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A04616
A04616
字號A04616正字 - 00 - 09 
說文釋形「香」《說文》作「」。
大徐本:,芳也。从黍,从甘。《春秋傳》曰:「黍稷馨。」凡A04616之屬皆从A04616。(許良切)
段注本:,芳也。从黍,从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凡之屬皆从。(許良切)
注音ㄒㄧㄤ
漢語拼音xiāng
釋義

1.  芬芳美好之氣味。如:「書香」、「粉香」。《說文解字.香部》:「(香),芳也。」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二:「一枝穠豔露凝,雲雨巫山枉斷腸。」《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或實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氣馥,非花之可比。」

2.  氣味美好。如:「香茗」、「香泉」。北周.庾信〈春賦〉:「一叢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唐.儲光羲〈送恂上人還吳〉詩:「虛室花滿,清川楊柳垂。」唐.杜甫〈古柏行〉:「香葉曾經宿鸞鳳。」

3.  香料或香料製成品。如:「線香」、「檀香」、「焚香操琴」。《北史.卷三五.列傳.王慧龍》:「劭集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閉目讀之,曲折其聲,有如歌詠。」《紅樓夢》第七三回:「今日正在園內掏促織,忽在山石背後得了一個五彩繡香囊,極其華麗精緻,固是可愛。」

4.  女子或指女子之物。如:「憐香惜玉」、「香消玉殞」、「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過堯民歌.自別後遙山隱隱〉曲:「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清.俞樾〈金縷曲.花信匆匆度〉詞:「萬紫千紅飄零盡,憑仗東風送去,更不問埋何處?」

5.  表受人歡迎、愛戴、讚許。如「吃香」。王維少年行〉四首之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6.  親吻。如:「香一香臉」、「香一」。

7.  酣暢。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8.  姓。如戰國時齊國有香居。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A04616
A04616-001
部首筆畫  - 02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平聲.陽唐韻》。


=>」之異體。

注音 (二)ㄒㄧㄤ (一)ㄒㄧㄤ
漢語拼音 (二)xiāng (一)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六書正.平聲.陽唐韻》:「,許良切,穀之馨香也。象嘉穀在裹中之形。小篆作,隸作香。」《字彙.日部》:「,許良切,音香。穀之馨香也。食、鄉等字從此,小篆作,隸作香。」《正字通.日部》:「,古文香,穀之馨香也。象嘉穀在裹中形。等字從此。正:篆作,小篆作,隸作香。六書故:音香,因鍾鼎文旁知之。」按《說文解字.皂部》:「穀之馨也。象嘉穀在裹中之形;,所以扱之。或說,一粒也。凡之屬皆從。又讀若香。」然則「」實即說文「」字之楷定。「」為穀之馨香,「香」字從黍從甘,亦為「黍稷馨香」,故文獻多以為「」與「香」同,故可為「香」之異體。

()

=>」之異體。

A04616
A04616-007
部首筆畫  - 05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禾部》。


注音 ㄒㄧㄤ
漢語拼音 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漢語大字典.禾部》:「,同香。《海篇.禾部》:,音香,芳氣也。」《中華字海.禾部》同。按篆文「」係從黍從甘,楷定當作「」,作「」者,當是從黍省,從甘。乃「」之省體。自漢隸「」多作「香」,今楷體正書承其緒,於是「」乃成為異體矣。

A04616
A04616-011
部首筆畫  - 06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禾部》。


A04616
A04616-010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禾部》。


A04616
A04616-003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禾部》。


注音 ㄒㄧㄤ
漢語拼音 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四聲篇海.禾部》:「,音香。」《康熙字典.禾部》:「,字彙補烘姜切,音香。芳氣也。亦作香。」《中文大辭典》說同。《漢語大字典.禾部》:「,同香。《龍龕手鑑.禾部》:,音香。《字彙補.禾部》:,芳氣也。亦作香。」《中華字海.禾部》:「,同香,見《字彙補》。」按《康熙字典》以下各字書多引《字彙補》作「」,又《漢語大字典》引《龍龕》作「」,今查《龍龕》,亦未見有此字。惟《漢隸字源》引〈西嶽華山廟碑〉有「」字,《金石文字辨異》於「」下云:「按說文香作,從黍從甘。他碑黍或作,從兩禾,故字亦作。」後俗或移易上「禾」置於左偏旁而作「」,其「黍稷馨香」之義不變,故可為「香」之異體矣。

A04616-002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艸部.薌字》。


#「」另兼正字。

注音 ㄒㄧㄤ #ㄒㄧㄤ
漢語拼音 xiāng #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薌」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玉篇.艸部.薌字》:「薌,許良切,穀气。亦作香。」《集韻.平聲.陽韻》:「、香、薌,虛良切。說文:芳也。一曰穀气也。引春秋傳:黍稷馨香。或省,亦作薌。」《四聲篇海.艸部》:「薌,許良切,穀氣,亦作香。」《字彙.艸部》:「薌,虛良切,音香。與香同。曲禮:黍曰薌合。又穀氣。」《正字通.艸部》:「薌,同香。說文:穀氣也。曲禮:黍曰薌合;粱曰薌。」按《說文》「薌」為穀氣。穀氣馨香,故《玉篇》以下文獻多以「薌」與「香」同,於是「薌」遂為「香」之異體矣。

#「」另兼正字。


#「」另兼正字。
A04616
A04616-015
部首筆畫  - 02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香部.香字》引〈隋首山舍利塔記〉。

《中華字海.禾部》。


A04616
A04616-009
部首筆畫  - 04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香部》。

《漢語大字典.香部》。


A04616
A04616-016-1
部首筆畫  - 05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香部》。

《漢語大字典.香部》。


=>C16568」之異體。

A04616
A04616-004
部首筆畫  - 05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陽韻.香字》引〈西嶽華山廟碑〉。


注音 ㄒㄧㄤ
漢語拼音 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漢隸字源.平聲.陽韻.香字》引〈漢西嶽華山廟碑〉作「」,《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引同,並云:「按《說文》香作,從黍從甘。他碑黍或作,從兩禾,故亦作香。」按「」字從黍,《漢隸》訛作「」,形似重禾而書作「」,遂成「香」之異體矣。

A04616
A04616-013
部首筆畫  - 05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香字》引〈魏筍景墓誌〉。

《中華字海.禾部》。


A04616
A04616-008
部首筆畫  - 12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香部》。


注音 ㄒㄧㄤ
漢語拼音 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四聲篇海.香部》:「,二音香。」《漢語大字典.香部》:「,《改併四聲篇海.香部》引《類篇》:,音香。《字彙補.香部》:,見《篇韻》。按疑為『香』的異體。」《中華字海.黍部》:「,同香。字見《篇海》。」按篆文「」字本從黍從甘,今「」字從黍從香,顯為訛字。「」為「香」之異體,而「」雖為「」之訛字,然亦可以為異體矣。

A04616-016-2
部首筆畫 鹿 - 09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鹿部》。

《漢語大字典.鹿部》。


#「」另兼正字。

A04616
A04616-005
部首筆畫  - 04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黍部.字》。


注音 ㄒㄧㄤ
漢語拼音 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玉篇.黍部.字》:「,許羊切。香芳也。今作香。」《廣韻.平聲.陽韻》:「香,說文作,芳。」《集韻.平聲.陽韻》:「、香、薌,虛良切,說文芳也。一曰穀氣也。引春秋傳黍稷馨香。或省,亦作薌。」《類篇.香部》:「,芳也。從黍,從甘。……隸省作香。」按「香」字篆作「」,從黍從甘。楷定後應作「」,今俗作「」,亦可以為「香」之異體。

A04616
A04616-006
部首筆畫  - 05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香部》。


注音 ㄒㄧㄤ
漢語拼音 xi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香」之異體。《說文解字.部》:「,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許良切。」《正字通.香部》:「香,說文從黍、從甘,作。」《中文大辭典.黍部》:「,香之本字。《正字通》:香,說文從黍從甘,作。」《中華字海.黍部》:「,同香。見《正字通》。」按「」乃「香」之本字,「香」為「」之省體。今「香」為正字,則「」自為異體矣。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甲骨文字集釋
漢隸字源
平聲.十陽.頁170.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陽.頁225.右
卷六.偏旁.頁87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陽.虛良切.頁217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陽.頁34.左
六書正譌
平聲.七陽唐韻.頁55.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A04616-013部.頁5.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恭上平聲.頁270.右
卷四.姜上平聲.頁342.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4.左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5.右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