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
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A04678
字號A04678正字 - 00 - 10 
說文釋形

,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凡鬥之屬皆從鬥。(都豆切)

注音ㄉㄡˋ
漢語拼音dòu
釋義

1.  相爭。如:「械鬥」、「明爭暗鬥」。《說文解字.鬥部》:「鬥,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論語.季氏》:「血氣方剛,戒之在鬥。」《淮南子.主術》:「為智者務於巧詐,為勇者務於爭。」

2.  競賽、比賽。如:「鬥智」、「鬥棋」、「鬥法」。佚名梅妃傳》:「後上與妃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茶今又勝我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朕與卿同行,卻叫葉羅二尊師金剛三藏從去,試他法,以決兩家勝負何如?」

3.  使動物相鬥。如:「鬥狗」、「鬥雞」、「鬥蛐蛐兒」。《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雞走狗,六博蹋鞠者。」《宋史.卷四七四.姦臣列傳四.賈似道》:「嘗與群妾踞地蟋蟀,所狎客入戲之曰:『此軍國重事邪?』」

4.  拼湊、湊集。如:「把這些小碎布鬥成一個袋子。」《金瓶梅》第一回:「請那兩邊鄰舍,都鬥分子,來與武松人情。」《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我們鬥分銀子,與你作賀。」

5.  惹、引弄。通「逗」。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休煩惱吾當且是耍,鬥卿來便當真假。」《水滸傳》第二四回:「我今日著實撩他一撩,不信他不動情。」

6.  姓。如黃帝時有鬥苞,春秋楚有鬥伯比。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A04678-020
部首筆畫  - 00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一表》。


#「」另兼正字。

A04678
A04678-023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目連記〉。


A04678
A04678-022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古今雜劇〉。


A04678
A04678-028-1
部首筆畫  - 04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古今雜劇〉等。


A04678
A04678-010
部首筆畫  - 06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門部》。


=>」之異體。

注音 (一)ㄉㄡˋ (二)ㄧㄡˋ
漢語拼音 (一)dòu (二)y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

」為「鬥」之異體。《龍龕手鏡.門部》:「,俗。,正。都豆反。也。」按,「」同「鬥」,是「」亦當為「鬥」之俗字。又「」同「」,《玉篇.鬥部》:「鬥,今作門,同。」故「」亦從門作「」,而「」乃「鬥」之異體。據上所述,「」亦當為「鬥」之異體。

()

=>」之異體。

A04678
A04678-011
部首筆畫  - 07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門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龍龕手鏡.門部》:「,俗。,正。都豆反。也。」按,「」同「鬥」,是「」亦當為「鬥」之俗字。又「」同「」,《玉篇.鬥部》:「鬥,今作門,同。」故「」亦從門作「」,而「」乃「鬥」之異體。據上所考,「」亦當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21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取經詩話〉等。


A04678-001
部首筆畫  - 10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鬥,《說文解字.鬥部》作「」,云:「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隸定作「鬥」。《字鑑.去聲.A00191-001韻》:「,丁A00191-001切。《說文》:『遇也。從鬥,聲。』俗作。」《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列女傳》等,「」作「」。是「」為「」之俗作。按「」本作「」,為「鬥」之俗用,而《玉篇.鬥部》云:「鬥,今作門,同。」故「」亦從「門」作「」。又「」、「鬥」實同一字,「」既為「」之俗作,則亦當為「鬥」之異體。故《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云:「鬥,丁候切。兩士相對,對也,競也。,同上。」又按,「」,從寸,豆聲,其從豆得聲之故,詳字。

A04678
A04678-014
部首筆畫  - 11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門部》。


#「C15347」另兼正字。

注音 ㄉㄡˋ #(1)ㄉㄡˇ (2)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1)dǒu (2)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干祿字書.去聲》:「,上俗、中通、下正。」(見《古經解彙函.附小學彙函.第十》所據唐石刻本)《集韻.去聲.候韻》:「,丁候切。《說文》:『遇也。』俗作,非是。」《康熙字典.門部》:「,《廣韻》都豆切。俗鬥字。」(按,《廣韻》不收「」字,此誤引。)按:凡從鬥者或從門,故「」作「」、「」作「」、「」作「」。《干祿字書.去聲》以「」為「」之俗字,而「」《集韻.去聲.候韻》作「」,同;又「」同「鬥」,則《康熙字典.門部》云:「,俗鬥字。」可從。故「」可收為「鬥」之異體。


#「C15347」另兼正字。
A04678
A04678-009
部首筆畫  - 11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漢簡文字類編.鬥部》引《居延漢簡圖版.五二二頁.278.7A》鬥作「」。《敦煌俗字譜.鬥部》引《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敦煌卷子.卷一0三》等,鬥作「」。此形亦見《玉篇.鬥部》。《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鬥,丁候切。兩士相對,爭也,競也。,同上。」是「」同「鬥」。按,《玉篇.鬥部》:「鬥,今作門,同。」故「」亦從門作「」。據上,「」可收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28-2
部首筆畫  - 15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


A04678
A04678-013
部首筆畫  - 15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雜辨部》。

《廣韻.去聲.候韻》。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為「」之隸省,《新加九經字樣.雜辨部》:「,斗去。上《說文》從二音戟,象兩士相對,兵仗在後之形;下省。」(按,「」同「」)《廣韻.去聲.候韻》:「競。《說文》:『遇也。』」又:「鬥,《說文》曰:『兩士相對,兵仗在後,象鬥之形。』凡從鬥者,今與門戶字同。」是凡從鬥者或從門,故「」亦從門作「」。按,「」為「鬥」之異體,故「」亦當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24
部首筆畫  - 17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


A04678-002
部首筆畫  - 04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嬌紅記〉。

《字彙.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鬥,俗作「」。《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嬌紅記》等,「」作「」。《字彙.鬥部》:「,俗字。」《正字通.鬥部》同《字彙》。是「」為「」之俗字,而「」、「鬥」實同一字,故「」亦當為「鬥」之異體。按,「鬥」,音斗去聲,故「」從斗聲。

A04678
A04678-003
部首筆畫  - 06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鬥,俗作「」。《四聲篇海.鬥部》:「鬥,都豆切。《說文》云:『兩士相對,兵仗在後,象鬥之形。』,上同,俗用。,同上。」《中華字海.鬥部》:「,同鬥。字見《篇海》。」按,「」為「鬥」之俗字,故可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04
部首筆畫  - 07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四聲篇海.鬥部》云:「,丁候切。爭也。」又《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鬥,丁候切。兩士相對,爭也,競也。,同上。」是「」同「鬥」。按,「」蓋「」、「」之省體;或由「鬥」直接加聲符「豆」而成字。故「」可收為「鬥」之異體。

A04678-005
部首筆畫  - 10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鬥,俗作「」。《四聲篇海.鬥部》:「鬥,都豆切。《說文》云:『鬥,兩士相對,兵仗在後,象鬥之形。』,上同,俗用。」《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鬥,同上。」是「」即「鬥」之俗用,可收為「鬥」之異體。按,「」,從寸,豆聲,其從豆得聲之故,詳字。

A04678
A04678-006
部首筆畫  - 11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四聲篇海.鬥部》云:「,丁豆切。也。」又《字彙.鬥部》:「,俗字。」《正字通.鬥部》同《字彙》。(按,「」同「鬥」)《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鬥,丁候切。兩士相對,爭也,競也。,同上。」是「」同「鬥」。按,「鬥」,《廣韻.去聲.候韻》「都豆切」;「豆」《廣韻》同韻「徒候切」,二字音近,故「」字從斤,豆聲。據上述,「」可收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19
部首筆畫  - 12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鬥部》。


A04678-007
部首筆畫  - 14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候韻》。

《中華字海.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同「鬥」。《集韻.去聲.候韻》:「,丁候切。《說文》:『遇也。』俗作,非是。」(按,「」同「鬥」)此形亦見《異體字手冊.四畫》、《宋體母稿異體字.鬥部》等。《中華字海.鬥部》:「,同鬥。《論語.季氏》:『血氣方剛,戒之在。』」按,「」蓋「」之形變,「」既為「鬥」之異體,故「」亦當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12
部首筆畫  - 15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鬥部》作「」,云:「遇也。從鬥,聲。」注:「古凡接用字,鬥爭用鬥字。俗皆用為爭競,而鬥廢矣。」《正字通.鬥部》:「鬥,丁候切,斗去聲。《說文》:兩士相對,兵仗在後,象鬥之形。今通用。」又:「,丁侯切,斗去聲。《廣韻》:『競爭也。』……本作鬥。《說文》鬥分訓。《六書故》曰:『按今鬥爭之鬥皆作,如孫愐都豆切之音,則鬥實一字。』」按,「鬥」、「」二字本同音(古音同屬端母、侯部)異義,俗以「」為「鬥」,而二字混同。故「」可收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28
部首筆畫  - 15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宋體母稿異體字.鬥部》。

《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


A04678
A04678-018
部首筆畫  - 15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鬥部》。


A04678-008
部首筆畫  - 15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


注音 ㄉㄡˋ
漢語拼音 dòu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鬥」之異體。「」同「鬥」。《重訂直音篇.卷三.鬥部》:「鬥,丁候切。兩士相對,爭也,競也。,同上。」此形亦見《康熙字典.鬥部》、《中文大辭典.鬥部》等。按,「」為「」之形變,「」亦為「鬥」之異體。故「」可收為「鬥」之異體。

A04678
A04678-015
部首筆畫  - 18 - 2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門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4.右
卷十.小學彙函本.去聲
新加九經字樣
雜辨部.頁53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五十候.丁候切.頁619
平聲.十九侯.當侯切.頁271
去聲.五十候.丁候切.頁61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四.去聲.五十候.頁85.左
卷四.去聲.五十候.頁85.右
六書正譌
去聲.二十六宥候幼韻.頁154.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部.頁16.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76.左
卷二.正譌.去聲.頁268.左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57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去聲.頁228.右
檢字表.鬥部.頁187
卷三.沽上去聲.頁228.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6: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