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ㄇㄥˇ
蛙屬。《說文解字.黽部》:「黽,鼃(蛙)黽也。」《正字通.黽部》:「黽,音猛。蛙屬,大腹水蟲。」
(二) ㄇㄧㄣˇ
勤勉、努力。《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宋.蘇軾〈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顧未深明吾意,三復太息,難於黽從。」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獮韻》。
(三)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黽,鼃也。從它,象形。頭與它頭同。」《集韻.上聲.準韻》弭盡切下收「僶」三字,注云:「《爾雅》勉也。或作黽僶。」《正字通.力部》下則曰:「《集韻》通作僶黽,泥。」然《集韻》之說為《康熙字典.力部》所採,且《字彙.黽部》黽下注曰:「美允切,音閔,勉也。」音義與《集韻》同。黽為正字,故「」當為其異體字。
#「勔」另兼正字。
(一)
=>「勉」之異體。
(二)
=>「僶」之異體。
《字彙.黽部》。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鼃也。從它,象形。」《字彙.黽部》收「」字,注云:「俗黽字。」形蓋由「黽」形逐漸省變而來。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二表》即取「」為「黽」之簡體字形。又《玉篇.部》黽作「」形,亦為省變之體。故「」「」當為「黽」之異體字。
《四聲篇海.网部》。
《康熙字典.网部》。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鼃也。從它,象形。」《四聲篇海.网部》收「」字,注云:「弥演切,池,縣名,在河南府。」今當音ㄇㄧㄢˇ。《字彙補.网部》亦收「」字,注云:「彌演切,音勉。《篇韻》縣名。」又云:「字疑有誤。」《康熙字典.网部》作「」,按語云:「即黽字之訛。」蓋「」皆「黽」形之異構,為「黽」之異體字。
《字彙補.网部》。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鼃也。從它,象形。」《隸辨.上聲.軫韻》引〈黽池五瑞碑〉收「」字。《漢隸字源.上聲.獮韻》引〈李翕黽池五瑞碑〉收「」字。《字彙補.网部》收「」字,下云:「俗黽字」。蓋「」「」「」三形皆「黽」字之形變俗寫,皆當視為「黽」之異體字。
《正字通.黽部》。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鼃也。從它,象形。」《字彙.黽部》收「」字,注云:「俗黽字」。《正字通.黽部》則作「」形,亦注云:「俗黽字。」《康熙字典.黽部》亦作「」,蓋皆「黽」之俗寫。《異體字手冊.八畫》以「」為「黽」之異體,音ㄇㄧㄣˇ。此說可從。
=>「龜」之異體。
《廣韻.上聲.軫韻》。
《隸辨.上聲.軫韻.字》引〈黽池五瑞碑〉。
《玉篇.网部.字》。
《玉篇.部.字》。
《重訂直音篇.卷六.黽部》。
《六書正譌.上聲.銑獮韻》。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鼃也。從它,象形。」《六書正譌.上聲.銑獮韻》「」下云:「,鼃也,象形。」將其隸定為「」。《經典文字辨證書.部》亦收「」形,《中文大辭典.黽部》亦收「」字,注云:「黽之本字。」今既定「黽」為正字,故「」當為「黽」之異體。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鼃也。從它,象形。頭與它頭同。,籀文。」《玉篇.部》收「」字,以為「」之籀文。按:此形當即由黽字之籀文楷化而成。《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亦收「」字,《字彙補.黽部》「」下云:「籀文黽字」。故「」當為「黽」之異體字。
《龍龕手鑑.部》。
「」為「黽」之異體。黽,《說文.黽部》:「,鼃也。從它,象形。頭與它頭同。」《龍龕手鑑.部》收「」字,與「黽」音同。《字彙補.部》亦收「」,注云:「同黽」。其形蓋由篆形增益訛變而來。故「」當為「黽」之異體字。
《類篇.部》。
《中文大辭典.黽部》。
《集韻.上聲.耿韻》。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