0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平聲.齊韻》。

《俗書刊誤.卷一.平聲.齊韻》。

《學生簡體字字典.文部》。


A04794
A04794-039
部首筆畫  - 0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齊韻.齊字》引〈北齊武平元年造像記〉。


A04794
A04794-041
部首筆畫  - 0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去聲.霽韻》。


A04794
A04794-043
部首筆畫  - 0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魏孫遼浮圖銘〉。


A04794
A04794-045
部首筆畫  - 0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齊字》引〈齊元賢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46
部首筆畫  - 0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嵩陽寺碑》。


A04794
A04794-035
部首筆畫  - 0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二部》。


A04794
A04794-014
部首筆畫  - 0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齊董洪達造象記〉。


注音 (1)ㄐㄧˋ (2)ㄑㄧˊ (3)ㄓㄞ (4)ㄗ
漢語拼音 (1)jì (2)qí (3)zhāi (4)zī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齊」之異體。齊,《說文解字.齊部》:「,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偏類碑別字.齊部》齊下引〈齊董洪達造象記〉作「」,同書引〈魏元墓誌〉作「」,引〈魏鞠彥雲墓誌銘〉作「」,引〈齊元賢墓誌銘〉作「」。《佛教難字字典.齊部》收「」、「」、「」等形,蓋皆「齊」形之變體,為齊之異體字。

A04794
A04794-044
部首筆畫  - 0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齊部.齊字》引〈魏鞠彥雲墓誌銘〉。

《佛教難字字典.齊部》。


A04794
A04794-052
部首筆畫  - 0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三級浮圖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二齊.頁71.左
平聲.十二齊.頁72.右
隸辨
卷一.平聲.十二齊.頁9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二部.頁7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二齊.前西切.頁92
平聲.六脂.才資切.頁43
上聲.十一薺.在禮切.頁341
去聲.十二霽.子計切.頁502
去聲.十二霽.才詣切.頁503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一.平聲.十二齊.頁18.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三齊.頁542
卷一○.字同音義異.頁576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齊部.頁3.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198
卷四.一字數音.頁574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36
彙音寶鑑
卷一.嘉下平聲.頁95.左
卷一.嘉下平聲.頁95.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十二齊.頁54.右
卷四.去聲.十三霽.頁223.右
卷四.去聲.十三霽.頁224.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8 8: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