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5757B05757B05757B05757B05757B05757B05757B05757
字號B05757正字 - 12 - 20 
說文釋形大徐本:未命名,餉也。从食,A03945聲。(求位切)
段注本:未命名,餉也。从A04581A03945聲。(求位切)
注音ㄎㄨㄟˋ
漢語拼音kuì
釋義

1.  致贈、贈送。《說文解字.食部》:「饋,餉也。」《左傳.桓公六年》:「齊人饋之餼。」《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史記.卷二八.封禪書》:「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遺之,常餘金錢衣食。」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藥物多見饋,珍羞亦兼之。」

2.  禮物。《論語.鄉黨》:「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孔子家語.致思,觀思》:「盛之土型之器,以進孔子。孔子受之,歡然而悅,如受大牢之饋。」

3.  飲食方面之事。《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儀禮.既夕禮》:「燕養饋羞,湯沐之饌,如他日。」漢.鄭玄.注:「饋,朝夕食也。」

4.  進食。《淮南子.氾論》:「禹之時,以五音聽治,……當此之時,一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淮南子.詮言》:「滌杯而食,洗爵而飲,浣而後饋。」漢.高誘.注:「饋,進食也。」

5.  輸送、運送。《孫子.作戰》:「帶甲十萬,千里饋糧。」《三國志.卷一三.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王朗》:「『千里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平塗之行軍者也。」

6.  祭祀之名。《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以此忍哀,敬陳奠饋。」唐.李善.注:「《蒼頡篇》曰:『饋,祭名也。』」

7.  「中饋」:

(1)  婦女在家中職司飲食之事。《易經.家人.六二》:「無攸遂,在中,貞吉。」《幼學瓊林.卷二.女子類》:「婦主中,烹治飲食之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奴家職在中,炊爨當然。」

(2)  酒食。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二:「中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3)  比喻妻子。宋.劉子翬〈夜過王勉仲家宿酒數行為作此歌〉:「夫君不有中賢,咄咄辦此何神速!」《金瓶梅》第一七回:「不瞞娘子說,小人內為失敗,中乏人,鰥居已久,子息全無。」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小雲軼事》:「表表如將軍,豈有年已及壯,而中猶虛者?」

B05757
B05757-004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至韻》。


B05757
B05757-011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貝部》。

《清.徐珂.清稗類鈔.優伶類.譚鑫培為伶界大王》。


=>」之異體。

B05757
B05757-006
部首筆畫  - 02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匚部》。

《中華字海.匚部》。


B05757
B05757-008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食部》。


B05757
B05757-007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食部》。


B05757
B05757-001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食部》。

◎「」,今標準字體作「餽」。


#「」另兼正字。

注音 ㄎㄨㄟˋ #ㄎㄨㄟˋ
漢語拼音 kuì #kuì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饋」之異體。饋,《說文.食部》:「」,云:「餉也,從食聲。」今考《龍龕手鑑.食部》云:「,或作;饋,正。」《廣韻.去聲.至韻》云:「饋,餉也;,上同。」《字彙.食部》亦云:「,與同。」按「食」字《說文解字.食部》作「」,隸變作「食」,偏旁則作「」,或作「」;「鬼」字《說文解字.鬼部》作「」,隸變作「鬼」,或作「」,故「餽」、「」、「」形雖小異而不分,「饋」、「」亦同理而無別。依《龍龕手鑑》等可知「饋」字或改換聲符偏旁而作「餽」,故可收「」字為「饋」之異體。

」,今標準字體作「餽」。


#「」另兼正字。
B05757
B05757-005
部首筆畫  - 12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食部》。


B05757
B05757-002
部首筆畫  - 16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食部》。


注音 ㄎㄨㄟˋ
漢語拼音 kuì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饋」之異體。饋,《說文.食部》作「」,云:「餉也,從食聲。」今考《字彙補.食部》云:「,《說文》本字。」《康熙字典.食部》同。《異體字手冊.十二畫》云:「,篆文。」《漢語大字典.食部》則引《正字通.食部》云:「,同饋。」按「食」字《說文解字.食部》作「」,隸變作「食」,偏旁則作「」,或作「,故「」、「」形雖小異而無別;然則「」字當係就篆文逕行楷化者也,故可依文獻定為「饋」字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古文字類編
隸辨
卷四.去聲.六至.頁490.左
偏類碑別字
玉篇零卷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八未.歸謂切.頁489
平聲.十五灰.徒回切.頁109
去聲.六至.求位切.頁48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99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規下去聲.頁79.左
異體字手冊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六至.頁208.左
卷四.去聲.六至.頁208.左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