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蒸煮之炊具。後亦泛指鍋子。《說文解字.鬲部》:「鬵,大釜也。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玉篇.鬲部》:「鬵,釜別名。」《詩經.檜風.匪風》:「誰能烹魚?溉之釜鬵。」漢.毛亨.傳:「鬵,釜屬。」《韓非子.備內》:「今夫水之勝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閒之,水煎沸竭盡其上,而火得熾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勝者矣。」《聊齋志異.卷一○.阿纖》:「雖有宿餚,苦少烹鬵,勿嫌冷啜也。」
〔關鍵文獻〕
《字彙.鬲部》。
《彙音寶鑑.鬲部.十八畫》。
《玉篇.鬲部.字》。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鬵」之異體。「鬵」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鬲部》:「大鬴也。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從鬲聲,讀若岑。」
「」字僅見《玉篇.鬲部》,曰:「似林、才心二切。釜別名。」
按:篆文「」,隸定本作「」,今通變作「鬵」。字作「」者,當是「」之形變也,是以字書雖不言「」即「鬵」,然審之形構,其為一字可知,故可收。
《集韻.平聲.侵韻》。
「」字見《廣韻.平聲.侵韻》,曰:「鼎大上小下。」又「鹽韻」曰:「甑也。」《集韻.平聲.侵韻》並同。
《龍龕手鑑.鬲部》。
《古文四聲韻.平聲.侵韻》。
《四聲篇海.鬲部》。
《四聲篇海.部》。
《字彙補.鬲部》。
《類篇.鬲部》。
《玉篇.部.字》。
《漢語大字典.鬲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