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鹽醃鹹魚,味腥臭。《說文解字.魚部》:「鮑,饐魚也。」清.段玉裁.注:「饐、飯傷溼也。故鹽魚溼者爲饐魚。」《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鮐鮆千斤,鯫千石,鮑千鈞。」
2.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肉質鮮美,可食。貝殼橢圓形,可入藥。亦稱為「鰒魚」、「石決明」。
3. 姓。如春秋齊有鮑叔牙,南朝宋有鮑照。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虫部》。
「」為「鮑」之異體。「鮑」之篆文作「」,從魚包聲,隸定作「鮑」。「」字始見《漢語大字典.虫部》:「同『鮑』。鰒的俗名。」並引宋吳自牧《夢梁錄》卷六云:「蜜酥小,螺酥市糕。」據此,則「」與「鮑」乃音同義同而形異也。魚者,水蟲也,引申之,與虫義可互通,故「蟹」之重文作「」是也(見《說文解字.虫部》),然則「」為「鮑」之異體可信,故可收。
《漢語大字典.魚部》。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鮑字》引〈齊靜明造象〉。
《宋元以來俗字譜.魚部》引〈列女傳〉等。
「」為「鮑」之異體。「鮑」之篆文,《說文解字.魚部》作「」,云:「饐魚也。從魚包聲。」隸定作「鮑」(《隸辨.上聲.巧韻》引〈韓勑碑陰〉),其作「」者,僅見《宋元以來俗字譜.魚部》之〈列女傳〉及〈太平樂府〉,餘字書未見。審其字形,當是書家作字筆勢相連而減省也,如黃庭堅即書作「」(見《中國書法大字典》),「魚」下四點改為「大」,減省尤甚,然其筆意尚可推求,是為「鮑」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