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騰行於空中。如:「飛行」、「飛航」。《說文解字.飛部》:「飛,鳥翥也。」清.段玉裁.注:「像舒頸展翅之狀。」東周戰國.屈原〈離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 隨風飄揚。南朝宋.鮑照〈行藥至誠東橋〉詩:「迅風首旦發,平路塞飛塵。」唐.杜甫〈寒食〉詩:「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3. 散發。晉.郭璞〈江賦〉:「駭浪暴灑,驚波飛薄。」南朝梁.江淹〈別賦〉:「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 4. 疾速。如:「飛瀑」、「飛逝」。晉.陸機〈擬古〉詩一二首之八:「方駕振飛轡,遠遊入長安。」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響馬賊數十人,齊聲打了一個忽哨,飛奔前來。」 5. 高聳、高立。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於是碣以高昌崇觀,表以建城峻廬,岧嶢岑立,崔嵬巒居,飛閣干雲,浮階乘虛。」南朝陳.張正見〈臨高臺〉詩:「飛棟臨黃鶴,高窗度白雲。」 6. 毫無根據。《續漢書志.第一六.五行志四》:「為商作飛語,欲陷之。」唐.柳宗元〈與裴塤書〉:「然若僕者,承大慶之後,必有殊澤,流言飛文之罪,或者其可以已乎!」 7. 意外、突然。《後漢書.卷四五.袁張韓周列傳.周榮》:「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冀以區區腐身覺悟朝廷。」《紅樓夢》第九○回:「又想,自己年紀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見這樣飛災橫禍,不知何日了局。」 =>「非」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