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骨留於咽喉中。《說文解字.骨部》:「(骾),食骨留咽中也。」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卷五.玉石部下品》:「主食魚肉,為骨所骾。取一杯水,合口向水,張口取水氣,骾當自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五.穀之四.飴糖》:「魚骨骾咽,不能出。用飴糖丸雞子黃大吞之,不下再吞。」
2. 耿直。《漢書.卷六○.杜周傳》:「王氏世權日久,朝無骨骾之臣。」明.陸采《懷香記》第一四齣:「明為軍機,豈容暫停。既承君命,若抗辭推避非忠骾。」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梗韻》。
《康熙字典.肉部》。
《中文大辭典.肉部》。
「」為「骾」之異體。《說文.骨部》篆作「」,云:「食骨留咽中也。從骨聲。古杏切。」
《集韻.上聲.梗韻》骾、,注云:「《說文》:『食骨留咽中也』。或從肉。」《康熙字典.肉部》,注云:「《玉篇》:或作骾。」。今之字書《中文大辭典.肉部》,亦引《集韻》說,與骾同。
「骨」、「肉」蓋於義類相近,故於形符替換之「」字,為「骾」之或文,可收「」為「骾」之異體。
《正字通.骨部》。
《中文大辭典.骨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