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謹慎小心的樣子。《說文解字.頁部》:「顓,頭顓顓謹貌。」 2. 蒙昧、無知。《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賈捐之》:「顓顓獨居一海之中,霧露氣溼,多毒草蟲蛇水土之害,人未見虜,戰士自死。」漢.揚雄〈法言序〉:「天降生民,倥侗顓蒙。」唐.李商隱〈獻侍郎鉅鹿公啟〉:「某比興非工,顓蒙有素。」 3. 善良。《淮南子.覽冥》:「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漢.高誘.注:「顓,善。」 4. 獨占、把持。通「專」。《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梅福》:「至元始中,王莽顓政。」《宋史.卷一八六.食貨志下八》:「板橋瀕海,東則二廣、福建、淮浙,西則京東、河北、河東三路,商賈所聚,海舶之利顓於富家大姓。」 5. 姓。如古時有顓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