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
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A04566
A04566A04566A04566A04566
字號A04566正字 - 10 - 19 
說文釋形大徐本:,頂也。从頁,眞聲。(都年切)
段注本:,頂也。从A04536,眞聲。(都年切)
注音ㄉㄧㄢ
漢語拼音diān
釋義

1.  頭頂。《說文解字.頁部》:「顚(顛),頂也。」《墨子.脩身》:「華髮隳顛,而猶弗捨者,其唯聖人乎?」清.孫詒讓.閒詁:「隳顛,即禿頂。」李翱〈祭中書韋相公文〉:「飄淪八年,白成翁。幽蟄忽發,渙然啟蒙。」

2.  額頭。《詩經.秦風.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3.  最高處、頂端。同「巔」。如:「顛」、「顛」、「樹顛」。三國魏阮籍〈答伏羲書〉:「夫九蒼之高,迅羽不能尋其顛。」唐姚合〈莊居野行〉詩:「採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4.  本源、根本。晉.陸機〈文賦〉:「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明史.卷二○六.馬錄列傳》:「李福達逃洛川,琦知之甚悉。事覺,琦疏陳顛末。

5.  跌落、墜落。《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自上下者為崩,厥應泰山之石顛而下。」

6.  倒置。《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漢.劉向〈九歎.愍命〉:「今反表以為裡兮,顛裳以為衣。」

7.  震盪、搖動。《精忠岳傳第二五回:「李太師被張保背著飛跑,顛得頭昏眼暈。」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勞航芥在房裡被風浪播的十分難過。」

8.  發狂、精神失常。通「癲」。宋.蘇軾〈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詩:「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真可憐。」《宋元戲文輯佚.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愁腸破,海量寬,陶陶兀兀似痴顛。」

9. 姓。如春秋晉有顛頡。

A04566
A04566-036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人部》。


=>」之異體。

A04566-035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辨.體辨一》。

《漢語大字典.人部》。


#「」另兼正字。

A04566
A04566-037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亻部》。


A04566
A04566-023
部首筆畫  - 16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圭禪師碑〉。

《宋元以來俗字譜.頁部》引〈列女傳〉。

《字彙.八部》。


A04566
A04566-004
部首筆畫  - 18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八部》。


注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作「」者,從二真,《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從二「真」。《字彙.八部》:「,與顛同。」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

A04566
A04566-005
部首筆畫  - 18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八部》。


注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作「」者,從二真,《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從二「真」。《康熙字典.八部》:「:《廣韻》:『顛或作。』」《六書正.平聲.先仙韻》:「別作巔,並非。」亦可為證。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

A04566
A04566-022
部首筆畫  - 18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


A04566
A04566-003
部首筆畫  - 18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平聲.先韻》。


注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顛」之異體。「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作「」者,從二真,《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從二「真」。《字鑑.平聲.先韻》:「俗作非是。」《六書正.平聲.先仙韻》:「別作巔,並非。」亦可為證。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他如從真之不同變形,如:「」、「」、「」皆同。

A04566
A04566-032
部首筆畫  - 18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八部》。

《佛教難字字典.頁部》。


A04566
A04566-006
部首筆畫  - 18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平聲.先仙韻》。


注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顛」之異體。「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從二真者,《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是。《字鑑.平聲.先韻》:「俗作非是。」《六書正.平聲.先仙韻》:「別作巔,並非。」亦可為證。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

A04566
A04566-030
部首筆畫  - 15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真部》。

《彙音寶鑑.堅上平聲》。


A04566
A04566-037-1
部首筆畫  - 11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匕部》。

《中華字海.匕部》。


A04566
A04566-026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顛字》引〈唐王太妃墓誌〉。


A04566
A04566-017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先韻.顛字》引〈石經論語殘碑〉。


A04566
A04566-027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頁部.顛字》引〈祕3.011.左6〉。


A04566
A04566-033
部首筆畫  - 1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A04566
A04566-016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先韻.顛字》引〈李翊夫人碑〉。


A04566
A04566-002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先韻》。


注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A04566-002」為「顛」之異體。「顛」之小篆作「」,隸定後為「」。凡從「」形,或變為「」,下折筆改橫,中「目」下靠,寫法猶如「具」。因此,「顛」亦可作「A04566-002」,《廣韻.平聲.先韻》所收之字頭即如此,可以為證。今教育部標準字體取「顛」為正,自可收「A04566-002」為異體。

A04566
A04566-007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頁部》。


注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顛」之小篆作「」,隸定之形當作「」,然從「」之形或作「」,中「目」下靠,《經典文字辨證書.頁部》:「:正。」即收此形。今教育部標準字體以「顛」為正,自可收「」為異。

A04566
A04566-029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頁部》。


A04566
A04566-031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頁部》。


A04566
A04566-013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先韻.顛字》引〈周憬功勳銘〉。


A04566
A04566-019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先韻.字》引〈周憬功勳銘〉。


A04566
A04566-008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先韻》。


A04566
A04566-028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頁部》。


A04566-001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平聲.先韻》。


注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顛」之異體。《說文解字.頁部》:「,頂也。從頁真聲。」依篆形隸定當作「」,《字鑑.平聲.先韻》之字頭即作「」。今教育部標準字體,取「顛」為正,故可取「」為異。凡從真之字,多見如此之變化。

A04566
A04566-015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先韻.顛字》引〈郎中鄭固碑〉。


A04566
A04566-011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簡文字類編.頁部》。


A04566
A04566-014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先韻.字》引〈北海相景君銘〉。

《中華字海.頁部》。


A04566
A04566-020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漢西狹頌〉。


A04566
A04566-018
部首筆畫  - 12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先韻.字》引〈西狹頌〉。


A04566
A04566-012
部首筆畫  - 12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先韻.顛字》引〈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平聲.一先.頁127.左
隸辨
卷二.平聲.一先.頁175.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頁部.頁6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一先.多年切.頁160
平聲.十八諄.典因切.頁127
平聲.一先.亭年切.頁160
平聲.一先.多年切.頁160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一先.頁26.右
六書正譌
平聲.一先僊韻.頁43.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頁部.頁16.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堅上平聲.頁28.右
卷一.堅上平聲.頁28.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一先.頁83.右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