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ㄐㄧㄥˇ
1. 頭與軀幹相連之處,統稱「脖子」。如:「引頸而望」。《說文解字.頁部》:「頸,頭莖也。」《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以輔高明。」
2. 器物瓶口下如人頸之處。如:「瓶頸」。《禮記.投壺》:「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
(二)ㄍㄥˇ
脖子的後面部分。如:「脖頸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認得那鄉下人,也不知他為了甚事,要把這木頭東西箍著他的頸脖子。」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漢語大字典.頁部》。
《宋元以俗字譜.頁部》引〈目連記〉等。
「」為「頸」之異體。《說文.頁部》,云:「頭莖也,從頁巠聲。居郢切」。
《宋元以來俗字譜.頁部》引〈目連記〉、《嶺南逸事〉頸字俗作「」。《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十一畫》亦收「」字。《佛教難字字典.頁部》頸,亦收「」字。「頸」同「」,「」當為「頸」之俗化字。且凡「巠」形多作「圣」,如「勁」之作「」、「徑」之作「」、「逕」之作「」等。故收「」為異體字。
《隸辨.去聲.靜韻.字》引〈李翊夫人碑〉。
「」之字形,見於《隸辨.去聲.靜韻》引〈李翊夫人碑〉鳳延泣交。又《敦煌俗字譜.頁部》亦收此形。
以此知「」同「頸」。然俗字或作「」,或作「」,當同指一字。證諸《宋元以來俗字譜》頸字有引〈古今雜劇〉、〈嶺南逸事〉字作「」,有引〈嬌紅記〉字作「」,均是頸之俗字。《佛教難字字典.頁部》頸,收「」形。《敦煌俗字譜.頁部》、《精嚴新集大藏音.頁部》均以「頸、」同字。
又據《異體字例》凡巠形多作()。故以「」為「頸」字之異體。
《宋元以來俗字譜.頁部》引〈嬌紅記〉。
《龍龕手鏡.頁部》。
「」為「頸」之異體。《說文解字.頁部》,云:「頭莖也,從頁巠聲。居郢切」。
《龍龕手鏡.頁部》、《龍龕手鑑.頁部》字作「」,並云:「居井反。項也,前曰,後曰項也」。同頸,左半形「」當從「巠」形變化。《龍龕》「巠」形,多作「」。故以「」為「頸」之異體字。
《中華字海.頁部》。
《重訂直音篇.卷一.頁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