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兩旁顴骨以下之處。如:「兩頰緋紅」、「面頰」。《說文解字.頁部》:「頰,面旁也。」漢.王充《論衡.自紀》:「人面色部,七十有餘,頰肌明潔,五色分別。」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三:「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2. 旁側。《魏書.卷九○.逸士列傳.李謐》:「且若二筵之室為四尺之戶,則戶之兩頰裁各七尺耳,全以置之,猶自不容,矧復戶牖之間哉?」宋.文同〈郡齋水閣閑書.湖橋〉詩:「湖橋北頰花塢,水閣西頭竹村。」
〔關鍵文獻〕
《玉篇.部.脥字》。
「脥」為「頰」之異體。頰,段注本《說文解字.頁部》作「」,云:「面旁也。從頁夾聲。,籀文頰。」今考《玉篇.部.脥字》云:「脥,俗頰字。」《四聲篇海.肉部》、《正字通.肉部》亦同;是知俗書變從「頁」為「肉」而作「脥」。「脥」字既依字書知其為「頰」之俗字,故可收為「頰」字之異體無訛。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龍龕手鑑.頁部》。
「」為「頰」之異體。《說文解字.頁部》:「,面旁也。從頁夾聲。古叶切。,籀文頰。」《龍龕手鑑.頁部》:「,兼葉反,輔也。目下耳前曰。」《精嚴新集大藏音.頁部》:「頰、,並古,叶ㄟ。」《中國書法大字典.頁部》引米芾「頰」作「」。故今定作「頰」之異體。
《異體字手冊.十二畫》。
《類篇.頁部》。
「」為「頰」之異體。《說文解字.頁部》:「,面旁也。從頁夾聲。古叶切。,籀文頰。」《類篇.頁部》:「頰、。吉協切。《說文》:『面旁也。籀作。』」《正字通.頁部》:「頰,籀文作。」為頰之籀文,故定為「頰」之異體。
《字彙補.首部》。
「」為「頰」之異體。頰,段注本《說文解字.頁部》作「」,云:「面旁也。從頁夾聲。,籀文頰。」今考《字彙補.首部》云:「,與頰同。」《康熙字典.首部》、《中文大辭典.首部》、《漢語大字典.首部》、《中華字海.首部》亦皆據《字彙補》定「」同「頰」。按「頰」字籀作「」,隸變作「」,或省作「」,《四聲篇海.部》作「」、《字彙補.首部》作「」當皆籀文「」字之隸變形訛者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頰」字之異體。
《四聲篇海.部》。
《集韻.入聲.帖韻》。
「」為「頰」之異體。頰,段注本《說文解字.頁部》作「」,云:「面旁也。從頁夾聲。,籀文頰。」今考《廣韻.入聲.帖韻》、《集韻.入聲.帖韻》、《類篇.部》等並皆以「」為「頰」之籀文;《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以「」為「頰」之古文;《正字通.首部》則逕云:「,同頰。」是知「」、「頰」無別。「」字既為「頰」字之籀文,故可收為「頰」字之異體無訛。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